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时间:2024-12-26 13:39:3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发展与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新常态变化的要求。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刻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特点,分析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健全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体系

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的支持下,原来的地方高校通过重组、升格为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

培养音乐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应用型人才有别于学术理论型或研究型或表演型人才,与专业音乐学院培养的学生定位也有差异。“应用”的含义是指“适用需要、以供使用”,因此,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掌握音乐类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具有适应音乐类专业创作与表演的技术技巧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适应工作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

1.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发展的着力点是培养符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以地方经济扩展的区域经济人才需求为依托,培养应用性较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音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着力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音乐类专业表演、制作、策划、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需求,适应人才需求。

2.专业基础与技能并重。应用型人才,既强调使用,但更要满足行业与职业的时代需求变化。因此,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类应用型人才,应以掌握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宽广的学科专业视野,在满足“够用”和“实用”的基本要求时向“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转变,以应对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同时,通过专业训练掌握专业运用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相应的职业与岗位的需求,满足社会用人标准。所以,专业的“基础”性和技能的“应用性”是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

3.实践能力培养是本位。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掌握音乐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如一位演唱者虽然掌握了熟练的演唱技巧和系统的声乐知识,但不一定能很好地演唱一首歌曲。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能力本位观是其重要的内涵。在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要通过实践、实训,将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可应用转化的专业综合素质,具有转化和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形成专业实践能力和某种特长,从而能实现创新和处理现实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音乐艺术的精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发扬光大。

(二)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高校实行改革,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各专业也❣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培养方案中,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学校在执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存在着盲目性,在音乐器材配备、实训场地建设、音乐类专业师资建设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应用型人才”本位的考虑,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在现实工作中目标难以有效执行。

2.应用型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性“文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但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参照“学术型”本科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为主,缺乏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理论教学较多,实践实训环节重视不够。据了解,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类专业在学时安排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是50∶35∶15。专业课课时较少,且大多缺乏前沿性与现实性。虽然存在实训、实习教学环节,但由于经费、场地、安全及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影响,应用型能力训练的机会较少,学生应用能力难得到实质性的训练和培养。

3.综合素质缺乏应有的重视。符合现实需要的音乐类应用型人才,不仅在知识、能力,而且应强调非专业素质。音乐类应用型人才大多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演唱弹奏等专业素质,但实际上,音乐类专£业人才的个人职业成长与发展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人文知识、道德感、抗压能力、毅力品质等非专业方面的素质密切相关,这些非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这些非专业素质培养在现实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中还需要加强,以实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兼重培养,促进人才的自我发展。 4.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的影响。人才的应用能力,既是所学专业知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体现,也是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需要实践与实训培养,而师资力量的缺乏与实践、实训教学质量的不高阻碍音乐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质量的提高。一是音乐类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但师资数量增加缓慢,使得教师工作量迅速增加,教师疲于应付剧增的课时,一对一的技巧性课程质量不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理位置远离省城,专业师资培养与招聘也面临约束,音乐类专业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且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教师大多来源于专业音乐学院,不能较好地根据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学生情况加强专业教学,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四是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影响。

二、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一)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明确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介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之间,一定要定位准确。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不同于艺术学校的相关专业,与专业音乐学院也有差异,要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并深刻把握其内涵的三个关键要素:培养规格的宽视野、厚基础、多方向、复合型,培养目标的高素质、应用型、能创新,培养过程的重基础、强实践、因材施教。对于每个关键要素制定指导性的实施细则与评价体系,确保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落实。

(二)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设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保障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基本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宽阔的艺术视野和人文素质,才能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相关技能和能力。因此,可构建以实践、实训平台为支撑的“H”型课程体系,以实现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H”型课程体系中的“两竖”分别是基础文人课程与专业课程,“一横”是专业技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构建的实践、实训的平台,建立与国内外音乐院校、研究机构、表演团体的联系与合作,以及建立学生艺术表演社团开展社会表演实践的实践实习有效机制,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音乐艺术实践结合,支撑“H”型课程体系的运行,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好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地方本科院校要大力引进音乐类专业教师,特别是有演出、表演、音乐产品制作等方面专长的教师,还要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升,提高“双师型”人才比重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与现实发展;同时,可通过客座、讲座、演出等方式引进外部优质智源,开阔师生视野,促进队伍建设。

(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网络、电视及移动终端的变化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模式与品位,满足现实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且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知识应用和转化能力;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增强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既要注重唱、弹、奏、跳和教的能力,也要学习编导、策划、形象推广和艺术产品管理等知识,以适应和拓展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需求;要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对中国特色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