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与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研究评述与启示
摘 要:本文对微型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状况、风险状况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与分析,对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型金融机构;市场竞争;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2)-0043-05
一、微型金融机构市场竞争
关于金融市场的竞争,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且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但关于微型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状况,已有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视角有所不同,大多数研究是从农村金融市场入手,但也有少数研究是专门针对于微型金融机构的,另外,各学者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也存在一些差异。
(一)基于银行业视角的市场竞争
由于银行在微型金融机构中占据重要比重,因此银行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微型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目前该视角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其一,已有学者对银行业竞争度进行衡量的方法不同,但无论是运用结构法中的赫芬达尔指数HHI(胡题,2013),还是运用非结构法中的PR模型(李伟等,2008;陈艳莹等,2012),亦或是运用非结构法中的Lerner指数(张宗益等,2012),他们的研究结果均得出一致结论,即我国银行业基本属于垄断竞争状态,整体竞争水平较低。其二,有些学者运用PR模型来衡量银行业竞争度(邹朋飞等,2009;郭威,2013),而有些学者运用Lerner指数来衡量(李国栋等,2009),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在1994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处于高度竞争状态,危机后到2004年加入WTO前竞争度下降,加入WTO后竞争度又显著增强。其三,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处于由垄断格局向垄断竞争格局过渡的阶段,竞争程度显著增加(张晓玫等,2013)。
(二)基于农村金融视角的市场竞争
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对市场结构进行定性分析(何广文,2007),也有学者从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两个方面来分析(姚耀军,2004),还有学者采用CRn或HHI来对竞争度进行定量测度(章秀等,2009),他们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高度垄断。但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整体上处于均衡状态,属于以农信社为主体的垄断竞争型市场,且竞争度随着市场准入限制的降低而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市场竞争水平仍然较低(黄惠春等,2011)。近些年来,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平台也开始占领农村市场,这些金融机构的深度介入,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剧(王曙光等,2015)。
(三)基于微型金融机构视角的市场竞争
虽然大部分学者是从银行业或者农村金融的视角来研究市场竞争,但也有少数学者的研究是专门针对于微型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如刘志友等(2012)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指出国外微型金融C构的成立时间早、竞争程度高、监管成熟,而国内微型金融机构的成立时间晚、竞争程度低、监管存在严重不足。孔荣等(2007)也认为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不利于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公平竞争,为了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应该降低政府干预力度,放开利率管制,促进小额信贷市场的良性竞争。巴曙松(2012)也认为由于严格的准入管制,面向小微企业的小贷公司等微型金融机构的竞争不充分。李延敏(2016)的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类微型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最强,其次是非银行类微型金融机构,NGO类微型金融机ษ构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弱。李晓海等(2016)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江苏全省的村镇银行迅速发展,已覆盖所有县域,形成了“双法人”适度竞争的格局。
二、微型金融机构风险
关于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国内外相关研究有很多,且主要集中在农村微型金融机构,但各学者研究的视角存在差异,分为整体风险与单个风险这两个不同的视角。
(一)整体风险
有些学者对微型金融机构存在的整体风险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部分。外部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蔡秀等,2010;周才云,2013)。
1.信用风险。该风险是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经营中最常见的风险,且不断增大(韦淑琴,2013),目前已成为对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甚至整个农村金融系统稳健性造成威胁的最大因素(周才云,2013)。一般认为,该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微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客户大多是分散的农户和小微企业,但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制度尚不健全(李靖,2015),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存在较大困难(田刚等,2015),最终导致较高的信贷违约率。此外,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有限,贷后风险管理不足,加之农户和农村中小微企业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还款能力大大降低,这些都给微型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谭文培,2014)。
2.市场风险。该风险主要是指因利率、汇率等发生变动,从而对微型金融机构造成潜在损失的风险(周才云,2013)。对于那些主要以外币形式来取得融资的微型金融机构来说,可能遭受利率上升与本币贬值的双重风险的打击,因为利率上升、本币贬值都会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而这种成本又无法或不应该转嫁给客户,从而给这些机构带来一定风险(张正平,2009)。
3.宏观经济风险。该风险主要是指因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不确定性而给微型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当前国家财政支农的资金总额有限,支农资金的增长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普及和发展(杨森等,2014),这对农户和乡村中小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
4.流动性风险。该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微型金融机构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与贷款集中度,以及较低的拨备覆盖率(杨森等,2014)。此外,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特殊性使得农户和农村中小微企业对其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造成旺盛的流动性需求,而由于农户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农村中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不高,使得微型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谭文培,2014),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存贷比(陈惠芳,2017),加剧了微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 5.管理风险。该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落后于其业务发展,内部治理结构也存在问题,如股权过于集中、内部员工身兼数职等现象广泛存在(谭文培,2014)。另外,内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员工对小额贷款的贷后管理较为松懈,对贷款风险的管理严重不足(李婧,2015)。
6.操作风险。该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人才较少,从业人员整体的文化水平和从业素质相对较低,合规操作意识与风险控制意识较差,易导致因情感、关系等产生违规操作,从而增大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谭文培,2014)。
此外,罗建华、申韬(2009)、蔡秀、肖诗顺(2010)等认为微型金融机构还存在自然灾害风险。《微型金融香蕉皮报告》也指出,目前除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常见风险之外,微型金融机构还存在有过度负债风险、公司治理风险、发展战略风险、风险管理能力、政府过度干预等特有风险,且各类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某一风险的出现极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机构的稳健发展(张正平、胡蕾蕾,2016)。
(二)单个风险
有部分学者从微型金融机构存在的某一具体风险入手进行了研究。如陆静(2012)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表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刘飞(2014)对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发现,与农商行与村镇银行相比,城商行的利率风险较大;而在利率市场化多变量的压力下,农信社的利率风险最大。江合宁、谢拓(2009)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研究目标,认为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存在有法律风险,如现存的法律依据不足,职能界定不明晰,以及由于监管缺失而带来的法律风险等。
三、市场竞争与风险
关于市场竞争与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的关系,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于二者具体关系的研究甚少,相关的研究主要以银行业为视角,分析市场竞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的影响,且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上还未得出明确定论,大致分为以下三种观点:“竞争-脆弱”、“竞争-稳定”、竞争与风险呈“U型关系”。
(一)竞争与金融机构脆弱性
支持“竞争-脆弱”理论的学者认为,市场的竞争程度与金融机构的风险正相关,即市场竞争会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在存款市场方面,众多学者对银行业的竞争与风险关系的传统理论――“特许权价值”理论给予肯定。该理论指银行为了保护已有的垄断租,会减少从事的高风险业务,而较高的竞争水平会减少甚至消除垄断租,银行为了维持原有利润可能会增加风险借贷和风险资产组合,从而加大银行风险。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这一理论。其中,国外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较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了该理论。其一,金融机构的竞争度越小,其偿付能力越好,资产的风险越低(Salas & Saurina,2003;Repullo,2004)。随着竞争度的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减弱,特许权价值减少(Hellman等,2000),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降低,@可能导致其更多地从事高风险活动,提高其发生危机的概率(Keeley,1990;Besanko & Thakor,1993)。其二,由于信贷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势力较强的银行能够开展关系型贷款,获得借款人的资信状况,提高贷款质量(Petersen等,1995)。此外,大银行相比于小银行,在对贷款使用的监督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这也增加了银行的稳定性,而竞争程度的加剧可能会使得低质量借款人获得贷款,加大银行的风险(Mar quez,2002)。其三,市场上的银行数量越多,贷款违约率越高,银行风险越大(Bofondi & Gobbi,2004;Claessens & Laeven,2004);而当银行集中度较高时,由于银行数量不多,政府监管较方便,银行风险因此也较低(Beck等,2006)。
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开始得较晚。如马勇、陈雨露(2010)借助salop模型,论证了自由竞争会导致过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进而产生过度竞争,劣质借款人充斥市场,不仅危及微型金融机构,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此外,有些学者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由于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中小银行处于竞争劣势,竞争的加剧促使其更多地从事高风险业务,从而导致在市场退出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其风险加速扩张(蒋海等,2008;郭立宏等,2011)。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利率市场化下,存贷款净利差的减小会降低银行收入的波动性,但由此导致的✉价格竞争的加剧则会增大其波动性,增大不良贷款风险,从而增大银行的破产风险(彭星等,2014;赵胜民等,2016)。
(二)竞争与金融机构稳定性
支持“竞争-稳定”理论的学者认为,市场的竞争程度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即市场竞争会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一方面,若金融市场竞争不足,可能会导致更多冒险行为的出现,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向客户发放很高的贷款利率,而借款者由于承担了较高的利率,可能将借来的资金投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最终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而竞争则会降低贷款利率,减少借款人的道德风险,进而降低贷款者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竞争程度的下降会导致机构的规模增大,从而使得机构内部的公司治理难度提高,机构透明度下降,监管难度增加,潜在风险加大(Beck et al.,2006;Cetorelli et al.,2007)。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了这一理论:其一,较低的竞争水平会降低银行贷款发放的合理性,从而增大银行破产的风险(Jayaratne & Strahan,1998)。其二,Perotti & Suarez(2002)提出的“银行淘汰理论”认为,当市场竞争度较高时,银行可能会为了自身发展而减少高风险活动,从而降低自身风险;当市场竞争度较低时,为了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竞争造成利润的减少,银行一般会通过投机贷款来获得短期垄断租,从而增大了自身风险。其三,Boyd & De Nicolo(2005)基于Allen & Gale(2000)构建的模型,同时考虑了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的竞争状况,提出了BDN模型。该模型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存款市场的垄断可能会促使银行对风险进行控制,但贷款市场的垄断给银行造成的风险更大,所以最终的结果是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会降低银行的风险。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理论。例如,邹朋飞、欧阳青东(2011)用Boone指数来衡量银行业的竞争度,用Z指数来衡量银行的破产风险,用不良贷款率NPLS来衡量银行的信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贷款市场竞争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资本充足率提高,整体风险减小。余雪飞、宋清华(2013)用各种要素价格对收入的弹性之和来衡量银行业的竞争度,用银行的破产概率Z值来衡量银行的风险,研究结果也表明,商业银行的风险随着竞争度的提高而降低。
(三)竞争与风险关系的非线性
目前,国内外有部分学者持折中态度,认为市场竞争与金融机构的风险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U型关系,即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先减小后增大,该结论主要由实证分析得出。
国外学者的研究支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Mar-Miera & Repullo(2008)基于BND模型,加入偿还因素,提出了MMR模型,研究表明,当竞争程度较低时,竞争的加剧可能会降低贷款利率,减小借款者的道德风险,进而减小银行的资产风险;但是当竞争程度较高时,竞争的加剧会使得利率偏低,从而导致银行的收益低于坏账产生的损失,加大银行的风险。即该理论认为,银行业的竞争与资产风险之间呈U型关系。此外,Kristo & Gruda、Jimenez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对该理论给予了支持。
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理论。例如,张宗益等(2012)用lerner指数和HHI指数来衡量银行业的竞争度,用不良贷款率NPL和Z指数来衡量银行的信贷风险,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银行☼势力与信贷风险之间呈U型关系。张晓玫、李梦渝(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与资产风险之间的关系呈U型结构,且现有的竞争可能已经越过拐点,若竞争进一步加剧,会加大银行的资产风险。胡题、谢赤(2013)以及范育涛、费方域(2013)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此外,他们通过研究还发现,城商行的U型曲线相比于农村金融机构向左偏移,并且有更大比例的Lerner指数的观测值位于拐点右侧,这表明特许权价值效应与风险转移效应均是银行业竞争度影响信贷风险的关键渠道。彭星、李斌(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银行价格的竞争会提高,从而加剧城商行的收入波动性、破产风险以及不良贷款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利率市场化与城商行的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价格竞争的门限效应,即当价格竞争较为适度时会降低收入的波动性,当价格竞争超过门限值时会显著增大收入的波动性。
四、文献评述及建议
(一)文献评述
通过对有关微型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以及两者之间现存关系的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我们发现:
首先,在微型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方面,目前专门针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大多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也有不少学者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现状进行了分析,由于微型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与农村低收入人群与中小微企业,因此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微型金融市场的竞争情况。通过已有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尽管各学者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可以得出,当前我国微型金融市场整体上处于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主体的垄断竞争阶段,且竞争日益加剧,预测未来也将呈持续上升趋势,并逐渐走向完全竞争。
其次,在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农商行、农信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为代表的农村微型金融机构,且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学者是对微型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进行分析,而有的是对其存在的某一具体风险进行研究;有的是以不同类型的微型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而有的是以某一特定的微型金融机构(如农信社、村镇银行等)作为研究目标,但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却殊途同归,即总体上来看,微型金融机构存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内部管理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等,其中以信用风险为最。这一方面归因于农村地区信用体制的不完善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借款人出现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归因于低收入人群及中小企业的较大贷款需求与其实际的较低收入导致微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与储蓄存款比例不协调,进而导致资产负ล债比严重失衡,且该风险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大。此外,新的风险如发展战略风险等也在不断涌现。
最后,在微型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与风险的关系方面,虽然持“竞争-脆弱”、“竞争-稳定”以及“二者非线性”观点的三派学者各有陈词,但综合来看,本文认为二者呈U型关系。因为竞争刚开始可能会降低贷款利率,进而降低借款者的道德风险,减少微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但是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利率过低,收入难以覆盖坏账带来的损失,这些又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此外,微型金融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会使得借款者在多个微型金融机构之间重复借贷成为可能,造成还款率的下降,甚至会导致劣质借款人充斥市场,不仅危及微型金融机构,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而结合前文数据与文献分析,本文推y,当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尚处于U型拐点的左侧。
(二)我国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的建议
第一,完善征信系统,降低信用风险。目前微型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如低收入者及小微企业等群体的信用信息尚未完全纳入到征信体系,这为信用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应加快建立农村信用体制,完善低收入人群与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补充央行的征信系统,扩大其覆盖范围,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为微型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提供可靠的依据,从源头上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率。
第二,放宽政策限制,促进多元发展。一方面,政府应适当放松金融市场的准入规则,鼓励引入新的微型金融机构,允许其他社会资本进入微型金融市场,拓宽微型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放开对微型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促进微型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此外,应加大对微型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引导其健康发展。 第三,加内部管理,提高治理水平。一方面,微型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资本结构、股权结构,降低经营成本,增大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应学习优秀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有效拓展微型金融机构的产品种类与服务范围,提升经营效率,降低潜在风险。同时,还应提高公司内部员工的业务素质与风险意识,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卜林,李政.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研究[J].当代财经,2015,(6):55-65。
[2]刘飞.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利率风险分析[J].财经科学,2014,(12):11-21。
[3]彭星;李斌.利率市场化、价格竞争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5):68-78,87。
[4]杨天宇,钟宇平.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J].金融研究,2013,(1):122-134。
[5]张晓玫,李梦渝.银行业市场结构与资产风险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4):83-95。
[6]张毓卿,周才云.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度量与控制[J].理论探索,2012,(2):74-77。
[7]赵胜民,申创.市场竞争度、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5):54-65,126。
Market Competition and Risk of Micro-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UANG Jiahui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risk stat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of micro-financial institutions. By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FIs in China.
Keywords: micro-financial institution (MFI); market competition;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