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初探
摘 要:人天生具有亲水性,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建设意识的提高,滨水景观的组织和塑造显得越发重要。通过对滨水景观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分析地域性滨水景观的重要性,发现滨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对策,以促使在基于地域性文化的基础上使滨水区在景观环境中发挥最大效能,创造和谐的室外生活环境。
关键词:地域性景观;修潦河;滨水景观;景观设计
1 项目区位背景及场地特征
2 设计目标
本设计以大面积的生态绿化景观为基础,以永修民俗风情文化为元素,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形成具有永修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风景线。以期通过设计思想的新颖独特,把生态、文化、现代技术和功能的关系合理地结合,同时让游人游น玩时能获得良好的游憩体验,为市民营造一个和谐自然、安全舒适、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游憩空间。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体现出永修当地的文化底蕴及精神,让游客不仅能领略修潦河的秀丽美景,更能感受到永修深厚的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
3 景观结构与构成
本设计景观结构为串珠式,大体为“一河、一带、九节点”,9个景观节点分布在民俗文化区、市民休闲区、湿地景观区3个区域内。
3.1 民俗文化区
本区地势较为复杂,根据现有地形进行适当的人工改造,该区是对外展示永修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先提取出2个较能表现永修民俗文化的元素:一为获得第二批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丫丫戏曲,另一为永修云居山真如寺的佛教文化。设计依据修潦河沿岸用地性质和基地现状,结合当地文化,提炼出“修竹水阁”、“丫丫戏语”、“花溪叠翠”、“真如手印”、“文化景墙”5个主要景观节点。
其中丫丫戏语通过结合丫丫戏台、原汁原味地向人们展现丫丫戏演出时的场景布置,并不时提供演出以供欣赏。再结合戏台、管理房、茶楼、景亭、廊等构筑物组成一个建筑群落,供人们休息、娱乐、举办公共活动之用。文化景墙依据现有地势在民俗文化区设计一组文化景墙,将一些典型的永修当地民俗文化,通过雕刻表现其上,如:白鹤王国、吴城水运、婚丧嫁娶、沧海遗珠等,将那些可能☠不为外人所熟知的文化进行展现。修竹水阁保留原有客运码头的功能,此阁以竹材料为骨架,故得名“修竹”。真如手印取自江西著名佛教圣地云居山,通过一双双代表佛教禅意的佛手印来体现永修的佛文化。花溪叠翠运用当地乡土植物,道路两侧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林荫空间,营造出曲径通幽之感,行人穿行其间,道旁花香阵阵,令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3.2 市民休闲区
本区地势较为平坦,由下沉式广场,亲水平台组成,是举行大型活动以及举办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的场所。中心主广场设置一头卧牛石雕,因永修曾遭水患困扰,而自古有“卧牛镇水,保一方平安”之意。广场四周环绕八面斜刻石雕,刻有永修八景,向游人展示永修丰富的文化及优美的景色。本区主要包括“沧海明月”、“秀域广场”、“临波观景”3个特色节点。
秀域广场源于永修“海昏秀域”之名,故取“秀域”二字作为广场名称。广场中有一卧牛雕塑,卧牛寓意镇水、报平。四周的八面石雕,刻有永修八景。地面雕刻祥云图案,象征平安、吉祥、幸福之意,同时又谐音“云居山”。沧海明月是靠近河岸处设计的一个亲水平台,通过将平台设计成月牙形状,而月牙中间的“沧海明月”雕塑,与主广场的卧牛雕塑形成呼应,既对应当地“黄牛望月”的神话故事,又似一弯新月在河面冉冉升起。临波观景通过设置一处张拉膜亭,并与周边自然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半围合的景观空间,环境安静而怡情,供游人漫步林间小道,欣赏初生的月色和修潦河的粼粼波光。
3.3 湿地景观区
本区地势较低,因地制宜地将该区打造成生态湿地景观,通过木栈道进行游览观赏,并设置ค了几处垂钓平台、景亭等供游人驻足赏景歇脚。在木栈道的两侧选种一些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景观。在靠近河岸的孤岛上放置一些白鹤剪影雕塑,让游人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鄱阳湖的候鸟文化。
湿地区域内尽量减少硬质材料的使用,梦泽秋水依据原有地 ت形,将其打造为生态湿地,在湿地中仅通过木栈道进行相接,以供交通,尽量种植本地湿地植物,形成生态和谐的湿地景观。鄱阳湖是世界级候鸟保护区,其中更以白鹤为胜,吴城镇更被誉为“白鹤王国”,鹤舞浪沙灵感即来源于此,通过在湿地上放置几组白鹤剪影造型的雕塑,形成“鹤飞芳草地,足踏云水天”的景观效果。
4 种植原则
民俗文化区以高大乔木对场地进行围合,形成比较独유立的休闲观赏空间,同时点缀树形姿态较为古朴的观赏树种,形成能与本区主题相映和的文化氛围植物景观。主要运用绿化树种为香樟、丛生八月桂、垂柳、山茶、金合欢、香泡、女贞、栾树、朴树、喜树、木荷等。
市民休闲区以自然式的植物群落种植为主,根据地形营造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市民活动景观空间。通过高大乔木营造天然氧吧,同时形成半封闭的阳光草坪景观区,便于市民开展户外休闲活动。主要运用绿化树种为香樟、四季桂、二乔玉兰、湿地松、鹅掌楸、水杉、银杏、大花紫薇、红叶石楠等。
湿地景观区以植物季相丰富,在水岸线高的地方进行排列式种植,在常水位附近通过堤岸的处理,水生植物的种植来营造形成湿地景观的自然之美。主要运用绿化树种为柳杉、水杉、垂柳、池杉、菖蒲、水葱、美人蕉、黄花鸢尾、芦苇等。
5 结论
现今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塑造和组织中面临很多问题,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突出滨水景观特色性、地域性、文化性是滨水景观建设的重点。应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发建设、批量生产和雷同的设计。因此,滨水景观地域特色塑造应立足于以人为本、尊重历史文脉、尊重生态的原则,把握地域性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关注地域特征和历史文脉。本设计强调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对场地原有自然元素的尊重,通过对场地地形、植物和旧有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来形成特色。在这个基础上,叠加新的符合当代人生活的功能和审美的景观。只有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准则,才是河道可持续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