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运用音乐活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

时间:2025-01-13 08:42: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活动 幼儿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作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运用音乐活动来进行音乐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越来越为幼教工作者所关注。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中更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活动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快乐的发展。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依据《纲要》精神,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应关注幼儿真正关心的热点,判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呵护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得到满足,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并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全面发展。

一、使幼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制定教育目标、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了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如何让孩子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机械模仿。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在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领会《纲要》精神并进行不断的摸索,在实际教学中,我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提高,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

♀例如在小班幼儿学习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活动前,在活动区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蛋壳玩具,还在蛋壳上画上眼睛、嘴巴等活泼可爱的蛋宝宝形象,孩子们马上就对蛋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歌表演活动开始部分,我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幼儿展现出了小小蛋儿破壳而出的动态画面,并配上了动听的歌曲,使孩子能很快地融入氛围之中,有利于孩子们对歌词的理解。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知,讨论蛋儿打开门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浓烈且生动,孩子们很快学会了歌曲,创编动作时,我没有刻意地去教授动作,只是适当点拨和提示,音乐响起孩子们就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一群可爱的小鸡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他们的动作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却可爱,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在中班音乐活动“狼和兔子”中,鼓励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角色,为了让幼儿感知音乐旋律的变化,我找来节奏缓慢、低沉的适合“老狼”的音乐,“小兔子们”一听到这样的旋律,马上做出害怕的表情,蹲下身来,把头藏起来。而欢快的音乐传来时,“小兔子们”马上高兴地蹦跳起来、边唱边模仿小兔子的动作,随着音乐唱起:“小小兔子跳呀跳呀来到树林里,竖起耳朵仔细听……”孩子们的表演达到了高潮,就连平时不爱活动的孩子也争着要演大灰狼,而且表演得非常形象。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获得了充足的快乐体验,我也被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所感染。这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既满足了孩子们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和做小主人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了和谐发展。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有目的地创设了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欲望。

在唱歌教学中,我发现当部分孩子在掌握歌曲节奏方面感到困难时,干脆就不张嘴了,这对孩子的兴趣养成造成了影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有一次,在中班的语言节奏学习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语言的节奏掌握较快,配合起来很默契,兴趣较高。经过不断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一套掌握新的节奏的学习方法,即先语言节奏练习法,就是说,在学歌曲前先进行语言节奏的练习,找出歌曲中节奏的难点,如:遇到切分节奏时,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进行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寻找的感觉,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比赛时喊|加油呀|、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等,在逐渐感知切分节奏的基础上。练习把歌词按节奏说唱出来,最后学习歌曲。另外,还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切分节奏表现出来。为了强化幼儿对节奏感的掌握,我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找节奏,观察三种人:爷爷、爸爸和自己走路的速度、姿态;从自然音响中去发现节奏,如雷声、风声、下大雨、小雨的声音等;从日常语言中找出节奏。在教学时,我让幼儿自由发言☢,幼儿举出了许多例子,列出了许多不同的节奏型,如老爷爷慢吞吞地走:|×-|×-|,爸爸稳健的走:|××|××|,自己一蹦一跳,快快乐乐地走:|××××|××××|,闹钟声滴嗒、滴嗒等。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孩子们的节奏感加强了,歌曲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ฝ的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结合柯达伊教育理论,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小雪花》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教授的。我试探性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问他们想不想去院子里看雪花,他们高兴极了,当看到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进雪的世界,伸出小手去接小雪花,数小雪花有几瓣。我引导幼儿观察雪花从空中轻轻飘落下来的情景,将这美丽的景色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孩子们陶醉其中,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很快学会了歌曲,而且还学小雪花的样子张开手臂轻轻舞动,可爱极了。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或是音乐游戏。在中班仿编歌曲《老母鸡》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验到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老母鸡》是一首很简单的一句话歌曲,简单得连小班孩子都会觉得乏味。怎样把乏味变成趣味呢?在组织活动中,我没有单独地去教授歌曲而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仿编上,没有音乐伴奏,也没有过多的辅助教具,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动物与蛋展开探究,母鸡会唱歌、生蛋,那什么动物还会唱歌生蛋呢?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每一个孩子的结论都可能是极好的创作素材。我利用角色不断变化的游戏,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这边一个小朋友刚说出一个会生蛋的动物,其他幼儿就抢着唱了出来,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一句话歌曲通过孩子的不断演绎,衍生出了内容丰富的趣味歌曲。并且百唱不厌。

四、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但教师不能代替幼儿实践,也不Ⓐ能代替幼儿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在实施活动时,教师应灵活地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孩子们才是活动的主人,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激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总之,创造意识和才能是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幼儿音乐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促使幼儿创造的资源 ☻,有待我们教师去挖掘。音乐是幼儿离不开的伙伴,幼儿的快乐生活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