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时间:2024-11-10 14:00:1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层次不断丰富,办学形式逐步多样化。针对近年来高考生源呈现逐年减少挑战高职办学的趋势,扩大中高职对接,是建立科学职教体系中解决高职办学生源问题的突破口。如何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成为职业院校特色办学、增强社会影响力的前提条件, シ这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ฟ[论文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教育的终结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相继被打破,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探讨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地衔接方面都相继展开了尝试与研究,但多数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文通过考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来分析影响中高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我国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监控的主要模式,并据此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和运行机制。通过研究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健全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教学环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而形成科学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探索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适应中高职贯通模式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机制,建立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自身规律的质量保障目标体系。从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机制上保证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意识,落实管理责任。根据学院发展的实际,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优化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环境。建立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并将其纳入工作考核内容中。推动相关♛理论研究,为中高职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中高职交流,让衔接教育有的放矢。中高职学校之间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促进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一些活动,以促进中高职之间较好的衔接作用。因为中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不一样,需要互相之间的分工协调,共同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应该实时了解对口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便针对这部分对口单招入学的高职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3.发挥社会力量,推动资源共享。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支持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建立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中职、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共同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共享社会师资资源。

4.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加强合作的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高职衔接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建立中、高职院校教师联合培养、双向流动和共享机制,同时支持引导中高职院校和高校、企业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途径,整体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方面,而专业设置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对我院而言,目前高职招生的专业比较广泛,且有些品牌专业均有几所固定的中高职衔接合作院校,专业设置方面足以满足中职学生的升学选择。那么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便成了衔接的关键与核心问题,要摆脱传统教育的学科束缚,需要坚持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专业内涵、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办学条件与职业标准等方面充分体现承续性和衔接性。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统筹安排专业教学计划,科学地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兼顾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一技之长,达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增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能力。

1.中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衔接。在中高职课程设置方面的进行接,有很多成功的国外的范例,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如英国模式的中高级技术教育课程的衔接,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对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项目化课程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中职的专业基础上,进入高职“项目实战+顶岗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践项目,既培养了团队意识又锻炼了其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共同研究开发课程机制,加快中高职课程的革新,深化中高职课程标准的衔接,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尝试建立中高职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确保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中高职教育在教บ学上的衔接。在中高职衔接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专业设置的对口衔接基本不是问题,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还有待探讨。由于高职生的一部分来源于中职对口升学,这部分学生因其专业基础和学生特点的特殊性,进入到高职院校以后的学习,与普通高考升学的高职生有所不同。为加强对这部分学生培养的有效性、高效性,✡结合我院的办学基础,从而增加专业竞争力、拓宽就业市场、引领专业群发展,我们适时调整了专业研究方向,在中职学校选取了试点班级,将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的深入改革,通过改革中职的专业基础、基本能力的教学内容,强化高职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载体、以课程实施为重点、以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并结合中职对口升学的学生特点,开发中高职衔接的特色的中职、高职一体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3.中高职教育在教材上的衔接。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的保障也离不开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材的安排,高职阶段重视学生实践和实训,更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而中高职贯通的专业课程教材还比较匮乏,因此组织专家学者及中高职专业骨干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知识框架,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分中高职层次出版一些适合的衔接教材,实现教学内容衔接。选用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比例合适的教学教材,逐步减少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资源浪费,才能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发展。

三、坚持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学院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院教学督导大部分都是职业教育专家,来自不同的高校、分院的教学督导组成员由教学院长、教务科长及各专业主任组成。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抽查以及综合考核的结果将作为对教师绩效的考核依据。各分院领导坚持每周对教师、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教师的辅导能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事故发生率低。学期期末定期召开授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务科由专人检查并评估教师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情况占有及开发情况,并建立了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1.规范教学环节,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参照,找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考核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将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在量化评价中突出作品评价和竞赛评价,以技能考核为主兼顾综合素质全面考核。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在对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运行模式和监控机制进行研究过程中,不断健全教学质量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完善职教教师的资格制度,充实必要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资格认定办法。要把“双师型”的要求,融入职教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待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

3.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标准。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高职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扩展、职业能力上的提高及专业技术上的提升。必须加强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统筹修订中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课程标准,制定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提高和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高职教育和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课程教学依据。

4.中高职衔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探索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方式,对毕业生的分布状态、就业信息进行分析,收集毕业生对教学质量的意见,为今后修订专业计划提供了有用的依据。因此做好毕业生延伸服务工作模式及反馈机制,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四、对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首先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在基本技能、基本专业知识及素质方面相近,但高职比中职在管理知识与能力、综合知识、创新能力、整体素质等方面要求更高。其次,中等职业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着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包括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第三,构建比较完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载体、以课程实施为重点、以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促使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真正做到有效衔接。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