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与发展:我国石油战略60年-石油天然气能源论文(1)
新中国成立的60年间,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原油产量从解放之初的12万吨猛增至2008年的1.9亿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石油战略也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全力勘探开发国内资源,甩掉“贫油国”帽子;到实现自给自足之后,部分出口为国家换取宝贵的外汇资金;再到成为净进口国后,利用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满足国内供应的巨大变迁。
展望未来的10年,我国石油工业将向油气并重的方向发展,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也将从单纯的“开源”向“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向转变。 从贫油国到自给自足再到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建国初期,我国石油主要依靠进口,被西方国家称为“贫油国”。
1949年我国石油产量仅12万吨。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投入试采,至1960年原油产量达到163.6万吨。
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开发,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
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已经可以基本自给。 1964~1983年的近20年间,我国原油产量从648万吨增至1.06亿吨,年均增速高达15%,几乎翻了四番。
到19 ッ8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25亿吨,居世界第六位。由于产量持续增长,我国石油自给有余,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创汇曾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1985年石油出口创汇最高,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2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企业开启了“走出去”的历程。
1993年3月,中国石油在泰国邦亚区块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这是中国石油企业首次在海外获得油田开采权益。 1996年11月,中国石油中标苏丹1/2/4项目,随即与马来西亚、加拿大、苏丹的3家石油公司共同组成联合作业公司进行生产,中国石油拥有40%的股份。
这是中国石油企业第一个与外国石油公司联合投资10多亿美元共同作业的海外大型项目,短时间内发现了6个新油田,新增地质储量13.97亿桶。 1999年,我国获得海外份额油300万吨,2000年为505万吨,2001年进一步增至831万吨。
2003年,我国境外油气勘探开发已在苏丹、马六甲、南美、墨西哥湾和中亚等地区取得了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控制海外份额油剩余可采储量超过4亿吨,建成原油年生产能力1300万吨。 2008年,¢中国石油海外石油开采量已达6220万吨,其中份额油3050万吨;中国石化海外份额油产ณ量达90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1%。
在加强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同时,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也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南海起步,1965年后重点转移到渤海海域。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至2008年,中国海油的油气年产量从9万吨猛增至4293万吨油当量。 “危”中求“机”以贷款换石油,走出去、引进来保障需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原油年产☒量保持在1.85亿~1.95亿吨,2008年原油产量1.9亿吨,进口1.79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8☁%。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五大原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而近几个月来,我国已赶超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和石油企业“危”中求“机”,以贷款换石油为突破口,石油对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09年2月17日,中俄签署了有史以来最大一份能源合作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分别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150亿和100亿美元贷款,俄方则承诺在未来20年内向中国提供3亿吨原油供应。 2月18日,中委签署12项合作协议,其中一项是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每天向中国石油出售8万~20万桶石油,以支付两国开发银行之间的债务。
2月19日,中巴达成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石化向巴西提供100亿美元贷款,而巴西则承诺按市价每日向中国供应10万~16万桶石油。 6月30日,中国石油和BP联合竞得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开发服务合同,这是伊拉克战后首次油气项目招标的第一个中标项目。
鲁迈拉是目前伊拉克最大的油田。 海外油气资源并购也日益发挥着稳定国内石油供应的作用。
包括中国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并购瑞士阿达克斯公司在内,今年国有企业海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