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
进入21 世纪以来,一方面是大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许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管理人才。导致这一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系统不完善,课程目标乃至培养目标没有实现,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培育不到位。
一、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问题分析
1.学生主体缺位
传统的学问中心思想认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知识传输方向为单向流动。工商管理本科学生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所养成的被动接受心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听老师和学校的安排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使得学生好像独立于课程实施过程之外,不能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而根据人本中心思想的观点来考察课程实施的主体,知识传输方向为双向,即由教师指向学生,同时,又由学生指向教师。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方式显然己不能满足双向知识流动的需求。
2.缺乏教与学的互动
由于学生主体的缺位,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知识呈现出单向沟通的特点。在单向沟通的方式下,课堂讲授成了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尽管有些课程采用了案例分析,但是案例分析也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讲解。由于受学问中心思想的影响,学生十分重视期末成绩,忽视学习过程,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课程实施质量。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不同于自然学科,其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培养是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紧密相连的,课程目标与学习过程关联性高;要将学生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通过团队合作,使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教师实践能力不适应管理活动
需要的是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准,市场需要管理人才的不是学术研究能力,而是动手实践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不应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应密切结合市场实际开放课堂,让实践知识深入到课堂中来。但是,工商管理教师多为科班的硕士、博士,理论知识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这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学科性质不相适应。如何通过教师互访和教学合作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通过学校与实际部门的交流,使教师参与一些实际部门的工作,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已成为制约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4.实践课薄弱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绝大多数课程均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开展的,实践课时偏少,实验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训内容和形式单调。实验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实验方法和技能;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按课程分类,实验各自独立,缺乏层次性、目标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演示性,缺乏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依据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缺乏对学生综合知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考察。没有一定的实践课时做支持,要想培养工商管理学生的知行合一,显然不太可能。
二、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的思考
基于目前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上述四大问题,黑龙江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正在探索建立并实施能力主导型的二环节+ 九阶段+ 二基地的应用型课程实施系统。即二位一体的应用型课堂教学环节,校内九阶段实践教学平台+ 校外两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为培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适用的课程资源、坚实的优质教师资源和实用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二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环节
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与专业定位,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应用性、学生学习能动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而建立并实践以设置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二位一体的应用型课堂教学环节。
1.提高课堂教学应用性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调整、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谋求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资格证书认定的要求对接,增加职业或岗位中应用和操作层面的教学内容,增加做的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成果。在教学方法上,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理论讲解与其他调动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方法结合起来,强调学用、学做结合,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唤醒教学的学生主体,强化教学的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如在《运筹学》课程建设中,探索可视化教学方法。运用可视化教学方法,能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技术和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拓宽授课渠道,改善教学过程中的理解、对话、探索和交流,通过完成听讲、跟做、练习、实训四步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如通过嵌入案例和企业视频及ฝ场景交互式模拟等方式的SPOC 模式赋予学生更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同时释放教师从事重复性活动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从事具有较高价值的活动,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
一是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毕业论文选题,使学生真正从毕业论文中得到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二是注重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在专业教学中增加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课程,并¿在大三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团队意识和素质技能的拓展训练,在大四进行职场竞争技能培训。三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创业实践、模拟实训、兼职工作、GMC 全国大赛、百蝶杯全国大赛、创业大赛等。四是在大二分专业后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导师履行职责,引导学生学习、成长,提高外语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等。五是成立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任校企合作的企业领导为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等方面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促进教师的培养
目前,工商管理系已形成六大教师培养途径:
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式培养。系统总结正在进行的工商管理系企业管理咨询项目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深入企业开展管理咨询等活动。通过拓展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带动教师走出学校教学课堂,深入企业车间。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企业管理咨询能力和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建设一支适应工商管理教育特点的、具有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企业研究的高素质的校内双师型师资队伍。倡导并实施社会服务促教学教学机制,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程教学团队式培养。以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培育《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三个省级精品课建设团队和校级《管理学》教学建设团队,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互动式学习培养。组建课程小组每月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大家交流课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讨论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交流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并由老教师积极向下传授自ย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而年轻教师积极承接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听课提高式培养。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全程听课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全部环节,使年轻教师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起步,并且能够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培养效果。
外派式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单位锻炼,使青年教师向实践者学习,提高青年教师实际工作能力。
学位攻读式培养。借助管理学院的支持性政策,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考取校外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六大途径的教师培养,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育,提供坚实的优质教师资源。
完善九阶段+ 二基地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为解决以往实践教学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尝试整合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校内九阶段实践教学平台+校外两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将校内践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理论与实践密切配合,相互融合,相互推进。
1.九阶段实践教学平台
在实行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大一第一、二学期进行大类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从第三学期开始实行分专业教学,并进行系统化的九阶段实践训练。一是大二第三学期开设一周的工程训练;二是大二第四学期开设一周的认识实习;三是大三第五学期开设两周的课程实训,巩固、消化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四是大三第六学期开设六周的专业综合实训,提高学生七方面应用能力;五是大四第七学期开设两周跨专业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六是大四第七学期开设五周的生产实习;七是大四第八学期开设四周的毕业实习;八是大四第八学期开设十四周的毕业论文;九是大一到大四开展职业模拟大赛等课外实践。除了参与教师的科研、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兼职工作外,主要是鼓励学生参加管理学院首次承办的省级百蝶杯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GMC全国大赛、创业大赛等国家和省级职业模拟大赛。
通过大赛,贯彻管理学院提出的德厚、知实、会行、善思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使学生沿着已学的相关理论职业模拟的实践应用围绕遇到的问题学习理论问题与理论的结合、总结构思、完善解决问题方案的实践的轨迹,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实现从书本理论到问题导向的知识应用的认知上突破;二是实现从教学计划导向的被动学习到问题导向的主动探索学习的态度上突破;三是实现从看书、听课到动手、动脑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行为上突破;四是实现从教材导向的知识积累到解决问题导向的知识整合的知识上突破。
2.建立校外二类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管理学院志远公司创立工商管理系的虚拟企业,将正在进行的企业管理咨询项目整合在一起,成为教学实习基地;在开展企业管理咨询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与企业的实际管理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此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课外实践活动桥梁,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带动教师、学生深入企业,从事实际企业管理工作和企业管理研究,为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