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
根据我国退耕还林基本政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可以得知,退耕还林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土地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情况,将对退耕还林区域进行封闭式的改善,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对退耕还林者无偿提供粮食,保障农民退耕还林后的日常生活,并且采取承包的形式,将造林的工作交由退耕还林者,☏既保证了退耕还林者的收入,又明确了造林者的权益。
1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现状
退耕还林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不仅能够为农民带来收益,也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目前,退耕还林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对退耕农户的经济补助和退耕农户自身的劳动收入,但退耕农户仅 シ凭这两项收入作为生活支出是远远不够的。根据调查,退耕还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退耕农户的收入,其中当属林业种植户的收入减少的最多,原因在于,80%的林业退耕农户在进行种植时,树苗的生长较为缓慢,短时间内林业退耕农户无法获得可观的收入。多数退耕农户在退耕之后都选择养殖业作为农业劳动收入来源,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退耕还林还是对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
2.1 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后续产业进行规划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需要经过统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实施策略。例如:某一村庄在经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之后,如何制定后续产业的发展就成为了重点,如何在不破坏原有经济产业链的情况下,根据当地农户的意愿更换当地产业,提高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这些都是退耕还林后村庄需要制定的策略。
2.2 农业发展未与退耕还林进行结合
退耕还林作为一个特殊的工程,会使退耕农户在退耕之后选择其他行业十分有局限性,因此,农村农业发展必须经过适当的调整,才能为退耕农户带来农业劳动收入。在农村未进行退耕还林之前,农业发展依旧需要大量设备的帮助,比如收割机械、水利设施等,由于长期使用,这些设备多数已经老化,失去了原有的效果。而在进行退耕还林之后,如果不将农村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那么将会影响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使后续产业无法继续开展。
2.3 未明确新的发展模式
目前,大多数农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模式都尚未明确,有一部分退耕农户依旧想继续进行种植,而另一部分退耕农户想要往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因此,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而这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会使农村的农业发展方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明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模式是每个退耕还林农村都需要高度重视的。
3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解决策略
3.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为了能够增加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需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户的意愿进行后续产业的发展。例如:处于盆地的农村,可以在退耕还林后,对当地地形地貌进行考察,根据村民的意愿和农村实际情况,选择后续产业。渔业就非常适合位于盆地的农村,一来可以利用农村地形的优势提高经济收入,二来也可以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由此可见,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需要经过慎重考虑,才能进行生产和发展。
3.2 将退耕还林与农业发展相结合
要想有效的开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就必须将退耕还林与农业发展进行结合。例如:某一农村在退耕还林前主要依靠蔬菜种植作为产业链,那么在退耕还林之后,此村庄需要立即将农业发展与退耕还林相结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新的农村产业结构,才能为退耕农户带来经济上的收入,农村后续产业的发展才得以进行。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将退耕还林与农业发展进行结合,才能加快农村后续产业的发展速度,带动退耕农户们积极参加农业劳动。
3.3 后续发展的模式
目前,后续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生态模式。农业发展模式主要依靠♒生态农业和农业生产为主,以林业和养殖业为中心进行横向发展,将经济树种进行生产和加工,将优秀的林业产品带入到市场中,而目前农村普遍出现的林下养殖,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增加农户的收入。农业生态模式目前主要是由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组成,这两种旅游都是充分地利用农村特色和景色,将农村打造成适宜人们开展文娱活动的生态乐园,并且农业生态模式风险不高,也不需要过多设备的投入,只依靠农村的历史文化和独特景色,就能吸引众多群众前来“度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而退耕农户如何选择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就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户自身的意愿,才能将体现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价值。
4 结语
自我国推出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提升,但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仍旧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只有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农业发展结构,才能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改善退耕农户的日常生活,为退耕农户带了经济上的收益。虽然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品种还不多,但是只要退耕农户们按照相关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就能够看到后续产业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