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校园语言文化
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大到理想道德、个性品德,小到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ส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笔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浅议现代校园的语言文化。
一、校园语言文化现状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区文化,是学ย生了解并接受社会文化的中介,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折射和反映出社会主体文化的传统性和时代性。现代校园一些恶俗语言文化的出现,折射出的正是当代社会文化的庸俗倾向和精神文明的缺失。所以,我们须谨慎对待,还校园语言文化的健康与活力。
中学生处在思想意识的迅速成长期,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渴望欲,课堂知识与各种社会杂闻对学生思想具有同样的冲击力。社会信息如暴风骤雨般地袭击,但却良莠不齐。一些低俗、甚至恶俗的观念涌入中学生的大脑,它们比许多枯燥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吸引力,更能占据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最高点。
1. 精神鸦片之痞子童谣
古诗童谣本纯真,却遭纂改,如: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更有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留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2. 移花接木的恶搞文化
所谓的恶搞文化,又称作Kuso文化。它在现代学生的身上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扬光大。如模仿电影或电视剧中某个角色,或者是某个桥段来达到嘲笑别人的目的,借此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青春期。比较流行❥的就是拍拍小个子的肩膀,唤一声小强。
3. 花季与暴力的冲突
花季暴力是一个新名词。在頻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中,我们看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在校学生竟然变得性格乖戾、行为冲动,当他们挥动着拳头,叫嚣着,你等着瞧,找人收拾你!,这不是整一个黑帮火拼的开场白吗?花季暴力这个名词的诞生,意味着我们已经公开承认,校园再不是什么桃花源或者象牙塔,这一片净土都被一些恶俗的语言文化所侵蚀。
4. 网络新词泛滥
哈哈,假正经,你知不知道你都成了我的呕像了。
不要酱紫了,偶稀饭。这样莫名其妙的对话在校园里随时都可能发生,新兴人类幽默语言的使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泛滥的情况下,却会防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
二、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目前,普通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状况并不理想。上海某区曾对1000名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有6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提不起劲,这其中有35.6%的学生甚至觉得一见到书本就厌烦和头痛。现在这种情况在许多校园中是愈演愈烈,有些学生甚至是在上课时,在教师责问的目光中才把书拿出来。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与习惯,没有学习的内驱力,是无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
2.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智育发展的不成熟时期,模仿能力虽然特别的强,但对周遭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对新词,他们也不存在对其内在意义的领会,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玩而已。调查显示,学生使用流行语,23.0%是受同学影响,20.9%是受娱乐性电视节目和时尚杂志影响,16.8%受广告语影响,34.3%受网络语言影响,对现实生活感悟的只有5.6%。互联网日益发达,学生与父母、师长的代沟在网络的催生下越发地严重了。
三、创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语言文化
美国名作家菲特烈凯勒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生活中,美丽的东西很容易会诱惑你,容易诱惑就容易被利用、被吃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诱惑,对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所以如何给学生创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1. 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校园语言的现状。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抗性,不管你想让他提什么建议,他总是喜欢与你对着干。所以,在学生身上以暴制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你可以采取大禹治水的方法疏导,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它在特定的范围内疯狂到极限,使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给他的拥有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那么,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最后就会自然消亡。
2. ❣教师也需要重理传统教育观念,感受新时代、新发展带来的新概念。现在新词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不能否认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正能量达人等。在有关报道中,一些专家认为有些流行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但又不失幽默意味。这些专家也承认,有的流行语潜在地消解了一些具有严肃意义的内容。不过,这也是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文化现象。他们的诞生在某个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创作思维的活跃,反映出现代学生与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某些和谐的脚步。
3.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也正是一个高雅、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对广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组织专题演讲活动,感受现实与思想的撞击,培养口才,实际上是提高我们民族的思维能力和素质,把我们的青年培养得更聪明,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风景这边独好!,我们需要在新时代的校园文化中重塑一道美丽的语言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