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职土建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时间:2024-11-10 14:14: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高职土建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保证实训项目的适用性、真实性与先进性,加强课程开发、教学组织,促进实训基地良性运行、资源共享,开展工学结合,以达到“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 现场化 适用化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土建类专业,且大都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是这类院校的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土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可以理解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建设校内实训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实训基地是锻炼和提高职业技能最好的保障。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是: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强调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结构形式多样、工艺过程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需要高职教育培养既具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善于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不管是对在职大学生的教育还是对在职职工的培训都需要这样一个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具备实训、培训、鉴定、生产、新技术推广及应用、技术研发的功能,其建设应有施工企业配合。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1.实训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一是按照“营造真实环境,进行教学实习实训的原则”建设土建实训基地,即布置工地现场化。按在建工程文明施工的现场平面布置要求,设置施工作业区、辅助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和办公生活区,并配有“五牌一图”。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应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在典型工程(建筑物)中,从基础到屋面,从建筑到结构,分段分层展示其建筑构造、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将建筑物的典型构造、结构等结点暴露在各相应部位,并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施工技术部分内☭容也暴露在展示楼中,水、电等预留预埋及设备都交叉展示在其中。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必须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观看安全问题,设置安全楼梯和走道。整个展示场景模拟工程现场,材料、工具、设备等都是实物,直观实物能使学生将难以想象又比较重要的内容简单化。同时,学生走进实训中心,能很快转换角色,如同置身于火热的建筑工地,感受劳动的艰辛及实际生产施工的气氛,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找准自己将来的工作位置。

二是科学构建专业实训体系,系统化理念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应功能分区明确,设置综合安排学生的实训、存放实训资料等实训管理区;用于认知实训、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等的建筑、结构模型展示区;用于工种实训、单项实训、技能培训及鉴定的实操区及以工作过程为主综合训练项目综合区。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涵盖建筑构造、结构、给排水、强弱电、电气暧通设备、消防安防等方面,实现全真性建筑实体、施工工艺展示,结合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建筑模型,使之成为识图构造、施工工艺活的教科书,构建学生认知模块;以展示模型为依托,再现施工现场真实情景,开发学生专项技能实训项目,构建典型专项实训功能模块;测量、安全、水电及设备在各区有机结合。以任务驱动、施工工艺过程为主线,建设全真模拟综合实训项目,构建专业综合实训功能模块。每个训练区域都要充分考虑学生训练工位,训练场地全真模拟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三是开发配套实训教材,做好教学组织。结合实训基地典型建筑工程的实际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开发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合作编写,整体内容分模块、模块内部设项目的“多项目、活模块”工学结合,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及课件、实训指导书;根据岗位(群)需求,确定岗位任务,分析工作过程、特点,确定课程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做到现场做什么就教什么;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在真实职业情境中授课,建立以施工过程为主线,层层剖析,讲练结合,实施情景化教学。学生能在课余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反复操练和实训,自主完成实训任务。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正在与相关建筑工程公司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课件,构建网络课程平台,逐步形成立体化教材,形成能够共享、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是实训项目要适用化。根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规格与工作特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而不是高级技术工人,校内实训基地的核心功能应当定位在基本技术及管理能力的训练;训练场地由室内、室外、施工现场等多个功能区域组成。以真实工程为载体进行模拟施工训练,由双师型教师或技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规定任务。按真实施工图内容,完成图纸会审、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造价计算、测量放线、墙体砌筑、钢筋绑扎、模板安装、脚手架搭设、质量检查、技术资料编制等一系列工作内容;学生通过主要工种的实操技能训练如砌筑工、钢筋工、模板工等,增强对施工的认识;通过专项设计技能训练实现工程管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团队协作、发挥潜能。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在校内再现工程施工实际全过程,而建筑行业的高危性加大了校内训练的安全难度、建筑生产的高消耗阻止了对某些工艺过程的训练,土建类高职学生主要应该是施工管理。

五是实训教学手段多样化。校内实训基地往往因资金、场地紧缺,规模、工位数难以满足学生实际训练的需要,设施实用性差、不配套及建设的项目不适用导致使用率低,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等都制约实践教学发展,采用多媒体技术是个重要的手段。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完整、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结构模型,包括垫层、基础、柱、梁、板、楼梯、阳台、雨蓬等,真实显示钢筋在混凝土中位置、形状、层次及保护层厚度关系等,展示脚手架、支撑、模板布置搭设、混凝土浇筑过程以及材料提升等,以及对施工各阶段、各部位的施工过程、施工措施、施工技术、施工方法;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的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解决了建筑物受到季节、场地限制,隐蔽工程施工后多为不可见的问题;配合施工现场录像,就能再现施工过程;利用计算机触屏技术,学生能快速、有选择地观看;实物教具展示、技师操作同时播放再现工程的实施过程,且便于反复学习、操作。我院自2010年秋季起率先在全省高校中将所有普通教室安装了白板和触摸电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新技术教学应用,使得每堂课信息量更多,内容更详实,如施工类的专业课配合施工现场远程监控及录像、动画等课件 ﭢ,形象直观(再现施工现场),学生则更容易掌握接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2.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做好职业培训、行业工种技能鉴定。争取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利用从企业更新下来(捐助)的设备,节约资金。利用学校技能训练场地、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资源,实行开放性办学,为本(外)校大学生进行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培训服务;完成对企业在职职工(技术人员)、农民工和转岗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这种指导教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职业岗位人员共同承担,可以保证技能训练和生产无缝对接。通过配置合理的工位、设备,参与行业、企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核工作等。如钢筋工、砌筑工、木工、油漆工、电焊工、测量员等土建工种岗位资格技能鉴定及承办职工技能大赛,达到服务社会、地方经济的功能。目前,我院与省建设厅培训中心配合,将校内实训基地努力建成全省建筑业各类培训、技能鉴定基地。

3.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管理支持,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如建立材料、预制构件、钢结构件、设计、咨询等公司,师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实现校企双赢。我院利用强大的师资优势,建有设计、检测中心、监理等公司,这些校内实训基地在完成学生实训的同时,还承接了设计、检测、监理、测量、造价软件培训以及施工企业六大员培训等相关任务,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加新农村规划测量,参与的师生有1000余人次,共完成南昌、鹰潭、宜春等多个地区1089个村庄的新农村规划测绘工作。

4.利用学院软硬件的优势,参与新技术推广、应用及技术研发。加强与行业协会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将专业和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学中;提供技术服务,承接施工项目,达到强化实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扩大学❥院师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实现在技术创新、新技术推广和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服务社会的功能。我院与企业合作,兴建了绿色科技大楼;与江西昌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合作,编写了《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地下室防水施工工法》等。

5.校内实训在建设中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由于建筑物的固有特性,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完成所有建筑施工生产实习全过程,一个稳定的能生产性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是学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但校外实训基地,因校企双方缺乏利益共同点、学生在生产中缺乏安全保障、缺乏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主要是靠关系、靠“感情”,形式多于实质,难以完全真实展现;而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应用技术项目,局限高职院校研发能力普遍偏低,难以寻求到合适的项目ช。要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必须先让利,企业能赢利,学校也才能得利,学校和企业才能真正双赢。

校内实训基地应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先进性、适用性、系统性”,使之成为锻炼土建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同时具备服务社会、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土建专业特色的硬件依托,以达到“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目标。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