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摘 要】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中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ษ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具体教学策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或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活动,从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则起组织者、帮助者和建议者的作用。生物教师运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讲授与探究同步进行
采用这种方式的探究活动,一般与教学重点内容紧密联系,活动过程与教学进度紧密联系,形式主要为教师设计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或小范围内讨论。也可以是教师陈述完毕后,由学生举手发问,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当堂解答,教师予以评价总结;较难或典型问题由教师亲自解答,达到为学生梳理思路、解决疑惑的目的。
教师在学生活动前,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概念,避免学生走过多“弯路”。然后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拓展思维的问题探究。教学过程看似简短,但若使学生能有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既要能够解决课堂教学的目标,又要与学生生活联系,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还 ☻要有话可说。
例如:进行“有丝分裂”的教学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几位教师共同确定,采取这种探究方式。教师先讲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总结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以及染色单体数;请同学阅读课本总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这样的探究方式,不仅可以深化学习植物有丝分裂的过程,而且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三、通过探究实验锻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教材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这些实验事先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这类实验已经成为现阶段生物考试的重点部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那么在这类实验的教学中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教学的思路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搜集资料和数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案例:在人教版必修――《分子与细胞》中涉及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对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标注的适用温度范围以及人体消化道不同部位PH值的不同让学生思考一下那些因素可能影响酶的活性,并据此提出假设,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假设:①假设温度是影响酶的活性条件;②假设PH是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根据假设此时可以分为两大组,一个组研究温度是影响酶的活性条件;另一组研究PH是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然后给出教材上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并结合教材中设计实验时的ฌ注意问题进行分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步骤,然后请小组代ツ表发言,比较各个小组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并进行总结。
总之,探究性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2]王朝兴.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