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乡桃李园,春风化雨育芳菲

时间:2024-12-27 01:55: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绽放行为的花朵;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建立品德的依托;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硕果。

——— 题记

对教育工作的向住和热爱,使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九七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桃林乡山东头初中工作。从此我在山区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着这片热土,播撒真爱的种子,期待着芬芳满园的明天……

无须扬鞭自奋蹄,俯首甘为孺子牛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初为人师的我,深知这一个“师”字重千钧,深知要想培养芬芳的桃李,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众所周知,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又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又需要高尚的师德来做重要保障。

为此,任教以来,我潜心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育心理学》以及《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品味体会其中的精髓,坚持每天写300字的读书学习笔记;认真阅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不仅从中汲取优秀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而且从中领悟魏老师那份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爱恋;生活上节衣缩食,订阅了《班主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报》等刊物,从中获益匪浅。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自身的榜样力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如背书、劳动等。特别是出勤,一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家中有什么事情,我都坚持第一个到校。在校(班)集体活动或公益劳动中,我都积极带头,亲身参与,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敬重。天气变冷了,班里开始有学生迟到现象,但他们见到班主任每天早起在教室指导自习,也就不好意思再迟到了。现在,早到校、勤学习,渐渐成了我所任班级的习惯和特色,深得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说了这些,有人也许会觉得这太理想化了,我们教师能做得到吗?其实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学生,做到这些也会觉得很自然的。“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思是说在其位要谋其政,否则你就不要涉足这领域。尽管我们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可是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带着私心去从事这项工作,我们造出来的“产品”很有可能是废品,工厂里的产品造坏了还可以重新生产,而我们不能,我们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误人子弟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啊。

诚然,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平凡的,但正是由于教师的工作,才使人类的文明成果⌚得以延续,面对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我深深地懂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懂得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使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正所谓:无须扬鞭自奋蹄,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从师范毕业至今,一直在从事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脚踏实地,认真负责,担当起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光荣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很注重班级建设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下面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心灵沟通情相系,和风细雨润心田

(一)拨动心灵之弦,让学生感受尊重的温暖

“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要尊重学生人格,并善อ于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思想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班主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尤其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识的语言也可能刺激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他们产生消沉情绪,学习成绩下降,不良行为增多。这样你就不能立足于学生心灵之园,因而你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

记得2001届毕学生姜栋斌上初三那年,新学期开学后的一次夕会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狠狠地批评他的错误,结果令我惊奇的是他不但不脸红,反而在窃笑,面对这样不知羞耻的学生,我当时气得七窍生烟……但事后我想,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心,还会顾及廉耻吗?症结找准后,我决心重新铸起他的自尊心。从那以后,我经常找他谈心,谈他熟悉的事,谈他的学习;他喜欢听故事,我就找一些伟人严格要求自我,最终成人成才的故事给他听;他有了一点进步,我就鼓励他。虽说开始走得很艰难,他的逆反心理,也曾一次次消减我那热情的火焰,但我没有灰心懈气,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他与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他身上的缺点也明显减少了,成绩也稳步上升。这件事让我真正明白了“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的真谛。

(二)、平等交往、真诚相待,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交换信任”。当今中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爱,更希望老师能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蹲下身来”,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我作平时与学生心里多接触,放下架子,设法融入到学生中去,对他们诚恳相待,推心置腹,把学生当成自已的朋友来看待,关注他们的一切,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自已置身于学生当中,班上搞活动与学生一起参加,让他们在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欢乐中体会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元旦与他们一起搞联欢,节假日和他们去爬山、郊游,课余时间经常找学生谈心,每月征求学生对班干部及老师工作的看法,请学生就如何抓好班风出谋划策,甚至与学生聊天、说笑话、做游戏等,这些做法,无形当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这样,他们乐于接近我,心中有话敢对我说。其实,学生最讨厌的是那些时时处处摆架子,动不动就抓辫子,犯了错误打棍子的老师。在这样的老师面前学生只有畏惧感,这也就不难理解有个别学生见了老师就“开溜”了。真诚的付出必定换来丰厚的回报,那就是赢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爱戴。

(三)、以日记为载体,架师生心灵沟通之桥

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而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又有限,除了与班干部以及表现特好的和特差的打交道多、了解得深一点以外,其他学生与老师之间就缺乏深入地沟通。这是时间、精力造成的无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就把日记作为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最好载体,我不但耐心阅读每一个学生的日记,还充分运用人文性的评语,实现了与学生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说再也不喜欢上语文课了,因为老师不再像原来那样经常点她起来回答问题,甚至有时前后左右的同学都点了,就是不点她,她觉得老师不喜欢她了,因而上课总提不起劲儿……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在她的日记中这样" 写道:“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一个人满腹才华却得不到展示的苦恼是自古就有的,要不怎么会有怀才不遇这个成语呢?可是我们能‘因噎废食’吗?不能,再大的挫折也不能阻止我们求知上进.况且我们还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原因,点学生回答问题,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之所以不点你,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已经掌握了,如果让你回答,那就会造成其他同学不爱动脑筋的依赖心理,老师也就无法了解大多数同学的掌握情况,再说我的工作肯定也会有失误,你能理解老师并原谅老师吗?”从这之后,这位学生就从消沉抑郁中转变过来了,这都是日记交流的功劳,是它,消除了师生之间的误解,架起了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还有一次,一个学生因一次月考没考好而整日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我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人生的战场上从来都没有常胜将军,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偶尔的一次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勇敢些,在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不要再一味的消沉,否则你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几颗星星,而是整个天空。”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就开始调整心态,甩去包袱,重新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并在再次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日记中使用人文性评语能帮学生明确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奋力拼搏。再举几例予以说明:

“老师们一致认为:三年后你是本年段最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 ”

“ 龟兔赛跑,兔子一定赢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你说这段时间努力了,可考得还是那么糟。你知道吗?学习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一锹挖不成井’‘一口吃不成胖子’。你很着急,说明你很有上进心,再加上你的勤奋,你一定会进步的。请你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这些话语字数虽然不多,但它所引起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对于他们的幼小心灵来说,这些都是莫大的慰藉和鼓舞,在这些关爱的背后,所产生的是巨大的学习动力。

小小日记,作用很大,今后我还要继续改进,让日记之桥更加畅通无阻。

稚鹰学飞先立志,沙海淘金造绿原

(一)、对后进生说服教育,树立其自尊自信

后进生并非就是“朽木不可雕”,作为班主任就要让后进生这块“朽木”燃烧起来,让他们真正发挥他们所具有的能量。只要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和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坚信,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能否带好一个班的关键所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懂得 :教育学生仅有严格要求是不够的,还必须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后进生,要多一点偏爱,在转化的过程中,要善于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后进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在思想上、感情上与他们共鸣,要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对待他们,开展工作既要严厉严格更要和风细雨地进行,切忌简单粗暴,最要不得的是嘲笑、讥讽、挖苦。这样他们才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有了这份可贵的“亲近感”,我们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也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2004届毕业生张初升,平时不守纪律,学习相当马虎,数学、英语偏科严重,还经常和同学打架。老师批评教育他,当时他会表现出悔不当初、痛改前非的样子,其实他什么也没有听进去,转眼仍然我行我素,就是这么一个令班干部和科任老师感到头痛的学生,我也曾产生过放弃对他进行教育的消极想法,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打消了这一念头。为了教育他,我不厌其烦地找他谈心,充分挖掘和肯定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并对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看上去他似乎有些进步,我及时在班上对他进行表扬,并且推荐他为组长、信息技术课代表。然而他身上那一大堆坏毛病仍时有发作,于是我设法尽可能地去关心他,及时的对他进行检查、辅导。我还发现他对班级事情认真负责,到校准时,于是就把班级的钥匙交给了他,让他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常言道:“真情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近一年的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他顺利地考入了重点中学。

(二)关爱中等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传统教育把学生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处于两极位置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前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所倚重的力量;后者则直接地影响到班级的“治安”状况。故大部分教师都把他们当作主要工作来抓。而两者之间的学生即中等生,是班级中的主要力量,占班级的绝大部分。由于中等生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种种表现成了决定班级气氛的最重要因素。从总体上讲,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处于被冷落地位,这样就发挥不出他们的潜力,难以为班级做出更大的贡献,结果是造成了更多的差生。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如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等生问题,中等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能全面育人,是否能进行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是否能在新课改中取得大面积的丰收。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等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遇。

关爱中等生,就是要真正做到以自己的爱心、宽容之心来爱护他,尊重他,呵护他,理解他,引导他。

如果在中等生身上做到真诚对待他们,善意理解他们,欣悦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等生们向更好的方向转化,也必定能使这“大部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2001届毕业生周伟伟、高健、周玉华八名同学,在初二时,他们的成绩平平,处于中等生的行列。几个月下来,我发现他们都很聪明,成绩的不理想是因为心思没用在学业上,如果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可能很快就会落入差生的行列。基于教师的责任心,我没有放弃他们,而是找机会亲近他们,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用爱心感化他们的缺点,抓住契机,和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真正地亲近我;同时,我协同其他任课教师给他们补课,慢慢地他们的成绩进入了优生行列,周伟伟、高健、周玉华等6名同学在中考中如愿地考入了市重点中学。

在新课改积极推进的今天,如果每个教师都对自己班级里的中等生给予厚爱,一定会使他们积极地改变自己,从而促进自我的提高,最终使素质教育走向美好的明天。

(三)、关注“优等生”,重视情感教育

台湾财政专家王建煊先生在浙江办技工学校招生时强调学生品行的重要性时曾说过:“成绩差不要紧,只要品行好,三年时间我可以教会你一技之长;但是品行不好的学生我坚决不要。”

“优等生”仅仅是指成绩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优”应该不仅是成绩好,更应该是品行好,各类综合素质高。“优等生”就真的不用操心吗?其实也未必。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一般也会存在种种缺点,只是因为家长宠爱、老师喜欢、社会认可,我们审视的眼睛就会被他们身上的成绩“光环”遮蔽了,就自然发现不了他们身上的缺点或者发现了也不能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客观上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

“莫让浮云遮望眼”,优生更要上高层,我们更应该重视对“优等生”的教育,尤其是那些“优等生”身上可能存在的缺点,更应当值得我们社会、家长、学校的充分重视,要敢于面对,认真剖析,及时纠正。

在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些所谓的“优等生”没有人情味,感叹那些自己平" 时要求严格,批评较多的所谓“差生”毕业后倒对老师感激不尽。由此我们不能不更强烈地意识到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如果“不幸”育出了那些自私的“优等生”,那真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和失败。

针对此现象,我每学期都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利用班会对这些“优等生”进行情感教育、爱心教育。例如:主题班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够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孝老敬师。又如主题班会“献给妈妈的歌”: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适应中学生活的能力,让妈妈放心;能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感情和健康快乐的心理,懂得妈妈对我们的爱;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懂得用优异的成绩,懂事明理,回报父母……

这一系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真正地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回报,使他们的情感丰富了起来,真正地健康成长。

对于“优等生”,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能够少一点“放心”,多一点“严心”;少一点“私心”,多一点“公心”。那么“优等生”就会成为真正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有二者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培养人这一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这就是说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除了在班里召开家长会,我还定期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或使用家长联系本等沟通交流方式,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老师反馈。由此来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步调,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真正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

每当有学生发生特殊的问题,我除了把家长请到学校协助教育之外,更多的是及时家访,主动与家长见面,共同协商教育学生(子女)的有效方法,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相关学生也得到有效的教育。同时,做为班主任常规工作,我每学期至少走访十几位学生,家访情况也做了及时的记录,并把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很多棘手的问题,也往往是通过家访而解决的。如有一位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但是,上课纪律松散,脑袋晃来晃去,左顾右盼,总想与别的同学讲几句话,或者故意做鬼脸、出洋相等,来扰乱课堂纪律,以致于影响到周围同学的学习,而且班级值周❧本上也几乎天天出现他的问题,任课老师反映他的学习成绩开始逐渐的下降。针对此种种情况,我决定家访,向家长说明情况,指出其进步和不足,并了解其在家的表现,耐心的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指出这样做的危害,使他彻底明白了自己错误,深刻的检讨了自己。我的家访与苦口婆心的教育也使该生家长受到很大的触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检讨了自己平时教子的不当。

事实证明:有效的家访工作,不仅使我更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思想的动向,也使家长更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班级的管理方法,从而更加自觉地配合,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从而实现学生的发展目标。

这几年来,在班主任这个富于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我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我更清楚地知道,我与其他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将加倍地努力工作、学习,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以期弹奏出一曲和谐优美的乐章,为山乡的教育事业培育出芬芳的桃李,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