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课的几种优化形式评介
" 语文活动课的几种优化形式评介
故事会举行时,可邀请其他班的教师与学生观摩。故事会结束,可进行评比奖优。
4.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编故事、讲故事,要有文艺素养,因此组织活动时,要看对象条件。
比如,有的学生不会编写故事,就让他学讲故事;有的学生能编故事,不善于讲故事,那就不要勉为其难。
五、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写作、朗诵诗歌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
一、可以培养学生表情朗读与写作诗歌的能力;第
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他们受到审美教育。诗歌朗诵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朗诵诗歌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明确:朗诵诗歌与朗诵其他作品在重音、停顿、语调的掌握上有不少一致的要求,但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尚需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深刻领会并深入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是诗中的思想、感情与形象的统一体。
它是借助诗歌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因此,只有吃透诗的语言,才能理解、深入诗的意境,也才能用朗诵的语言艺术把听众带入意境,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掌握朗诵的方法。一是定准音调。
音调又称基调。是全诗的声音给人的基本感受。
它是根据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确定的,颂歌的音调必然高昂,哀曲的基调定趋低沉。二是区分语气、语调。
这在叙事诗的朗诵中尤显重要,要在叙事、对话、句型上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三是把握节奏。
诗歌的节奏,是由一定的轻重高低的声音与一定时间的间歇所形成的。朗诵一句或一行诗,每个基本单位的词组之间,总要略加停顿。
每一句或每一行诗里,顿数有一定的规律,每顿所占的时间大体一致,每顿之间的间歇相等,这样读起来就形成一种节奏感。格律诗各句各行的节奏顿数要求一致,自由诗则不作严求。
至于朗诵节奏的快慢应视作品思想感情的起伏灵活掌握,只要念去和谐即可。四是传达感情。
朗诵传情,首先靠对诗的深刻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诗歌的感情融为一体,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善于把诗作为感情传达出来,这就要求朗诵者必须具有善于用带感情的语言(音调、声调、语调等形式)并配以恰当的手势、表情的艺术素养。2.要提倡朗诵自己写的诗。
指导学生朗诵诗歌,要强调自己写诗,自己朗诵。开始这样作,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权宜之计,暂时允许他☠们朗诵别人的诗。
在课内则向学生传授写诗方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ค活练习写诗。一待学生写诗入了门,就可举行赛诗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的发展都是不无意义的。
3.要指导学生把朗诵诗歌与生活联系起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生活。4.要引导学生经常从音像设备中收听、收视诗歌朗诵的节目,从中汲取营养,以不断提高他们朗诵诗歌的水平。
六、课本剧编演组织学生编写并演出课本剧。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
☿一、可以培养学生编写剧本与戏剧演出的能力;第
二、可以训练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与体态语言的能力;第
三、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的能力。课本剧编写与演出指要:1.向学生传授课本剧的有关知识。
明确:课本剧,是根据语文课本中的题材编写而成的剧本。它具有剧本的一般特点:一是舞台性。
剧本受舞台演出的时ต空限制,在剧情、时间、地点上都要求高度集中。二是戏剧冲突。
剧本因受舞台的制约,戏剧冲突必须集中、尖ภ锐、激烈。三是戏剧语言。
剧本的语言,分为说明语言与人物语言两大部分。说明语言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并提示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和性格。
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而对话则是主要成分。剧本对人物语言不只要求性格化,而且富有动作性与潜台词。
2.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本剧的编写活动。这样,既可为挑选演出剧本提供有利条件,又可以从中发掘编剧人才,组成课本剧的写作小组。
3.组织学生讨论准备在班内演出的剧本,而后由创作小组根据讨论意见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润色,最后交教师审定。4.课本剧演出的演员与导演,可由学生毛遂自荐或集体推举。
如人选不当,在排演过程中还可调整。5.课本剧演出后,要进行民主评议,教师讲评。
以上几种语文活动课形式,都是以说话训练为中心,带起读、写、听的训练,它们可以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扩展知识,提高素质,都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