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发展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4-11-13 10:30:0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蔬菜标准化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蔬菜生产,还涉及社会理念、流通、信息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通过“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高原夏菜”市场竞争力概念,及确保农民收益,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高原夏菜;标准化;现状;思考;建议

蔬菜标准化生产是指依据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蔬菜生产中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和蔬菜的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按照标准进行蔬菜种植管理、病虫防治、加工、贮运、包装、销僻,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它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阶段,贯穿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高原夏菜”是兰州市多年来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中树立起的一块响当当的蔬菜品牌。榆中县作为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占有海拔高、降雨少、日照充足等优越独特的自然条件,所产的瓜果蔬菜具备有机物含量高、口感清甜爽口、货架期长等优点,造就了蔬菜独特的优良品质。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的盛夏季节,榆中县甘蓝、白菜花、西兰花、菜用豌豆、马铃薯等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优质蔬菜旺销于东南沿海22个省市的60个批发市场,外销量超10亿kg,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对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市场淡季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和香港、澳门地区。但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形成,榆中县发展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益、规避种植风险的优势遇到挑战,且形势不容乐观。首先,跟榆中县在同一海拔的省市(青海、宁夏、内蒙、河北省张北、陕西)都住发展蔬菜产业,蔬菜产量处于饱和状态;其次2010年兰州高原夏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郑州销毁,同样在漳州、长沙、厦门等地也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这一系列事件敲响了兰州高原夏菜的质量安全警钟。再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的农产品因质量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从这些诸多不利方面看,今后谁的产品质量好,谁才能被市场接受,才能占领市场。因此,切实提高高原夏菜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收益,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榆中县“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前景

1.1 规模化发展,建成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

为了实现规模效益,引导农户集中连片种植,榆中县先后建成川西片基地、川东片基地及南部二阴地区冷凉型等10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清水、和平、定远、金崖、三角城、连搭以及二阴地区新营、马坡等乡镇已成为万亩蔬菜生产乡镇,其中定远、三角城、连搭等乡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333.3 hm2。特别是在示范区内形成了“百亩同行,千亩同种,万亩连片”的规模化生产格局。201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1万hm2,总产量达7.29亿kg,蔬菜总产值达到12.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各示范点从播种到销售都有县乡两级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督促,严格执行各个环节标准化技术,逐渐形成并完善各基地良好的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外销保障体系,成为全县蔬菜生产样板示范田,基地产品十分畅销。

1.2 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蔬菜标准园

根据国家农业部、省农牧厅文件,在省市相关业务部门的部署要求下,2009-2012年,在川水区三角城乡农业示范园规划区域内(高墩营村),率先成功创建了一个66.7 hm2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花椰菜、甘蓝为主,涉及农户130户,辐射带动三角城乡、夏管营镇、清水乡种植花椰菜、甘蓝667 hm2以上。园内主栽品种――甘蓝统一采用“榆中莲花菜”地理标志,旺销东南沿海城市。2011-2013年在川水区金崖乡祁家坪村、南部二阴山区新营乡红土坡村、新营乡新营村、马坡乡马坡村等村成功创建了4个省级66.7 hm2蔬菜标准园。祁家坪蔬菜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芹菜、两兰花为主,涉及农户383户。另3个冷凉型蔬菜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花椰菜、娃娃菜为主,辐射带ฐ动了整个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绿色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的良好发展。标准园整个创建实施过程中严格推行各项标准化技术,通过推广穴盘基质无土育苗、配方施肥、蔬菜节水垄沟栽培、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蔬菜无害化保鲜贮藏ถ运输、蔬菜废弃物处理等综合集成技术,严格按照基地准出要求,确保标准园内产品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过上述措施的应用,使标准园蔬菜产品达到“五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实行“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实现了“五个100%”: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商品化处理、100%品牌销售、100%产品订单生产,进而达到节本增效目标:节水10%,节肥20%,节省农药30%,667 m2平均节本增效600元以上。其中高墩营标准园建成为全省一流的高标准、高水平、具有引领作用的蔬菜标准园,使广大菜农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已成为最好最有效的标准化生产样板学习基地。

1.3 全面推行重点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标准化生产发展

近年来,愉中县在原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专业种植户及专家们的意见,结合生产实践,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一系列生产技术标准。其中有《甘蓝、花椰浆、娃娃菜等主导蔬菜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中注意的问题》、《榆中县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等生产标准,为蔬菜生产从种子选择到产品收获全程提供了完整详细的科学依据。同时将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到每村每社,在生产的关键时节,组织省、市、县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指导,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规范生产行为,100%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目前,开始实施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省市地方标准为基础,县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蔬菜标准化体系,为今后蔬菜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标准化技术,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蔬菜产品质量好不好,综合防治技术是关键。为了使蔬菜产品质量上档次,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大力推广各种先进实用标准化技术,尤其是在露地蔬菜生产中积极推广实施太阳能智能杀虫灯、小菜蛾性诱剂、黄色诱虫板等综合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穴盘育苗移栽技术、测土施肥及增施有机肥技术、高垄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生物农药选择及正确应用技术、病虫害联防统治技术、沼肥推广技术、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8项主推技术,切实提高了蔬菜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了菜农持续增收。

1.5 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化质量检测工作,提高高原夏菜市场竞争力

愉中县中报认定尢公害蔬菜产地4.3万hm2,申报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44个,其中绿色食品1个。建立了25个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点,配备了流动检测车一辆,对全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蔬菜批发市场和39家蔬菜保鲜库从生产到销售进行全程检测,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在全国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综合排名一直名列前茅,经农业部连续6年检测,榆中县蔬菜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榆中县培育具有本地特色优质的主导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提高了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

1.6 严格实施蔬菜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统一着装,打拼市场

一是强化从产前到产后的质量监管,紧把销售点进口、出门关,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外地产品禁止进入我县销售,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准走出县门,防止农残超标蔬菜产品进入市场,逐步培育出了“兰州高原夏菜”有口皆碑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近年来坚持实施高原夏菜品牌化经营,通过品牌的创立、管理和宣传,带动农户走向市场,推动蔬菜产业整体发展。“兰州高原夏菜”整体品牌,实行子母商标管理:“兰州高原夏菜”统一商标由兰州市农产品产销协会注册,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社可以在此基础上拥有自己的二级商标。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保证了中心品牌质量。

1.7 全面推行质量安全监管“联户联保”制,建立健全生产原始档案

榆中县在全国首创“联户联保”模式,即每10户菜农组成一个小组,推选一名有一技之长,而且有责任心的种植能手当组长,主要负责指导标准化生产、监督的农药及肥料的施用情况。每户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三表一册”原始档案,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督“联户联保”登记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农药购买使用情况登记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热线服务联系电话一览表》及《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手册》,如实填写,种子品种、来源、播种时间,出苗、浇水、施肥、第1次打药时间,第2次浇水、打药时间,收获量,价格等都要进行记录,既为农户提供了技术资料“明白袋”,有利于为来年蔬菜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又能为技术人员积累原始数据,也方便行政主管部门及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这10户互相制约和监督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一旦某个农户的某种蔬菜发生质量检测问题,将累及10户菜农的蔬菜销售。全县建立了23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村,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在全县全面推广。

1.8 蔬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蔬菜产品建立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和其他可追溯信息数据库。在每个外销蔬菜包装上,除了产品介绍、富硒标签,还有一个特殊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上面列有详细的产品信息,如产地、联系人、经销商、检测站等,还有产品追溯码及追溯信息查询方式,和对产品采取的“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四统一管理模式,及实行的子母商标管理,这样的蔬菜就能放心地进入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以及国际市场,一旦有什么责任,就可以追查到底,到底是生产者的责任,还是其他环节的问题。实现了蔬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的质量保障工作。

2 “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从榆中蔬菜标准化生产中看到,尽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蔬菜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市场销售时,个别地区蔬菜检测出因农药残留超标被销毁的问题仍存在,蔬菜标准化工作还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着菜农持续增收和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ญ2.1 农民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受传统种植的影响,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和企业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潜意识里认为提倡的标准化生产太复杂费事,又白白地加大了投入成本,认为只要能种出高产量的菜,能卖上好价钱,有了高收成就好,其他的都与己无关,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2.2 标准化技术推广环节存在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的问题

近年来榆中种植蔬菜面积每年以1333.3 hm2的速度扩大,全县已建成10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全县专门从事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30人,如此量大面广的农技服务工作靠这支队伍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乡镇一级推广机构名存实亡,由于待遇差、工作辛苦,农技人员往往同绕乡镇中心工作从事其他业务或是索性改行干别的工作,很少甚至没有时间配合县级农技人员开展科技推广工作,造成农技队伍长期不稳定,新生力量得不到补充,骨干跳槽转行现象十分严重。而此项任务仅靠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一个点、一个项目地全程服务,力量上根本难以保证,而且后续管理、推广、完善也跟不上,推广工作做不到善始善终。据资料显示,美国从事农业技术和经营服务的人数是农民人数的几倍,相比之下,我们的技术力量就显得很薄弱,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2.3 标准的质量不高,实施力度不够

在已经制订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前、产后标准少,与国际、国内标准接轨不够。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还存在着标准传递渠道不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2.4 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

由于受到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榆中蔬菜标准化经费投入不足,检测体系建设还非常薄弱。中心检测站首先突显工作人员不足、流动性大,专业技术人员难以保证。其次下设的个别检测站点技术人员素质不高,认识不到位,认为检测与质量把关与己无多大关系,无实际的奖惩措施。另外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还没有全部到位,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

2.5 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县农产品市场虽说已建立了“市场准入、准出”、“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但在实施环节上把关不严,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据统计,榆中县蔬菜保鲜企业每年聚汇了全国300多家经销商来此经营蔬菜,吸引了青海、宁夏等省区及定西、武威等周边市县的蔬菜在此销售,年销量11亿多kg,其中销售本县蔬菜6亿多kg,销售周边地区的蔬菜4亿多kg。农业部抽检结果表明,榆中县本地蔬菜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而外地菜合格率仅为70%左右。“优质优价”政策难以体现,加之标准化生产产品成本又高,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3 完善“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的几点思考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条件下,要想保持好、发展好“高原夏菜”这个品牌,就要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促进蔬菜产业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国际接轨。

3.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可持续、高效率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确保蔬菜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蔬菜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蔬菜生产,还涉及社会认识、产品流通、信息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标准化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应加强组织领导。首先要提高各相关部门的认识,高度重视,才能把蔬菜标准化摆到议事日程上。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组织农业、技术监督、工商、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第三是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质量检测机构,营造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稳定和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嗣,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技术有人抓,工作有人管。最后还要制定法规,形成制度,一级抓一级,确保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提升蔬菜产业化和竞争力的工作顺利进行。

3.2 加大蔬菜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广标准化技术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针对门前榆中县蔬菜产业标准化工作基础薄弱,广大农民标准化观念不强,认识较浅的实际,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切实加✡强标准化下作的宣传,按照“宣传不漏人,培训不漏户”的原则,结合“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方式,以村为单位组织、以社为单位办班,根据生产季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分项、分批、分层次培训,并做到“分散与集中、指导与培训、座谈与讨论、监督与管理、生产与实践”五个结合。以实用技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重点,有组织、有计划的对示范村农民进行整体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造就一大批能够从事绿色蔬菜产业的新型农民。要使广大农民及农业技术人员明白,推进标准化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同世界贸易接轨,发挥本县蔬菜产业比较优势的需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使标准化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从业人员都懂得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生产讲标准,产品讲质量。

二是要加大蔬菜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蔬菜标准化是把蔬菜科技成果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制定出的简化、统一的操作规程。在制定标准时要通俗易懂,使农民一学就会,按照标准操作一做就灵,这样就容易为农民接受。同时要结合农事操作进行种子、化肥和农药的出售,标明其标准用法用量。有条件的基地可以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产品。龙头企业可以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收购公司+标准+农户”的方式,统一供种,提供技术,收购产品,合同管理。这样可以使标准化技术的推广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3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升蔬菜标准化建设水平

榆中县蔬菜标准化工作正在起步,基础较薄弱,政府应加大投入,设立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抓好基础工作。首先要拨出一定经费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制定各种相关标准。没有标准,标准化无从谈起。其次,要把蔬菜标准化的实施经费,及检测体系建设、监督体系建设、基本设施建设经费落到实处,确保蔬菜标准化工作正常运转。三是按照现有的标准化生产要求,重点抓好良种选育、配方施肥、农药销售使用、田间管理、跟踪检查、产品抽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在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化上,产前应普遍抓好蔬菜种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和产地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有规模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产中应主要抓好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标准化,杜绝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和综合防治措施;制定施肥标准,增施有机肥,全面运用测ツ土配方肥,控制化肥的施用量,防止蔬菜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盐类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产后要重点抓好蔬菜的分等定级标准,兼顾加工包装、储运标准,推行市场准入制,提高蔬菜的商品率,确保优质优价。生产中实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联户联保”、“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管理模式,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个体联合起来,形成技术上互相学习、农药使用上互相监督,产品统一着装,全力打拼市场的经营、销售理念,使各项标准化技术行之有效地贯穿于蔬菜生产中去,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

3.4 建立、完善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

标准化体系的完善是蔬菜可持续发展的标志之一。一是积极组织各业务专家,根据国家、行业已有的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榆中县蔬菜生产的实际,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自己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标准,指导全县蔬菜由传统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种植快速转变。二是通过大力实施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和各示范基地的建设,整合高效栽培模式,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集约化生产等技术,真正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将蔬菜标准园和各示范基地真正建成标准化生产的样板与宣传窗口,带动菜农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标准化蔬菜生产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三是加大并完善蔬菜市场检验和准入、准出制度,以全面治理“餐桌污染”,确保产品安全。认真贯彻国家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进入本县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力度,搞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和检测工作。针对外来蔬菜残留超标较突出的问题,要将积极推行蔬菜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认真总结外地开展市场准入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管理办法,严把市场入口关,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外地产品禁止进入;同时严把市场出口关,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准其走出县门,有效防止农残超标蔬菜进入市场。四是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通过产品标签追溯产地和生产者的相关信息,对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蔬菜追根溯源,追查生产者或经营者的责任,并开展对有争议产品的仲裁、鉴定,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特色蔬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按照农业标准化暨生态农业要求,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好全县的蔬菜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完善蔬菜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推动蔬菜产业标准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安全质量,以更高的水平迎接新时期国际贸易带来的新挑战。五是加快蔬菜采收、分级、加工、包装、贮运的标准建设。在保证按标准生产的前提下,对蔬菜产品要制定适宜的采收标准、分级标准、加工标准、包装标准、贮运标准,使蔬菜产品真正转化为蔬菜商品,进而在蔬菜商品的流通中确保按质定价,优质优价,提高商品率,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蔬菜标准化建设。六是加快蔬菜质量检测和标准监督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检测工作法规,建立和完善蔬菜质量标准检测网络和监督体系,强化县蔬菜质量检测站的技术力量,加大对各批发和流通市场检测网点的管理力度。同时蔬菜生产、流通主管部门与工商、标准质检部门要相互配合,严格质量监控,全面检测指导,做到赏罚分明,切实促进蔬菜标准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