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网融合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与创新

时间:2024-12-27 02:26: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文章从网络体系架构的变化、网络应用环境的复杂性及国家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提出采用模块化教学法(NES),通过制定新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多网融合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提出以网络互联、网络管理及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为支撑,围绕“建网”、“用网”、“安全管网”、“网络应用开发”几方面设置课程体系,并将专业发展方向分为网络构建与维护、网络管理与安全及物联网构建与应用三个方向。同时对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进行相应改革,构建既符合教学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关键词:多网融合;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39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有线网与无线网,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网已实现无缝融合,固定通信网与移动通信网融合(FMC)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下一代网络(NGN)。目前正在兴起的物联网则是无线传感网(WSN)与互联网(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跨网络、无缝衔接、无所不在的泛在网正在形成,网络技术加速向宽带、无线、智能方向发展,网络正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对当今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1]。同时信息领域的竞争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竞争的焦点,相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三大媒体,Internet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力日益扩大的第四媒体,并且一跃而成为主流媒体之一。而军事领域亦出现了继海军、陆军、空军之后的第四军,即信息化军队。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的影响与作用,需要聘任专门的网络管理、网站建设及数据库维护人员,这将导致人才市场上对此类人才的大量需求。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设计、安装、维护与管理人才。但不少用人单位宁愿高薪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而不愿使用刚毕业的学生,这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教学创新与改革的要求。

1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1 网络体系架构变化迅速

固定通信网与移动网的融合,使得用户可通过不同的接入网获得相同的业务并享受相同的服务。如3G服务能同时传递声音及数据信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通过无缝漫游技术,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对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高级的服务。物联网大致由无线传感网、计算机网与移动通信网以及互联网三层网络构成,是无线传感网与互联网的融合。随着网络体系架构的不断变化,网络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将❣迫使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发生相应改变。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2]。当前,在开放的互联网大环境下,用户数量急剧增加,互联网带宽不断扩展,云计算、云存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休闲娱乐等应用越来越多,大型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呈现出3大新的特征:一是规模大:服务器节点和客户端成百上千已是常例。二是功能越来越复杂:从计算、数据库、事务处理到各种Internet/Intranet服务等;三是变化快:硬件、软件、网络和应用不断地更新升级。因此,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复合型的网络人才,要求新型网络人才的知识体系能够涵盖网络管理的各个方面。如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维护、营运、数据库管理、安全防护等。传统概念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

一、知识面狭窄、技术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1.3 国家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我国的长期战略方针,IT业得以迅猛发展。但由于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造成千上百万的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维护及安全管理人才需求空缺。为此,教育部新增网络工程专业,并作为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建设。由于该专业目前缺乏统一的学科规范,各高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等办学根本问题上还处于探索研究、试验改革、总结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多网融合的背景下,加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真正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与创新

2.1 国内外研究情况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领域的竞争是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而信息领域竞争的重点,则是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问题。这一现实,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全新要求,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当前网络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现状,很多国内外学者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及意见。美国著名教授Andrew S.Tanenbaum从教学内容上对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结构、协议标准与应用等作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有学者针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网络专业侧重于培养计算机网络的工程研究、设计和开发以及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高级人才,专业范围覆盖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无线网络技术、基于网络的系统开发、高性能计算与应用、网络信息处理、多媒体等7个方向。同时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着眼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此外,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针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较抽象、难以理解,实验设置与课程内容有些脱节等问题,国外很多都采用网络化的教学、辅导与答疑系统,很多学者建议让学生动手搭建模拟网络环境,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等;对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出了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和研究创新等方面相结合的建议。此外,随着科学发展的多元化及网络之间的融合加速,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等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广泛,网络专业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手段等均需随之而变,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2.2 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率先建设该专业,目前绝大多数的本科高校都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源自传统的网络教材。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差异较大,培养目标不够清楚。有不少学校甚至是根据师资力量增设网络课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导致理论和实验教学知识体系滞后,教学与应用的脱节,从而导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比较陈旧[3]。而网络技术现正处于快速发展变化的阶段,网络体系架构、网络理论与技术等更新迅速、网络产品周期短。毕业生由于缺乏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又没有相关工作经历,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造成了网络工程人才需求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现在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层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等问题的研究正在兴起,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有特色的网络技术人才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2.3 构建新型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2.3.1 新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专业,是典型的以应用为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其与研究型本科教育相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但又不同于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目标更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打基础,而决非单纯的订单式教育。因此,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同时还应掌握网络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之方法、手段,能在网络、计算机和通信工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管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安全管理及网站建设与维护、数据库管理等工作。

2.3.2 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一文指出: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4]。基于此,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法(NES),以就业为导向,按✫办学层次,分专业发展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我校经多年实践,以网络互联、网络管理及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为支撑,围绕“建网”、“用网”、“安全管网”、“网络应用开发”几方面设置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主线,既借鉴了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实践的特性,又参考重点高校厚理论基础的特点,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扩大选修课,突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与特色,形成“必需、适用、可深化”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工作室环境与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限选、公共任选及集中实践五个课程模块,并将专业发展方向分为网络构建与维护、网络管理与安全及物联网构建与应用三个方向,模块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模块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

3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变化,结合多网融合带来的复杂性、不安全性更加突出等特点,我们在专业必修、专业限选课程中增加了很多新的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增减,并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统一改进。

3.1 专业必修课程的改革

3.2 专业限选课的改革

根据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专业限选课程中,既有oracle数据库技术、无线网及应用技术、物联网导论及自动识别技术等供所有方向均可选择的专业课程,也有分方向限选的课程。如:在网络构建与维护方向中,开设有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IT项目管理及相关课程设计;在网络管理与安全方向中,开设有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动态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实践、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及相关课程设计;在物联网构建与应用方向中,开设有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管理、物联网设计与管理、电子产品代码(EPC)技术、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与管理及相关课程设计。以体现专业知识的宽度与深度。

4 结束语

网络融合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体系架构的融合。因此,在多网融合背景下,如何将新技术、新理念注入教材,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既符合教学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一个全新的且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对此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在构建好模块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后,应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ซ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2]Baidu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62671.htm.

[3]钟伯成,袁〉.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08):35-4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