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4-11-15 09:39: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转型给我国煤炭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煤炭企业想要稳定发展,必须提高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创新,重视“洁能”新产品研发,加强政府引导,加强与国际大型煤企及相关组织的交流合作,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转型发展 对策研究

一、引言

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据统计,全球石油资源从理论上来讲仅够开采40年,天然气仅够开采60年,煤炭在全世界已探明静态可采储量还有226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原煤产量占全球煤炭总产量的40%左右。[1]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生产迅猛发展。我国煤炭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煤炭产业走转型发展之路势在必行。[2]转型在增加挑战的同时,也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机遇。清洁煤生产,清洁煤气化,推广现代煤制油化工新技术、推进煤炭产业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拉长煤炭产业链,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破除“一煤独大”,扭转行业几年来入大于出的局面,是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煤炭企业想要站稳脚跟,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力度改革与调整。

二、制约我国煤炭企业转型的因素

随着世界能源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至20世纪末为止,美国、德国、俄罗斯、南非等产煤大国的煤炭企业已经实施了大规模的转型。我国煤炭企业要赶超世界水平,顺利完成转型,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煤矿布局分散,开采成本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转型升级难

我国煤矿尤其是南方煤矿,一直以来存在着“小、乱、散、差”的状况,煤炭开采成本高,三废及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据统计,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40%左右,煤矸石不到35%,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0%左右,短期内要全面完成转型升级难度很大。

(二)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煤炭初级产品的开采和加工,生产技术水平低,高技术含量成分少,附加值低,煤炭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比重亟待提高。矿区范围大,下属单位多,各单位层次不同,发展不平衡☑。

(三)资金瓶颈

自2006年电煤价格开放,中国煤炭经营完全市场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十二五期间,为响应国家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号召,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向银行大举借款,给企业带来了高额利息的还贷压力,使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融资困难,转型遭遇资金瓶颈。

(四)企业沉员多,转型带来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难

中国煤炭行业近十年黄金期间,很多员工不惜花重金走后门,将子弟、亲戚、朋友安排进煤炭企业工作,累积了大批的富余劳动力。加之企业本身离退休人员多,还有一大批工伤、工残、职业病患者及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等抚恤人员,导致企业沉员多,社会负担重,转型带来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难。在一些国企煤矿老员工的心里,总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愿意离开煤企工作。

(五)绿色发展理念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无限制、无效率消耗资源,不重视环境及开采成本,生态矛盾凸显,[3]对清洁低碳、生态环保、延伸循环等绿色发展理论认识不足。

三、转型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机遇

尽管世界能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但受建设成本及发展成本的制约,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新能源还存在局限性,[4]加上全球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点,短期内我们的生活不可能离开煤炭。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建立以绿色、低碳为主的煤炭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煤炭企业向绿色、高效、低碳、节约、环保方向转变发展。[5]转型期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煤炭企业可以抓ฃ住时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提升行业发展集约化水平

按照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展望要求,“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推进煤炭企业重组,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集团为重点,着力推进煤炭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发展集约化水平。煤炭企业可以大刀阔斧,按照“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的原则,关闭淘汰劣势企业,并购重组骨干企业,改造提高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进军国际大市场,加大国际合作力度。通过联合、收购、兼并、重组、上市,造就出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进一步推广使用新型技术,加快普及机械化开采进程

我国煤矿布局分散、规模小、数量多、生产技术落后、装备水平偏低。尤其在南方仍有许多煤矿采用相对落后的技术装备进行生产,非机械化采煤情况大量存在。[6]转型背景下,一批大矿业基地、大集团、大能源通道相继建成,将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普及机械化综采进程,有利于推广使用新型实用技术,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开采工作效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煤炭生产成本。

(三)进一步推进低碳高效清洁生产,走洁净能源发展之路

煤炭资源的高碳性及大规模简单低效利用,加剧了资源的耗竭,也加快了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煤制清洁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可替代石油的化工品等清洁能源转化技术是大势所趋。我国洁净煤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过了近20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还有上升的空间。[4]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从煤炭开采、煤炭加工与运输、煤炭转化和利用等层面入手,进一步推进低碳高效清洁生产,走洁净能源发展之路。

  (四)突出煤炭主业,多元发展副业

突出煤炭主业,首先要做大做强煤业,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深度加工,充分发挥煤炭地下气化和油页岩炼油技术,延长煤炭产业链,走原煤―洗精煤―型煤―焦煤―水煤浆―煤化工等上下拉长之路。其次,要逐步摆脱“煤炭依赖症”,改变单一的煤炭品种,提升煤炭附加值,实施产业转化,推进产业升级,走煤―电―钢―铝―建材等一条龙新型工业化道路,将煤炭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还应该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兴能源领域,打造横跨煤、电、油及新能源的新企业,走“跨越煤炭,多元发展”新路子,促进煤炭企业稳定转型健康发展。

四、对策研究

转型在给我国煤炭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了企业重生的机遇。为实现我国由产煤大国向洁能生产强国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以几个下方面努力:

(一)加强科技创新,重视洁能新产品研发及推广

美、俄、德等产煤大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成功转型,首要的原因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新产品不断涌现,并占据了市场一定的份额。在这些国家里,即使是最有实力的企业,其忧患意识也很浓,产品创新是其头等重要的事情。我国煤炭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煤及洁能产品自主开发及创新能力极为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要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洁能生产强国”而不是“产煤大国”,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大力加强和提升清洁煤及洁能产品得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加强政府引导,为煤炭企业成功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煤炭产业是一个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发展战略的确定到重点领域的选择,从项目的选定到实施单位的确定,从经费的保证到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与协调。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煤企转型发展的方针政策,选准选好项目,着力培育煤炭工业新的增长点,确保企业向“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生态环保”、“延伸循环”、“安全保证”方向转变。

(三)加强与国际大型煤企及国际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大型煤企在市场、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并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煤炭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积极引进外资,解决煤炭企业体制障碍、运作机制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准确把握国际新能源发展动态及前沿技术,让国内煤企主动参与全球分工,提升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同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竞争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抢占世界洁净煤及洁净能源技术制高点。

(四)加快建立现代煤炭企业管理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经营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推进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最大限度有效整合。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放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改革、重组、兼并和加强企业管理上,加大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力度,推进煤―电―材,煤―焦―化,煤制油、煤制气等多条产业链纵向纵深拓展。并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等非煤产业做大做强。使煤炭企业的发展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逐步适应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

(五)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煤炭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煤矿安全及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一方面,要创建一种能够快速联想知识的新的教育和培训方法,研究开发不同语言间沟通的信息变换机器,以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与语言的员工间直接合作与协同;另一方面,要学习借鉴研究国外煤炭企业成功转型先进案例技术资料,培养出一批既能及时掌握现代采煤理论与技术,又能通晓扩展新能源业务、熟悉新能源生产技术、了解国际动态及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五、结束语

转型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煤炭地下气化、油页岩炼油技术优势,积极进军油、气、电领域,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打造横跨煤、电、油及新能源的新企业,不断生产出新品、精品,才能使企业富有生命力,才能在国际能源大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车云志,车勤建.湖南煤炭重组新机遇[J].国土资源导刊,2015(9):61-63.

[2] 邹贵武.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与实践探索[J].煤炭经济研究,2015(9): 20-23.

[3] 张强.中国煤炭行业新常态研究[J].中国煤炭,2015,29(2):11-15.

[4] 省部级(第52期)战略思维与研究专题组.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观察,2012(12):30-34.

[5] 刘志清,王臻.低碳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3-16.

[6] 肖思文.技术装备创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J].中国矿业,2010(4):113-11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