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教学改革

时间:2024-12-26 00:56:5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适合电脑初学者的必修课程,它是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同样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善这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应用能力

这是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每个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一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其基本应用就成了全国各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一、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教学当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所有内容都要全面细致地教授给学生。课程的周期是一学年。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课时少、内容多,尤其是上机实训的♡课时所占比例小,尽管现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和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的分析:

1.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Office组件、网络基础知识、多ฑ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使用较多的应用,如Office组件、网络基础知识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的并不熟练。

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发展变化得比较快,书本的内容往往都已经过时了,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内容过于繁琐,学生在自己看书后也没有切实的体会。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本专业的关联不紧密,不同的专业采用的均是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我校的学生普遍文化课程基础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智力低下,而是因为这些学生都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极其严重。特别是机加工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力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是被动的,有消极的学习情绪。

我校的学生家庭状况不同,有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就显得很陌生。相反有些学生对电脑的接触比较早,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相对要容易些。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讲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时,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给学生演示课件,最后就是上机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辅导。所以目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授课过程,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忙碌。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机实践就成了教学中特别为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近几年由于学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院校局限于学校规模、师资、财力等因素,普遍来说,一个教师要负责几十个学生的辅导工作,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个教师辅导上百人上机的情况。由于任课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予以有效指导。

二、优化课程,注重授课技巧

编写校本教材,因材施教。对原教材中那些过时且无实用价值的技术彻底舍去,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

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仅是让学生觉得学某一知识点所带来的乐趣或用途,还要让学生知道大部分知识潜在的功能。

由于受到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教师很难面面俱到。但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分成两部分,着重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单个辅导。这样可以将任课老师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大。对于有些和实践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上机时讲授,学生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进先进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1.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困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强调能力培养,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2.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引入BTEC教学法

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是通过在教学中进行课业设计,并让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来解决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难题。以“人格本位”来充实和完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以及在此基础웃上形成的全新的能力标准、课程模式、教学方式及评价机制,是BTEC课程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当前发达国家职教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基本趋势。

3.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兼顾了贫困、边远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的情况,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实际操作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Office组件

在上机实践时要给学生相对比较宽松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上机操作结果要详细记录,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操作薄弱的学生加以辅导。要加大上机操作在考核中的分值,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水平。

四、结束语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他对电脑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是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关键。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总体的了解,能利用计算机发挥创造性,提升自身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本课程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魏慧彩.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D]

[2]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8(1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