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当下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出现这种情况的的原因要么是所学专业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英雄无用武之地;要么是大学所学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不能胜任相关工作。201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转型意见,认为地方高校应以培养ษ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借着这一契机本文试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为基点,尝试探索高校改革转型的发展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当下这个传媒高速发展、企事业单位日益重视企业形象和企业宣传的时代,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懂得传媒规律、掌握采写编评拍摄制作技能、具有全媒体传播能力的新闻传播类专门人才,这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了能更好的突出地方性和应用型的要求,能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站等传媒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培养能从事采访、写作、编辑、节目制作及策划、创意和主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充足的准备,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科交叉培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目前国内一些知名的新闻院系已经尝试用跨学科的方式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这些高校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文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拓宽并丰富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其人文素养。通过各个领域知识的交叉涉猎,使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优势❤,毕业后能更好的从事相关工作。
二、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上应加大新知识、新内容
在专业理论课程安排方面,不能局限于广播、电视两个媒介的范围,还要兼顾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更要重视新媒体课程的开设;还应增开网络类、创意类、营销广告类等课程,培养出有专业特色的全媒体记者,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另外也可以在传统课程中加大新知识、新内容的涉猎,例如在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等课程的讲授中增加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移动新媒体等最新媒介形态传播现象、特点与规律的讲授,不断更新、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获取学科的最前沿信息。
基于传媒不断变革的特点,高校应定期修改完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改课程的设置、门类、学时、学分、考核办法等相关内容,顺应时代发展定期更新新课程的设置。
三、在实践课程开设方面,要体现融合型、务实性和前沿性
实践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本专业的摄影、摄像、节目编辑与制作、网络新闻的制作等都要依靠实验室才能完成,并且是否具备实践技能和经验也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应建立专门的演播室、摄影实验室、影视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等实践基地,涵盖所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所有岗位核心技能的实训教学。
据笔者了解,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会建立校电视台或校ณ广播站,拥有相应的摄影、摄像、录音、节目编辑等设备,用于报道学校日常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鉴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学科专业和校电视台广播站长期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以将相关课程直接移到校电视台广播站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校电视台广播站实习锻炼,这样不仅能节约重复建设实验室的经费,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体验式、互动式教学
针对一些专业理论课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缺点,在课堂讲授的安排上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广播电视概论或者新闻学概论课程,每节课让一至两位学生给大家讲一则新闻或一个栏目,全班同学再一起讨论这则新闻或栏目的优劣、特点等。这个授课环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更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本专业的研究内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做了铺垫。再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技能,在平时上课时可加入大量的情景模拟,让学生通过拟写采访提纲、设计提问问题、完成采访、写成稿件等环节真正体验到如何做一个新闻工作者。除此之外,为了锻炼学生与不同采访对象的通过能力,老师可以带学生外出采访锻炼,让学生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做出接地气的新闻作品,这也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能力。
这种课堂教学方法,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为了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有更优秀的表现,必然会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和老师同学互相探讨,这样不仅提ฬ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五、改革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创造力
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课程都会选择用闭卷考试这种传统的考试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考核,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建议本专业应减少闭卷考试的课程,加大考核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避免出现以往以死记硬背来得高分的高分低能现象。
鉴于课程性质和授课方式的不同,可适当的调整学生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分数之间的比例。对于采用考试形式进行考核的课程,可加大学生在上课期间发言或讨论的表现分,教师在命题时也可以将部分题目设置的更加开放和灵活,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余地;对于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的课程,也不要局限于让学生抄书或者写一篇论文,可以让学生用作品的方式完成考试。比如摄影、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电视作品分析等课程,在期末考核时都可以让学生以个人或分组的方式完成作品,更可以将作品给全班同学展示,通过学生¡自评得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总之,为了培养应用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门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抓住传媒的实践性特征进行教学和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校不仅能积累大量的理论知识,更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后就能胜任相关工作,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样也可以为高校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