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思考

时间:2024-12-27 00:30: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的阅读状况成为决定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现代文学文本阅读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阅读方法 阅读状况 影响因素

一、阅读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主要分为两大块,即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与作家作品。教师主要讲解三十年文学发展的脉络,按照三个十年或者体裁的划分讲解作家作品、文学活动及文学思潮。学生则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阅读作品,提高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直接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效果。目前在大中专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里,一般把中国现代文学安排在大一,这样安排有其科学合理性。一是因为现代文学史上很多经☏典作品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学习或♀者阅读过,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接受专业学习。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大家鲁郭茅巴老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基本学过他们的作品,而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之前接触过的作家作品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对于之前没有接触阅读过的作家作品则难理解或进一步阅读,如穆旦、徐訏、无名氏、冯至等一大批作家作品。二是大量文学经典阅读为更高年级理论课程开设打下基础,如文学理论、语言学理论、文艺鉴赏等,因此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是学好专业的保证,从大一开始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关乎未来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师资来源,一个教师的阅读状况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形成一种循环,由此可见在大学本科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个关乎全民素质的大问题。

二、阅读现状与特征

在当下普通高校,尤其扩招之后的二本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情况不甚理想。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现代文学阅读状况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阅读态度与行为不匹配,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行为上不匹配,二是因为各种考试和就业带来的心态浮躁,三是阅读氛围不浓,缺乏阅读目标,四是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巨大诱惑,使学生远离阅读[1]。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自觉不可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进行了界定,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2]。叶圣陶曾特别强调阅读自觉的重要性:“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及参考书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请教老师或其他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3]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来说,只有学生大量阅读才能较好地架构整个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握整个学科体系,且为理论课程学习储备丰富的素材,提高学生的研究鉴赏能力。

三、影响中国现代文学阅读状况的因素

造成目前学生阅读状况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扩招背景下的学生来源变化。自本世纪初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后,普通地方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几率大大提升,一方面体现了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另一方面却发现所招学生整体素质不如从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老牌人文学科在就业方面不尽如人意,因此招生时,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很多学生是通过调剂的方式录取,学生自身可能并不喜爱文学,缺乏人文素养与情怀,导致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与动力缺失,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持功利性学习态度,目的是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作为就业敲门砖,因此部分学生不读不知某些经典作家作品成为一ป种必然。

2.高校教育转型背景下课程设置的症结。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部分普通地方院校被要求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笔者所在院校即如此。这一政策反应到专业建设中首先就体现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上。在学生课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学校为学生开设多种技术应用型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公共课,如英语、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大学语文等,所有课程一开出,加上各种实习环节,势必只有压缩专业课课时。笔者所在学校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课时从150节压缩到100节再到90节,再减去因为各种假期和学校活动减掉的课时实际上不到90课时。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学科却是研究者众多,随着研究深入、这门学科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不少曾因为各种原因或被尘封或被遗忘的作家重回文学史,如徐訏、张恨水、张爱玲等。但是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教材越编越厚,课时却越来越少,使得部分作家作品教师无法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精讲透,只能蜻蜓点水地带过,学生当然无法产生阅读兴趣。

3.社会大环境导致学生和学校浮躁而功利。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教育的实施方和受众方都无可奈何。学校只是按照教育方针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学生只是很好地适应这种潮流而已。现在普通地方院校不断以各种数字进行精确比拼,如科研项目、学术专著与论文、就业率、四六级通过率等,学生只是较好地适应这个比拼过程的产品而已。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很快就找准自己的定位,从大一一开始,学生就开始为大四后的去向而焦虑,或考研或就业,目的非常明确,功利主义学习成为一种常态,静下心来好好阅读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四、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针对学生目前的阅读状况,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为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1.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一边讲课,一边引导学生同步阅读。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个文学长河中只是短暂三十年,然而,这三十年里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风云变幻呈现非常复杂的文学现象与思潮,作家作品丰富多彩,如今学生远离这段历史背景,因此对很多作家作品产生了严重的疏离感,学生普遍反映有许多作品读不懂,或者没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发挥自身和课堂的引导作用。如鲁迅先生的作品,自小学起语文教材中就选用了《风筝》这篇文章,到了中学更是选用了一系列小说、杂文和抒情散文作为精读篇目,然而由于鲁迅先生所处时代背景及战斗的需要,很多话难以直说,学生觉得晦涩难懂,几无兴趣,以至于中学生中流传着“三怕”,即“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虽为戏言,却道出了学生的心声,鲁迅成为中学生中最不受欢迎的作家。然而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鲁迅是一面旗帜,不读鲁迅不懂鲁迅,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很难学好。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采用精读方式讲透部分作品,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笔者经常采用课堂阅读与课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布置学生的阅读首先要跟上教学进度,教学和阅读同步进行,一方面保证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更好地实行课后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2.借影视作品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笔者十几年教学经历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提问学生是否读过某部作品,学生往往表示没读过或不知道这个作家,一问是否看过某部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课堂异常活跃,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的确,纸媒阅读呈现的只有文字符号,需要读者充分调动想象力领略作品的丰富内涵,对当下在各种电子传媒包围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显得枯燥单调。经典作品经过编剧的改编地演员的演绎,加上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加工制作而成之后,学生无需动脑筋▼就可以轻松掌握作品内容。面对如今扩招之后各地高校在经历拼招生数量和进行应用型转型后,许多学生少却了人文情怀,甚至很多学生是用调剂的方式招进来的,教师很难期待学生如同以前真正热爱文学的青年那样认真阅读,只能借助影视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引导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之后再读文学原著。如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月牙儿》、曹禺的《雷雨》等。

3.建立课外阅读小组。笔者在长期教学经历中发现,我们使用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或影视作品的引导,很难达到持续性效果,想要达到长效机制,还要另寻他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生活与学习变得更便捷,但是大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手机绑架,想要阻止是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但是对于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与时俱进,组织学生利用QQ或微信建立课外阅读群,利用课余时间在群里组织讨论,带领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阅读,学生在群里畅所欲言,教师加以适当带领,阅读氛围很好,效果不错,延伸和拓展了同步阅读成果。

4.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和读书软件,把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结合起来。当下我们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电子设备和软件成为学习与生活的必需品,因ฒ此阅读方法上不必墨守成规,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各种软件及设备带来的便捷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今大学生利用手机上QQ、微信、微博,浏览各大网站,查找需要的各种资讯,耗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各种“碎片式阅读”或“浅阅读”,这样阅读不仅无益,反而不利于学生进步,造成学生不良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下载合适阅读资料,随时随地地阅读,有效利用时间。如笔者要求学生在手机上下载移动图书馆或掌阅等阅读软件,一是顺应学生的阅读习惯,二是合理有效地利用高校各大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料,三是有效地利用学生所有可利用的时间。教师在讨论群里不时加以引导,几方面结合在一起,势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婷.中国现代文学课程阅读现状及对策———以邵阳学院中文系为例[J].现代语文,2016(1).

[2]曹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2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