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经济动因

时间:2024-12-26 14:44: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是近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知识产权正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比近代中西方知识产权的历史进程,结合当今国内外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情况,探究☮发展知识产权和构建知识产权制度的经济动因。

关键词:知识产权制度;国际竞争;产业经济贡献

1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中外历史比较

1.1知识产权的建立与近代西方的兴起

近代西方的兴起与产权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产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产权制度的规模经济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经济是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方向则由制度决定。纵观近代西方兴起的历史,东方的四大发明固然在技术层面促进了西方的资本扩张,但疯狂的资本积累并没有给西欧带来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真正促进欧洲崛起并在其中起到良好过渡作用的是产权的确立和科技的发展。在诸多的产权制度中,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科技发展起着直接促进和保护作用。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财产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鼓励发明人进行知识创造,促进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同时,知识产权是私权,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都旨在为发明人提供某种程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界定了发明人对自己发明创造成果依法享有的一定程度上的垄断权利,以此来保证发明人的经济回报,在制度上激发了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对发明创造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近代西方国家颁布和确立的知识产权法制,是西欧国家兴起的强有力的保障。诺贝尔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坚持不懈地为改进技术做出努力只有依靠提高私人收益率来激励,而这取决于制度因素,只有有效率的产权才能使私人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1]。直到1624年,英国颁布专利法,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创新的个人收益的激励机制才得以建立,创造成果与发明人的个人收益联系起来,调动了创造热情,涌现出大批发明家和技术创新,科技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当知识本身成为了知识创造者实现其目的的工具,知识便不再局限于书本,而变成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因此,近代西方的兴起与其重视私有权,发挥知识产权的激励作用有着密切关系。在西方近代科技史中,我们总能寻觅到知识产权制度的身影。

1.2近代中国知识产权的缺失

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国力让古代中国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璨在世界的东方。然而尽管古代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中国的近代史堪称是一部屈辱史,充斥着剥削、战争与压迫。与近代西方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同,当时的中国还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固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和传统的宗法制。统治阶级蔑视技术发明,帝王将相将发明创造视为把玩,平民百姓迫于生计,对工具的改进多限于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建立保护发明的法律制度简直是天方夜谭。古代中国的所有制度都是围绕加强中央集权来制定的,封建官僚体系和“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有效阻止了商人阶层获得权利[2]。在古代中国,经济只是小农经济,在不超越道德和政治范围内运行,除了“自给自足”,更重要的是服务统治阶级。如此一来,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律并没有发挥像在西方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因为法律与维护封建专制的政治意图掺杂在一起,并非用来保护私人财产或促进社会进步。古代中国只有皇权,因而人权的缺失便成为了古代中国法系的基本特质之一。一直以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和制度的缺席使我国在近代科技和经济落后,国力衰败。进入21世纪,随处可见的盗版产品又何尝不是近代中国知识产权缺席的延续呢?历史已经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以史为鉴,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走出传统观念的误区,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法制建设。

2知识产权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纵观近代中外历史,知识产权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条例,但直到1978年,中美因知识产权问题陷入贸易僵局,知识产权才引起高度重视[3]。如今,无形资产正逐渐超越有形资产,成为愈加重要的财产形式,知识经济离不开发明创造,知识产权更是成为了现代社会商业竞争的利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法制机制的构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赢得了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赢得了在国内外竞争的主动权。目前,我国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但是国际上的贸易压力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客观需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都要求我国亟待发展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1国际知识产权环境

全球化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我ย国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机遇与挑战共存。不同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是实体资源,而是知识本身,并且在产生之初便成为经济一体化的强大推动力,创造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知识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促进了各个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了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在国际社会,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是主要的知识产权强国。仅有200年建国历史的美国,其知识产权制度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在建国之初,便将知识产权确立为基本国策之一。如今国力强盛的美国一直强势的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并强制推行其“知识产权价值观”,频繁使用“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对美国认为侵犯其知识产权的国家进行制裁[4]。中美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持续多年,2005年以前,我国企业面对这样的状况基本处于守势,2005年以后,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加强立法,主动迎接挑战,在2008年通过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便是我国知识产权建设标志性的里程碑。作为亚洲最早制定专利法的国家,日本受理的专利申请量一直居于世界榜首。并且在2002年,相继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和《知识产权基本法》,抢占创新制高点,在2005年成立知识产权法院,简化程序,有效保护了知识产权。目前,日本和美欧一样,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各种途径阻碍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面对这样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意识到掌握竞争主动权,必须发展知识产权。当我们用20年赶超西方国家200年的知识产权历史,努力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制度建设时,以美日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强国不希望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更不希望与中国分享“智力垄断”这块蛋糕,知识产权已然成为发达国家压制我国国际竞争的重要工具。显然,在这样明了的局势下,如果我们不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我们不仅要面临发达国家见缝插针的刁难,民族企业在国际中的发展也会被其掣肘,甚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动权和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都要受到影响。所以,鼓励创新,发展科技,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刻不容缓。

2.2国内知识产权环境

2.2.1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

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不仅受制于国际环境,也迫于国内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需要。市场的高度开放与信息自由流动互为因果,信息承载的主要资源是知识,而知识正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发展知识产权,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是应对国际竞争环境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内市场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一五”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程更是举世瞩目。国务院在2008年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之后,政府又陆续颁布了知识产权相关文件、制定相关措施,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保护等保驾护航。比如,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将纳入诚信记录;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再如,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则》,提出到2020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6.3件增加到12件,国际专利申请量从2015年的3万件增加到6万件,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从2015年的44.4亿美元提高到100亿美元,并提出知识产权法制工作、保护水平、区域建设、强企建设、开放合作等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政府将知识产权提高至国家战略层面,围绕国家经济发展中心任务,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可见知识产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2.2.2市场经济的需要

知识产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市场经济,同时又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要素由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诸如知识、웃技术等无形产品在知识经济时代,被市场赋予了经济价值,并利用市场得以♛进行交换。目前对知识产权的争论之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会带来垄断,提高了技术交流成本,但不对智力成果进行保护,便不利于社会的长久进步,因为当人们丧失了创造的热情,一个民族就如同失去了发展的灵魂,在接下来的国际竞争中会越来越被动,国力也会消耗殆尽。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我们不可以放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如今的世界强国,无一例外的重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次,我们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调节,建立有序的知识产权经济秩序,使知识产权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成本降到最低。因此,为了使知识产权有效的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度作保障。

2.2.3企业发展的必然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曾经的商业巨头,还是尚待壮大的中小企业,都需要抓住知识产权这个法宝,把握时代的机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据2015年中国专利数据调查报告的统计,企业认为侵犯商业秘密造成的损失高达42.2%,专利权侵权造成的损失达到31.4%,商标侵权损失达到13.3%,可见保护商业秘密、专利权和商标权对企业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比如,“老干妈”商业秘密遭泄露,涉及的经济利益高达千万元;安德玛起诉中国企业安可马汀侵犯其商标权,获赔1500万美元;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苹果三星专利侵权大战,最终以三星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苹果10.5亿美元告终等。利用专利、商标等发展壮大的企业案例有很多。例如,全球无线电通讯的巨头高通公司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基础研究,并且将其拥有的近乎全部的专利进行授权,凭借强大的技术掌握了全球无线通讯的主要市场。三星集团业务属于多元化经营,但真正让其实现崛起的是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技术,一举超过索尼等老牌企业,实现占领市场的目的。我国民营企业华为公司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注重研发,其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华为在2015年和2016年PCT申请量分别以3839件和3629件占据世界PCT申请量的前两位,足见华为对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的重视。如今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商界,知识产权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已然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没有创新、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只能在捡拾对手留下的残羹冷炙后走向灭亡。

2.3产业经济贡献

知识产权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不止体现在企业竞争的微观层面,ภ还体现在产业对经济贡献的中观层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10-2014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共增加了26.7万亿元,占当期GDP的10.91%,年均增速超过GDP年均增速1倍,为16.6%。并且,平均每年解决2631万个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就业问题的解决。劳动报酬率也呈现平稳中上升的趋势(见图1)。专利密集型产业在2010-2014年间平均资产报酬率为15.72%,高出非专利密集型产业1.5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专利密集型产业就业人员报酬和经济产出高,经济贡献率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比非专利产业有明显优势。更重视知识产权,R&D投入也相对较高。根据201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R&D内部经费支出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科研经费支出比另外三个地区科研经费投入总和还要高,而这样的顺序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契合,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势头强势,西部因为政策扶持,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但经济基础薄弱,赶超中东部依然需要较长的时间,中部和东北多是老工业基地,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如果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没有抓住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的机遇,那么在以后的经济竞争中只会越来越被动。

3总结

当今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知识早已不只是仕途的工具,它已经变成了国家强大和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这在学术界已经成为共识。大至民族崛起,小至百姓日常,都能看到知识产权的身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知识产权发展的强劲势头不仅在于其维护知识创新的公平性,更在于其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所以,发展知识产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师俊伟.《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中诺斯的制度变迁思想[J].中国证券期货,2012(4):264-265.

[2]蔡宝刚.论知识产权法制对“李约瑟难题”的破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0-46.

[3]夏辰旭.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变革[J].人民论坛,2013(14):128-129.

[4]郑成思.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面临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6):3-13.

作者:王景段欣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