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时间:2024-11-13 14:22: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规定,管理学被归为12个学科门类中的一个。工商管理类则被看做是管理学下的分支,涵盖了工商管理专业在内的十多个专业。我国很多高校中都设置有工商管理学院,通常包含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以及旅游管理等诸多专ฑ业。尽管当前存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诸多高校都按照学校实际设置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内容和专业目录所设定的培养目标基本保持一致。从课程设置上看,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课程模块相似

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课程都是有专业基础课程、通识基础课程、实践、专业核心课程、毕业论文以及选修课程等诸多模块共同组成。其中必修课程占比为70%,选修课程的占比为25%,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的占比为5%左右。

2.基础课程的设置保持一致

很多高校在基础课程层面设置有外语、大学数学、思想政治理论、计算机基础、西方经济学、体育、统计学、会计学基础以及市场营销等诸多课程。

3.核心课程侧重点不同

高校在设置核心课程的时候,通常会按照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以及具体的师资情况体现出不同特征。部分高校集中于运营管理,部分高校则主要侧重市场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4.实践课程的比重不断增加

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从最开始的传统理论教学开始向实践型教育模式转变。从最开始的纯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并存的教学模式转变。近年来,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了较多实践课程。从教学安排上看,高校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诉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等。可是课程教学依然被看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参与式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地用于专业教学,可是效果不够理想。

二、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被看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好的教ห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教学方法与学生是否匹配将会直接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依然将师传生受作为主要形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知晓以及记忆。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对于情境教学、翻转课堂这类的现代教学方法却很少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产生消极影响。此外,传统传授式教学模式将知识宣讲作为根本导向,这种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环境适应以及应变能力不足,创新思维匮乏,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培养需要。

2.教学内容不符

因为培养目标没有能够体现出差异性,导致了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忽视了核心课程以及特色课程的深度教学要求,使得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学习了多门专业课程,但是对于所有课程都是浅显的了解,知识无法被充分吸收,这种教学内容上的错位也是高校扩招的直接结果,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学,因为教学内容兼顾所有学生的教学需求,而忽视了精英人群的根本诉求。此外,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设置的过程中,不论是教材还是案例都引入了大量的国外理论方法以及实践经验。尽管西方工商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着足够的成熟度,但是西方国家与我国国情、经济体制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其管理理论与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企业,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都使得工商管理传统教学内容无法与新时代教育要求相匹配。

3.教学目标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内容设计的依据,所以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将会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很多高校认为工商管理主要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很多学生也将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归为社会地位以及收入较高的高管层,可是他们忽视了在初入职场的时候通常需要从底层或者是中层做起的工作实际。此外,很多高校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对市场缺少细分,没有能够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以及专业特色,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显著特色,有着严重的趋同性。

4.评价体系不合理

长久以来,教育界都是将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这种功利性的评价模式贯穿了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整个阶段,使得学生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自身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在设置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缺少合理化的评价机制,集中表现在下述两个层面:第一,对教师教学效果缺少科学评价与严格的监管。第二,对于毕业生缺少跟踪性评价,难以不断完善与改进人才培养体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策略

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于各种类型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教育需要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高校需要将社会根本需求作为导向,充分结合自身的特征、性质以及生源的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生源素质以及综合实力都不如其他专业,想要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人才培养特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对本区域市场进行细分,选择朝阳产业为背景,培养具备扎实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人才▼能够满足新世纪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标志是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开始凸显,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发挥,很难提升学生的管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寻求新颖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比如,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出特定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了解企业۵的各项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际活动内容的整理、提炼,并与自身的理论知识深度融合,启发学生主动讨论与思考,激发学生本身的创新思维。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知名企业家进入校园,学生可以与企业家交流,倾听企业家的实践经验,掌握企业管理决策、实际情况以及决策的具体执行情况等内容,还能够和企业家探究疑难问题,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学生模拟各种不同的任务角色,扮演其在企业当中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体验扮演角色的实践经历与决策过程,从而将抽象理论用于实践管理活动中。

3.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整合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统一安排课程当中的交叉内容,关注教学内容更新,不断地吸纳、补充学科发展最新的成果。第二,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加基础课程的比重,适当地降低专业必修课程的学时,增加选修课程。第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控制学时总量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工商管理课程内容非常全面,学生无法获得针对性培养,纵深不足,对于某个方面的钻研深入度不够,体现在就业中通常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偏低,知识体系和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差。

4.完善评价机制

对于教学效果所采取的评价机制创新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先是使用课程论文、考试以及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核,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此外,通过同行听课以及学生网上评教等形式,考察教师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比如教师教学态度认真程度,语言表达清晰度,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能够采用探究式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保证师生互动,学生对于教师综合教学效果满意度如何等。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需要打破过去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弊端,构建学校考核、部门考核以及用人单位考核并存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从关注结果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从单一化的评价标准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教学情境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参与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根本能力。此外,高校要对实习接收单位以及就业单位的意见进行充分了解,总结学校人才培养进程中不足之处以及成功的经验,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持续性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光甫,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3).

[2]王秋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8).

[3]刘翔,付娜,常家芸.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4]林艳辉,栾立明.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