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探析及应对策略
"
〔论文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可以影响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小学生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指的是智力正常儿童在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方面的阻力,以及能力获得与运用上的困难,它表现为听、说、读、写、算等过程中的紧张、焦虑,以及知识运用时所产生的恐惧、厌倦、冷漠和担心等。情感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致使学习效率降低。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接受挑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学习障碍,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论文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策略
造成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学习适应性因素等非智力因素。而情感因素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习情感及学习情感障碍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情感的✫认识不同。一般来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如《心理学大词典》认为:“广义的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狭义的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不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部体验,同时又具有外部表现形式。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评估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和行为表现,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内心体验,不但直接影响认知过程及结果,而且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习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学习情感有热爱、自信、好奇、愉快、喜悦等,消极的学习情感有厌恶、自卑、恐惧、自暴自弃、马虎等。学习情感的导向因素有认识因素、兴趣因素、体验因素,学习情感还具有支配力、增力或阻力、强化或弱化的作用。我国学者对学习情感的界定和研究多集中在具体的学科(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中,且以数学、英语学科的情感研究最为普遍,他们对学习情感的界定并不存在本质差异。
学习情感障碍是指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解”“挫折”“压力”等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它是由于在教育的客观实际中,学生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形成因素有多种,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影响因素,也有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相关的内部因素。
1.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有了越来越强的竞争意识,于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望子成龙心切,而对孩子的心理、爱好与实际承受能力全然不顾,造成小学生心理发育机制的缺陷。不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家长在生活、学习上对孩子施行保姆式教育,使孩子不能独立主动地思考,造成学习上的依赖,最终导致懒惰、对学习缺乏自信的不良品质。第二,家庭的变故,离异的夫妻越来越多,单亲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形成内向、胆小等不良性格,最终导致学习问题的产生。
2.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虽然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给学习障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例如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以成绩来评价学生是否优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造成学习情感障碍的主要因素。另外,教师对待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动机虽好,但教۵育方式选择不当,对学生要求过严过急,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处理问题主观武断,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制造了障碍。
3.学生的认知因素
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到偏深偏难,知识链上脱节太多,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表现为不会学、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只能向它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伸延,不可超越。旧的知识没有巩固,就不能学好新知识。同时,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获取知识能培养能力;反过来,有了能力也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消化,使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
4.学生的心理作用
学习情感的投入是学好功课的动力。一些学生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凭个人的爱憎学习,喜欢的学科就认真努力,刻苦钻研,不喜欢的就不愿学习。还有的学生对某些教师有成见,不愿学习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情感能否投入,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比如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尽管文章很优美,也不能打动他。可有些学生由于教师引导有方,尽管数学证明很枯燥烦人,却能学得津津有味,觉得妙趣横生。也有事实表明,学生如果与科任老师发生矛盾,成绩往往会急骤下降,结果教师越批评,他越不愿学,形成恶性循环。
5.学习适应性因素的影响
许多有学习情感障碍的学生没有学习热情,缺少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学习计划,即使有也不能很好地坚持。缺乏必要的学习技巧,表现为不会“读书”,不会“听”课,不会“考试”。在学习品质方面则表现为独立性差,意志力薄弱,在学习上缺乏“韧”的精神,面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及自信心。 "
二、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表现
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特征如下:对学习淡漠,没有学习的需求,长期处于悲观失落状态;学习的兴趣、热情容易受本人情绪制约,不稳定;对学习及教师有对立情绪;课堂上注意力低下,不认真完成作业;在学习中存在自卑、厌倦或恐惧心理;对考试过分焦虑或期望值很低等。
1.消极厌倦
学生对学习及学习相关的事情表现出憎恶、厌烦的心理状态。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无计划、无目的,依赖心理严重,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做作业,上课反应迟钝,学习意志不坚定。这种消极厌倦情绪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对抗情绪。
2.缺乏自信
自信心是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是学习者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有自信并勇于实践的学生往往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调查显示,在英语学习中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基础不如其他同学”,49%的学生认为“当众出错太难堪”“拿不准时还是不说为好”,还有17%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无能为力,干脆自暴自弃。所以作为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学会、学懂,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目标,使他们有学习成功的感觉,重新树立自信,降低因缺乏自信引起的情感障碍。
3.焦虑
焦虑是指学习者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尽管一些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情况下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焦虑在许多方面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导致担忧和自我怀疑,使学生害怕学习。焦虑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最终导致学习困难。常见的焦虑表现为:害怕受到伤害、不敢竞争,对提问或考试产生恐惧,对课堂活动冷漠,拒绝师生交流等。
三、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应对策略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大部分人过于关注教师怎么教,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最重要因素——学习对象的情感。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1.允许学生量力而行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例如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减轻课业负担。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进行分层,允许课堂上背得⌛不熟的学生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交作℉文,学困生可以宽限几天等。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2.提供可选择的作业方式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作业的单一性和机械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无趣,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快乐学习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从不感兴趣的事物中,挖掘一些有趣的东西。例如可以将作业划分为观察、调查、实验等不同类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按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设计作业。例如,同样的作业,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如文字叙述、绘画记录等。可选择作业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更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很多负担是由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减轻学习负担。我们可以制订新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正确率,减少由不必要的订正带来的负担,如作业全对的学生不仅能被评为作业小明星,而且能适当免去考试。通过这样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对待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多一点,自然负担也会轻一点。当然,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还得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适合的方法。总之,让学生始终体验学习的成功是最关键的。
4.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例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回忆当天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一两句话,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因此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总之,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学习情感,帮助其克服学习情感障碍。这不仅与教师有关,父母、环境因素等在学习情感培养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父母都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针对相应的情感障碍采取措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