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与中国桥梁梦之少年立志篇

时间:2024-12-26 23:21: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奠基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毕生的梦想与追求,就是为祖国、为人民造好桥,造大桥。他以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以自己的人生托起一座座雄伟壮美的有形之桥与无形之桥,最后化作一道彩虹永留人间。

茅以升,字唐臣,生于1896年1月9日。那是一个中华民族被列强欺辱、宰割,充满屈辱的年代。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จ舰队全军覆没。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举国激愤。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全国各地进京会试的新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以变法图强为号召,掀起维新运动。茅以升的祖父茅谦即是上书人之一。为此,茅以升出生后,茅谦给孙子取名“以升”,意即希望国家强盛,国运升平;取字“唐臣”,意为盛唐之后,中华之民。唐朝乃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从中可以看出茅老先生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之期望。

国家积贫积弱,清政府腐败无能,对茅以升的幼小心灵产生深刻影响。他后来写到:“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本世纪初,中国近现代史上充满耻辱的岁月里度过的。从我懂事起,就接连不断地听到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同外国人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等令人丧气的消息。祖国任人宰割,山河破碎,在我幼小心灵里总是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茅以升的祖父和父亲思想♡都很进步,对腐败的清政府痛恨至极,赞成改革政治、经济和教育,希望祖国能够独立强盛起来。他的父亲还因为写了触及时弊的文章而险遭逮捕。由于祖父和父亲影响,茅以升少年时就萌发了反帝反封建思想并且逐步形成兴中华的志向。

辛亥革命前夜,茅以升的父亲参加了革命党人控制的新军,哥哥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社会和家庭影响在茅以升的脑海里掀起革命的思潮。1907年,同盟会的秋瑾和徐锡麟起义失败,壮烈牺牲。当时在江南中华商业学堂读书的茅以升听到消息之后义愤填膺,拉着学友裴荣站上讲台,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怒斥清王朝无道,呼吁同学们支持同盟会反清斗争,建立民国,振兴中华。不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死去,清王朝下令全国举丧。学堂命令各班学生去祭堂“举丧”。茅以升和裴荣在祭堂中鼓动大家出怪声,搞的祭堂乱哄哄。后来茅以升和裴荣还当众剪掉辫子,以示反抗。事后学校给茅以升和裴荣各记大过1次并警告他们再闹事就送官府查办,茅以升毫不畏惧。

1911年,茅以升考取当时国内著名工科大学――唐山路矿学堂,选择桥梁专业。当年,辛亥革命爆发。茅以升热血沸腾,想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军。母亲坚决不同意,对他说:“你应当先学好本领再去革命。”茅以升陷入深深苦闷。正在这时,孙中山到唐山路矿学堂视察,并向全校师生发表演讲,他说:“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平等自由的中国;一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孙中山说:“开发资源,办工厂,实行大机器生产。发展实业,繁荣市场,扩大贸易……凡此种种,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我们需要修筑十万英里铁路,一百万英里公路。希望寄托在在座诸君身上。”孙中山的讲话,使茅以升豁然开朗。他想,修铁路,筑公路,都离不开桥梁,桥梁专业大有作为。从此,“为祖国建设现代化桥梁,让铁路、公路畅通无阻地跨过大江大河”的愿望,成了½茅以升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其实,茅以升的桥梁梦并非始自此时,而是始自他7岁时南京秦淮河上的一次塌桥事件。那年端午节,几个小朋友约茅以升去秦淮河看龙舟赛。不巧他那天肚子疼得厉害,母亲就没让他去。正当他心里想着赛龙舟的盛况时,几个去的小伙伴却慌慌张张跑回来对他说:“不好了,看赛龙舟的人太多,把文德桥挤塌了,有几个同学掉水里淹死了,幸亏你没去。”这些话在茅以升心里激起了波浪。他请求父亲一同到秦淮河畔,目睹倒塌的文德桥。他心里想:“桥能让人过河,但造得不好倒塌了,反而引起灾难。将来我长大了要造桥,造好桥。”从此,茅以升对桥产生了兴趣,只要见了桥总看个不停,不肯离去。读书时遇到有桥的句子,也随手抄在本子上。

到了青年时期,他的桥梁梦有了升华。他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一千多年前造的中国石拱桥至今蜚声全球,可是到了铁路运输产生后却远远落后了。国内仅有的几座像点样的铁路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这是我们学工程的人的最大耻辱。”他在江南中华商业学堂的日记中曾写到:“我上小学时立志造桥,那时只想在家乡建造一座横跨秦淮河的千年不朽的大石桥。升入中学,得知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北京到张家口的悬崖绝壁上建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于是,思想升华,目光致远:以詹天佑为楷模,出洋留学深造,掌握尖端技术,立志为国建造新型大桥。”

为了实现梦想,茅以升勤奋学习。唐山路矿学堂的老师都用英语讲课,而且学校没有正式课本,需要学生自己翻译参考书,记录并整理笔记。学校里考试相当频繁,月考、学期考、学年考,特别是临时考从不预告,有时一上午4门课都要考。有同学乱了阵脚,顾听顾不上记,顾整理笔记顾不上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茅以升却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表,有条不紊。他课上专心听讲,简明扼要记下重点难点;课后再参考外文书,整理当天笔记,记错的改正,漏记的补上,记乱的重抄并复习,然后预习第2天的新课。他的笔记有章有节,条理分明,就像一本教科书。5年里,他整理了200本笔记,近1000万字,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经历无数次考试,每次都是第1名。毕业考试时,他不但把规定必答的题目答对了,而且把选做题也答对了。老师破例给他120分。这张卷子一直保留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庆祝建校50周年时,还展出过这份考卷。

有人说茅以升学习优秀是因为“天分高”,有“惊人的记忆力”。茅以升却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他认为,一个人天资再好,没有勤奋,也将❣一事无成;反之,勤能补拙。他的记忆力好,其实也是练出来的。茅以升小的时候背古文,开始时几天背一篇。后来祖父给他讲王勃幼年读书读到嘴角生疮,写字写到手指出茧,才成就了成年后的《滕王阁序》,教导他读书要下苦功。还对他说:“读书务求其通,光会背不行,还要会讲会写。”从此,他每日清晨到河边背诵古诗文,逐字剖析,深入理解。有一次他手捧书本边走边读,不小心撞在一棵大树上,还以为别人打了他,搞的路人捧腹大笑。他还把古诗文抄写三四遍。为了练劲,他常在手腕上挂一串铜钱。由于刻苦训练,方法得当,他的学习能力日益长进。有一次,祖父用毛笔把《北山移文》《阿旁宫赋》这样的长文章抄在一张纸上,叫茅以升站在旁边看,边抄边讲解意思。等他抄完了,茅以升已经把全文背出来了。茅以升17岁时,读到一篇介绍圆周率的文章,把π小数点后100位都写了出来。为锻炼记忆力,他决定把他们背出来。开始只能背到32位,后来不断重复背诵,终于把100位数字背得滚瓜烂熟。直到90岁那年,茅以升还能像学生时代那样把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数准确无误背诵出来。 四

1916年,茅以升以第1名成绩,考取清华学堂留美官费研究生。是年9月,茅以升告别祖国和亲人,横渡太平洋,开始海外求学生涯。茅以升被分配到纽约州康奈尔大学。这是一所世界知名高等学府。但当茅以升拿着唐山路矿学堂介绍信到注册处报到时,报到处主任却露出疑惑神色。他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唐山路矿学堂这所学校,不知毕业生水平如何,因此必须先经过考试,合格才能注册。茅以升当即要求马上就考。考试结果,茅以升的成绩比美国最优秀学生还好,这使教授们大为惊讶。报到处主任满面笑容,对茅以升大为称赞,同意茅以升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茅以升为唐山路矿学堂在康奈尔大学建立了信誉,后来“唐校”学生到康奈尔大学当研究生再也不用考了。

经过9个月紧张学习,茅以升几门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都通过了。他的导师是康奈尔大学桥梁系主任贾柯贝教授,在美国桥梁界很有名气。由于茅以升硕士论文容量非常大,几乎包容两篇论文所要求的内容,因此贾柯贝对他非常器重,将其所著书籍送给茅以升阅读并亲自讲解。茅以升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硕士学位。

由于茅以升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绩出色,康奈尔大学愿意聘他在校任教,经过两三年,便可考博士学位,晋升教授。这是当时很多留学生求之不得的美差。但是,贾柯贝却对他说:“你搞桥梁,光靠理论不行。一定要有实际经验。”贾柯贝的话使茅以升陷入深思。他想,我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深造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期望,回国后为祖国建造大桥吗?光有理论,光会“纸上画桥”怎么行呢?一定要学会实际造桥本领。于是他欣然决定放弃舒适的大学教师生活,到桥梁工厂实习。

贾柯贝介绍茅以升进入匹兹堡一家有名的桥梁公司。在这里,茅以升在绘图室绘制桥梁构件图;然后学做“模板”,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桥梁等;最后才到设计部当设计师。他每天同工人一样,早上7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路上来回还要花费2个小时。有些活相当沉重,比如1桶油漆有五六十斤重,1天要拎10来桶。繁重的劳动磨砺了茅以升的意志;实践经验,不仅使他对理论有了更深入理解,更使他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工程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成为他在工程教育方面毕生倡导并实践的理念。

在实习中,茅以升感到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桥梁力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他了解到匹兹堡有所加里基理工大学,其中土木工程系设有夜校,修满学分后与日校一样可以考取博士学位,茅以升动心了。他想,何不白天做工,晚上读书,一举攻下博士学位?主意拿定,他选择“桥梁”为主科,按学校要求选“高等数学”为第一副科,“科学管理”为第二副科,法文为第二外语。就这样,紧张的半工半读生活开始了。每天早上4点,闹钟准时叫醒。他匆忙吃完早饭,跑步去车站乘火车赶往桥梁公司。火车成了他学习外语的课堂,他口念、眼看、手写、心记。工地上的休息钟声一响,他便放下锤子,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和钢笔,开始做夜校功课。吃饭时,他一改右手拿勺为左手拿勺,以便腾出右手拿笔,随时记录想好的习题。深夜,躺在床上,他嘴里却常嘟嘟囔囔,还经常翻身而起,拿起放在床头的纸和笔,写下头脑里闪现的数字、公式和符号。他把一片片纸贴在墙上,需要解决那个问题时就拿下来瞧瞧。房东太太打扫房间时看到满墙纸片惊得目瞪口呆,茅以升赶紧说:“房东太太,您以后地上都可以打扫,千万别动墙上的纸条,它们有大用处呢。”在整整1年半时间里,茅以升白天实习,晚上上课,星期天几乎都是在埋头伏案中度过的。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勤奋争分夺秒,坚持500个日日夜夜,终于完成各科学分,比学校规定学习时间整整提前1年。

完成各科学分,茅以升开始撰写博士论文,选题是“桥梁第二应力问题”。这是当时桥梁力学理论方面一个比较尖端的题目。为集中精力写好论文,茅以升不得不辞去桥梁公司工作,这使他生计出了问题。官费留学期满,政府不再发给学习和生活费用,他只能靠在桥梁公司实习挣的一点钱维持生活。辞职意味着他没有生活来源,必须节衣缩食。他外出办事常常不吃午饭,饿着肚子回住所,双颊渐渐瘦下去。善良的房东太太看到后心里很难过,有几次把茅以升交的食宿费又悄悄放回去。但是生活困窘并没有磨灭这个年轻人的意志,反而使他更为发奋,房间里,书桌上、床上、椅子上到处摊满书。读书直读到头昏眼花,他才到水龙头前用冷水冲冲头。为查资料,他常常要去图书馆。有一次,他躲在书库一角,看书看得入神,闭馆钟声响他也没有听见,也没被人发现,竟被管理员锁在屋子里。

茅以升喜欢钻研问题。早在孩提时期,他就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蚂蚁怎样搬家,看柳树怎样发芽;思索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变成铜盘形,有时候变成小船形?有一年元宵节,父亲带他去看灯。他被走马灯深深吸引了。那灯中间有一个轴,连接着能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绿色的纸人纸马。蜡烛点燃后,轮子带动彩色纸人纸马旋转起来。“纸人纸马怎么会转呢?”“为什么有时候快,有时候慢?”茅以升眨着双眼不停提问。父亲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听了父亲的话,他还不满足,又去买了一只走马灯,反复吹灭和点亮里边的蜡烛,以探究竟。这种如醉如痴的探索精神一直伴随着茅以升学习成长,在他撰写博士论文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生动。有一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茅以升苦思冥想一个桥梁力学问题而不得其解,他不顾一切地把自己写的手稿揣在怀里夺门而出,直奔桥梁系教授麦克里家里。麦克里惊奇地望着这个年轻人,他的头发、衣服全湿透了,但怀里手稿却没有一点儿雨水痕迹。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找来一身衣服给茅以升换上,又耐心地给他讲解疑难问题。

茅以升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ABC”的书生。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时刻关注大洋彼岸的祖国。1919年春,美英法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拒绝战胜国中国要求取消袁世凯与日本政府签订的21条的合理要求,硬要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来,留美中国学生无不义愤填膺。茅以升代表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他是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副会长)在报纸上连续发表文章提出抗议。4月30日晚,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在加里基音乐厅组织规模盛大的“中国夜”宣传大会,邀请1000多名中外人士参加。茅以升作为会议主席致开幕词,一些中国教授发表抗议美、英、法、日的演说,不少美国朋友发言声援中国。会上散发由茅以升编写的小册子,还演出了茅以升编写的京剧。第2天,匹兹堡各大报都刊载有关“中国⚥夜”晚会详细报道,并发表同情中国的评论。4天后,国内爆发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

1919年11月,茅以升成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加里基理工大学第一个工科博士。这在该校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匹兹堡各家报纸都刊登这条新闻。贾柯贝把这篇优秀论文推荐给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决定发给茅以升“斐蒂士”金质奖章。这种奖章全校每年只发1枚,奖给康奈尔大学研究生中最优秀者。茅以升在这篇论文中的杰出创见,后来被公认为“茅氏定律”。

茅以升的成功使他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加里基理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都邀请他任教,好几家桥梁公司聘请他去工作。一些好心人劝他留在美国工作,说:“科学无祖国,你这样年轻,在美国搞科学研究条件好得多,更可以施展你的才能,前程无量啊!再说,你对科学做出的贡献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啊!”这些话入茅以升的耳,却没有入他的心。他忘不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宏伟理想和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忘不了仅仅因为他是中国人,在美国饭馆里被老板无端逐出的耻辱;忘不了祖国和日夜盼望他归来的亲人。他想:“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中国,是生我养我的母亲。而今她还那样贫穷、虚弱,任人欺凌,做子女的更有责任照料她,使她早日强壮起来。我怎能忍心抛弃她呢?”想到此,他坚定地对好心人说:“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茅以升归心似箭,决定不等颁发博士文凭仪式,1919年12月14日,茅以升告别留学3年半的美国,踏上归途。在轮船上,他心潮澎湃,要为祖国桥梁事业一展宏图的愿望,使他激动地难以自已。他在心中默默地说:“亲爱的祖国,我回来了,我要在您的江河上架起长虹,把全部的知识和才能都贡献给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