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生命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生命,就无法实现对人的培养和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宗旨正是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去有效地实施生命关怀工作,在此过程中引导我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以更好地陪伴我们身边的生命。
【关键词】陪伴;生命;思想政治教育
一、生命是教育之本
回归本性,认识生命。首先诚如临终和死亡是每个人生命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有了对生命的一种透彻的认识,我们更能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把身体的生物性死亡,当作是人之为人的生命体验中必然的事实。面对“人为什么会死”的大疑问,❤我们也可以从容不迫地回答:因为我们活着。诚如美国当代圣哲拉姆达斯所言:“死亡并不残忍。”
既然我们活着,我们就要在这♛段有限的历程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正确地引导自身去审视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今国外关于生命观教育问题研究的学科有许多不同名称,如“生死学”、“生死哲学”、“死亡学”、“死亡文化学”等,国外开展生命观教育的课程也多是从死亡教育角度展开。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生命观教育课程出现于美国。美国从20年代的探索期走入发展期,70年代进入普遍期。1974年,全美大学学院设有“死亡与死亡过程”等课程的已达165所,开设有关死亡观教育课程的中学已达1100多所。美国正式的死亡学的专业课程发展于80年代,现在有些院校还设立了死亡学硕士课程,另外还成立了一些研究中心,如“全国死亡教育中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美国有关生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已很普遍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之生命观教育
首先,在社会的呼吁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将生命观教育开展到高校大学生中去,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新要求,也是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的重点研究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思想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生命是大学生活动的载体,各项技能反应特征都由此表现而来,如果这股社会的新鲜血液没能很好地诠释生命的价值、建立协调的生命观,那么以此为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交友观等都会受到歪曲的影响。所以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尤为重要。
生命观教育即让大学生认识生命,正视生命,珍惜并去热爱生命的教育。让他们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端正心态对待人生中的坎坎坷坷,让大学生从内心里强大起来,避免一些因心理挫折而造成的惨的剧发生。我们在重视生命的同时,也要去呵护生命。有句话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总认为等毕业了,参加了工作,有了经济收入才有资本去回报父母的关爱,关爱不一定是建立在金钱等物质基础之上的,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呵护和陪伴。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下去提出生命观教育是一个从源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对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来说都是关乎自身的基础性教育的课题。从生命的发端,生命的过程到生命的终结,其间涉及到的多方面的学科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身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们朝着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去发展,那么,通过生命观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的生命得到关怀,以生命为对象,以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为着力点,达到让我们回归人性,认知生命;珍视历程,体验生命;心怀感恩,享受生命的终极目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掀开新篇章。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生命意识的构建
(一)打开视角,提出口号,呼吁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向标转向生命观教育,号召社会注重正确生命观的树立,动员教育者参与到这项课题的研究中去。生命来之不易,此处的生命也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生命,广义之处在于½包括动物在内的生命。我们在珍爱自己、珍爱他人的同时,也要给予动物们足够的保护,不要残忍地虐待、杀害和利用动物。生命观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促成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生命观教育活动落实到人人。生命观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说教,我们也要将这项工作实施到大学生参与的具体活动中去,如由学院组织的敬老院、孤儿院慰问活动,以让他们切身去体验,去感知,去和各种生命特征的人们交流,以对生命有另外一种自我理解,联系自身、对比自身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存待遇,再通过生命观教育的传授引导,来摆正内心的生命价值,外化为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通过生命观教育而去进行感恩教育,让大学生珍惜当下拥有,而不是去攀比抱怨,自怨自艾,不求上进,认为社会不公等等。感恩教育要从感谢生命的给予开始,虽然自己没有权势兼具的父母,但我们有成长、完善、努力、成功的空间和机遇,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和温馨完整的家庭,真正意义上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才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三)整顿教育环境。毋庸置疑,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生命观教育,而良好的教育环境也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环节共同的努力。也许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很少会涉及到生命这个即使存在着但被忽视的问题,家长尽可能给予我们的都是越过困难和障碍的安全感,而学校也是一把大大的保护伞,还没有融入社会的我们۵也无法看清“世态炎凉”,无法接触到真实存在着的需要被关注的生命。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命观的教育,从源头上改变他♀们漠视生命的态度。加强积极的社会引导,营造良好的重视生命的氛围,通过多种合力,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四、结语
进行生命观教育,引导我们学会珍惜生命、陪伴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个青年一代的顺利成长和健康成长。生命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程,需要小到家庭、学校的教育,大到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才能组建成一个和谐的教育堡垒,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更好的效果,才能使得高校大学生不枉费生命,承担起让生命有价值的责任,尽到更好的陪伴生命的义务。
参考文献:
[2]黄.生命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3]李芳,刘彤.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
[4]尹琼芳.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从生命哲学的角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5]柳礼泉,张红明.生命伦理观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论坛,2009(6).
[6]杨秋凤,曹秋燕.生命之维――思想政治教育视界的拓展[J].教育学术月刊,2008(9).
[8]龙晓菲.凸显生命关怀――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当代社科视野,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