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
论文摘 要:就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就业率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为此,应实现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
就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高职教育要办得有生机,出路只有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使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形成分不出、招不进的恶性循环,高职的发展也必将陷入困境。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初见成效。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已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义 的就业指导是指为劳动者了解职业 、准备职业 、选择职业,以及在职业 中求发展和求进步等方面提供知识、经验与技能。它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人力资源及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供需信息,培养求职者专业技能、创业技能,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组织供需见面会及有关咨询活动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实现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
1 实现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
目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与教育工作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或在最后一学期进行的。这样做自有其道理,但还远远不够。为了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实现全程化,贯穿于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做到早起步、分阶段进行。
1.1 新生入学引导教育
我国高中毕业生在高考选择高校时,往往只考虑报考什么样的学校成功率高,容易被录取,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由½于在择校、择专业方面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从众性,忽视 自身条件和特长,学生进校后往往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 ,结果很多新生入校后觉得无所适从,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习的后劲不足。因此,新生入学后进行入学引导教育非常必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设计 ,引导学生从进校的那一天起 ,就规划好 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学生了解自己将来就业应具备哪些素质与技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学生走好大学的每一步至关重要。入学引导教育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介绍学院各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介绍各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情况 ;介绍本院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等。
1.2 入学后专业技能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日益缩短,由此带来了职业转换的频率提高,如美国平均每人一生要换 7次职业。为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把专业技能教育与通才教育放在学生培养的首位,否则,我们的学生就很难适应今天这种瞬息万变 的社会。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 向课的教学,以及各种技能的实习、实训,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
1.3 毕业前的就业教育
l.3.1 政策教育
包括分析 当年就业形势,讲解当年毕业生就业政策等 。
1.3.2 思想教育
笔者认为目前需要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教育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战略选择。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必须摒弃精英教育时代的观念,树立 “大众化”的就业观。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不排除一部分毕业生仍可以通过竞争进入“精英岗位”,但更多的人则是从基层干起,从一线干起。因此要☑教育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倡和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二是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古语说 “做事先做人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 的职业道德 、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学校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与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二者不可偏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领导及校友,给毕业生作正确择业、爱岗敬业、选才标准、从业规范等方面的专题系列讲座 ,增强思想教育 的效果 。
1.3.3 择业技巧教育
包括如何筛选就业信息、准备 自荐材料以及参加面试等。通过一系列培训、模拟招聘与面试的活动,增强和提高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和应聘成功率。
1.3.4 创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 向的高职教育,还应十分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 。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得到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以及企业的参与和重视。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对这一问题还未引起高度重视,有的学校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而事实上学生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也非常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与指导。通过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创业必将成为缓解我国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
1.4 ฉ毕业后的继续服务
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服务包括建立毕业生信息库、跟踪调查、继续教育服务等就业指导工作。借鉴企业产品售后服务的做法,学校应为毕业生提供 5—10年的毕业后服务。具体方法是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动态维护毕业生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各种服务。其中包括:继续推荐就业,提供就业信息,继续教育服务、继续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技术难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高职毕业生就业后,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开展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活动,帮助他们 向用人单位反映要求,解决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尽早适应新的环境。做好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使学校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嘲。"
总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要结合高职毕业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力争从新生入学开始,按照自我生涯设计、综合素质拓展、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实务指导等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要求安排就业指导活动,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突出经历教育,配合能力训练,达到一般性宣传与个性化指导结合、经历性教育与经验性传授同步,素质类培养与技能类训练相通,校内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
2 实现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
从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和学科建设来看,其现状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不仅与中等职业教育形式存在着质的区别,而且与本科和高专相比,也有其独到之处。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由于人手少,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且由于缺乏系统 的业务培训 ,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 不齐 ,无论是在 占有信息方 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的要求,有时就业指导工作甚至有临时客串现象。在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研究不够,缺少适合 高职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较窄 ,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在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视不够等等,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难以适应高职毕业生的求职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开展高职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逐步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者的学习和进修,为他们学 习深造提供条件 ,不断提高他们从事这项工作 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努力造就一批精通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家,把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3 实现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
就业率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实现就业指导专业化的同时,还要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动员和鼓励更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形成一个由院领导、职能部门、系部主任、班主任组成的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关心学生就业工作。各系部及班主任应积极参与到毕业生的日常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中去。各系部要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毕业生需具备的素质。系部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应充分发挥其优势,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自我生涯设计、毕业生的日常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