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小学生数学求知的欲望论文
摘 要: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期待着上数学课,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及有效的策略燃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本文就此作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课堂 激情燃起 求知欲
求知欲望,是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取得进步的内在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事实上是教师帮助学生愿学、学会、会学和乐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美国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当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愿望的话,我们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和努力寻求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就粗浅地谈一些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与体会:
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愿学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教学环境是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外界因素。无疑,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愿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感情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然而,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慢慢建立和培养。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怀的话语,都能打动孩子的心,激起孩子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如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宽容和多一些爱,必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学生想学的沃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的束缚,♫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从而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畏惧为亲切;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我要学习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如:教学《认识米》时,因为学生已经学会用厘米尺去量物体,我让学生量量教室有多长,学生就兴致勃勃地拿了厘米尺去量。
一开始,学生兴趣高涨,个个跃跃欲试,然而没过多久,学生个个皱着眉,说:“老师,这样一把尺一把尺地去量,太麻烦了,可以用长一点的米尺来量。”(学生对米尺也是比较熟悉的)
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米尺的作用,而激起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的积极的学习倾向,教学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源于自身的问题意识——学生想学的动力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传统教学的失误就在于把教学当作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答疑解惑,是一种“句号式”的教学,学生没有问题了,教学也就结束了。事实上❤,问题才是求知探究的原动力,才是学习的开始。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欲望。教学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去问个“为什么”。只有当学生置身于未知而又急于想知的境地时,才能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种强烈的想要学习的愿望。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在情境中列出100个3连加的算式,学生就纳闷,这怎么算下去啊,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做呢?于是就有学生提出用乘法来做,是啊,可是乘法怎么做呢?学生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强烈地想要进行探究的欲望,之后的教学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学生乐学的源泉
游戏是儿童的乐园。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教师如果一味地传授知识、讲解理论,学生只能在“要我学”的压力下,被动无奈地接受知识,学习成为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教学中,若能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必能让学生将“要我学”的压力转变为“我要学”的热情。
如:教学《5的乘法》时,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个“寻找笑眯眯”的游戏,让学生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บ诀,计算出笑眯眯。如果练习仍以平常计算的形式出现,必将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此时设计“寻找笑眯眯”的游戏,必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因为有了笑眯眯这样有趣的名字,就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总之,只有燃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活动才能在学生热情投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顺利展开,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小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东北师大。
[2]金继宽《数学课堂教学从理念到操作的几点建议》.《新课程教学》,2008年6期第32页。
[3]张兆平《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研究》,2007年4期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