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在本科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财政学是经济类专业核心课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往的财政学教学更多关注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其所学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改进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非常必要。通过在授课环节、作业环节、考核环节的一系列改革,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使死知识变为活能力,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理解和强化。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成为今后财政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能力导向
引言
财政学是经济类专业核心课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往的财政学教学更多关注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环节设计、作业布置到考核方式,主要围绕教材展开,从而使学生惰于思考,最终只要花两天时间就可以应付考试。形成上课听、作业抄、考前背、考后忘的怪圈。这种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其所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改进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非常必要。其主旨是: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到理解和强化。通过问题导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使死知识变为活能力,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理解和强化。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成为今后财政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我国普通高校本科财政学教学法研究评述
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其关注点都在于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国外大学提出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习明纳”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班级辩论法等多种方法。上述教学方法都注重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专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及学科教育方法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也是财政学学科教育的发展目的,未来财政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沿着这一思路发展。
财政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如何培养出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国内财政学教学中一ว直在积极研究的问题。目前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写、议、讲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方法在我国高校财政学教学中都开始应用,对提高我国财政学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思路及措施
财政学课程集理论性与现实性为一体,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件或人们的行为选择都与之有关,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学生的反映是抽象、零散、难于把握。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财政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将通过对授课环节、作业环节以及考试环节的系列改革,使学生能理解原理、掌握理论、分析实际、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改革思路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普通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都与精英教育时期有所不同。单纯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可能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必须要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以及考试环节等方面进行同步改革。其主要℃思路是:
教学环节:将知识传授与分析运用能力相结合,在讲清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广泛引入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法,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作业环节:除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外,增加分析运用能力的训练项目。通过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
考核环节: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中所占比重,考试题型中增加分析应用题型所占比重。最终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中,引导到能力提高上来。
(二)具体措施
能力导向型财政学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时,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方面
对于财政学课程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而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是根本。要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并最终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就离不开形象的案例教学。因此,授课环节必须是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紧密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主要由教师搜集整理,可以是财政学经典案例,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财政现象。教师搜集整理的案例部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路。更多的案例要在课后思考题中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都能有较好的训练;学以致用,使学生明白所学专业知识的意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可以激发学生广开思路的积极性。因此,案例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尽管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限于课堂教学时间限制以及本科生对经济学和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综合性的案例不宜太多。在本科阶段,更多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案例教学主要为此目的服务。因此,综合性的案例要少而精,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财政现象可以作为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的主要手段,同时还要配合问题教学法促使学生不断思考。财政现象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会使看似深奥的问题变得容易理解,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学与思二者必须兼顾,不能有所偏废,否则很难学有所成。
不论是案例教学法还是问题教学法,其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与思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并最终将死知识转化为活能力。
2.作业环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在课堂教学完成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方法分析后,学生的动手能ღ力和运用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作业实现。要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财政学的课程特点,可采取如下作业形式:
(1)阅读与理解型作业。通过给学生指定必须阅读的书籍(区分本专业和非本专业学生),扩充其知识面并有助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所指定书籍不能过多也不能专业性太强,否则可能使学生“望书却步”,达不到目的。
(2)常规作业。常规作业一般通过习题的形式。习题题型以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为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尽量减少简答、论述等课本中能找出现成答案的题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强化其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为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奠定基础。
(3)项目研究型作业。通过自查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财政学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关于财政收支的数据资料,获取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并写出分析报告,可以使学生对我国财政收支演变历程有全面的认识,并促使其进一步了解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这种作业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起老师灌输式的讲述效果要好很多。
除了数据资料的收集,还应该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案例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各有不同,能否在诸多社会现象中发现合适的案例并利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又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案例并进行课堂发言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素养的培养将是潜移默化的。这一过程将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并最终促使其转变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考试环节
仅有授课环节和作业环节的改革,没有考核方式的相应变化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可能需要从如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多元化的作业如果不给以相应的分值,最终会使这种作业流于形式。也很有可能使这项教学模式无法落到实处。
二是改变命题试卷中的考试题型。考试题型改革要将前述思路全部体现――我们考查的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而不是考查学生的背功。因此,考试题型上,以单选、多选、判断和案例分析题为基本题型。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死知识变为活能力。
三、实践总结
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在我校近两年财政学的教学、考核环节已逐步展开,其结果大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从课堂教学和作业方面看,实施效果不太理想。其原因一是课堂授课时间有限。在对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专门拿出时间经常性进行完整的案例分析,时间上不允许。二是班级规模相对较大,多元化作业无法有效实施。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学生仅满足于习题册的作业以应付考试,对老师布置的课外搜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及分析只有极少数学生愿意参与。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接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后,不能很快适应大学这种需要开放式思维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他们习惯于能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的作业模式,一旦需要自己动手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时要么出于惰性,要么会觉得无所适从而不愿意参与。
四、需要进一步 ☺解决的问题
从实践结果来看,要进一步推进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集体备课制度,尤其在关键知识点和案例的选择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及大家的反复商讨,既能使案例具有代表性,深化教师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更能使教师统一认识,明确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从而使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更好的体现。
第二,在具体实施时,要对本专业和非本专业学生区别对待。包括授课环节、作业环节和考试环节。对此我们正在实验,希望能找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能使学生获益的方式。
第三,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两方面:一是合班授课使多元化作业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在学生考核环节,尤其是考试课成绩中平时成绩占比方面,教师没有太大的自主权。失去成绩的激励,无形当中使授课和多元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支撑。
第四,我们大多数学生习惯于灌输式教育,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不去想也不明白每门课程的实际意义。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否则学生只会懵懵懂懂地面对一大堆图形、模型、概念、计算和理论,而不知学习它们的实际意义。这不仅是财政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所面临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