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探究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各种文化中都有许多各自特有的、 包含了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词和形象。这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文化中有许多各自特有的词和形象,“龙”和“dragon”即是一例。中国“龙”常被翻译成英文的dragon,然而中国的“龙”和英文的“dragon”在很多方面都是不相同的。本文试从中西方龙的起源、形象特征、龙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龙”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一、龙在中西文化中的起源
龙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中国人热衷讨论的话 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对龙的起源的说法千奇百怪,至今尚未有定论,但争论主要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观点:龙是原始社会时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是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动物,这是最为中国人接受的一种观点。
《辞源》 里有“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的表述;《辞海》里也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观点,朱天顺认为“龙是具有很多神性、很神秘的动物神”,“是中国古人幻想出来的动物”;刘志雄和杨静荣 则说 “龙是出现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长身、大口、大多数有角和足的具有莫测变化的世间所没有的神性动物”等等。大量的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然而,由于自然界的诸多变化和动物的不可思议的行为对人们产生了巨大冲击,而当时的人类还无法解释这些,于是他们猜测,存在着一个伟大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和操纵着这些动物和天象;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龙,作为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解释,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就在这时开始了。经过商、周及战国时期,人们对龙的崇拜到秦汉时已基本成形了。
第二种观点:龙是的确存在的一种动物。关于“龙”这个字,甲骨文中就有。字的形状是一个大头,有一个弯曲的身子。在先秦的文献中也有记载,在《左传》当中谈到鲁昭公二十九年,大概是公元前513年前后有一个记载,说在晋国的城郊外看见了龙。史书上还有许多关于驯龙的记载,以及一些驯龙的人,例如,帝舜的时期因驯龙有功而获赐“豢龙氏”的董父,夏代的获赐“御龙氏”刘累。古代正史及野史中素有大量群众乃至达官贵人奔走数百十里,竞相围观一种巨型罕见生物的记载,那是一种腥味极重,满身鱼鳞,长着四只脚爪,嘴边有触须,头上有双角或独角,困蜿于地的生物。从目前的考古学发现来看,它可能就是扬子鳄。
西方的“dragon” 起源于《 圣经》。《圣经》最早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希伯来语最早时没有“龙”这个词,早期圣经里提到“龙”的地方都用“蛇”(saraph)来代替。《圣经》中有数处说到龙。这本经写于公元前 10 世纪。那么,龙肯定产生于这个时期之前。神话中的龙一定产生在此之前, 也即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在西亚两河ฬ流域的埃利都遗址发掘出的男女泥塑像头部都呈蜥蜴或蛇形。这恐怕是龙形象的一种变体吧。这样看来, 我们似可以说中国龙和西方龙产生在大约相同的时期。
二、龙在中西文化中的形象差异
《辞海》 中对龙的描述是:“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 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并且意指人事相和谐, 是吉祥的征兆。中国的龙是“龙生九子,每子不同”。古人将龙分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在古代,当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时,便寄希望于自己民族的图腾――龙,希望它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善于变化,能兴云雨,是能隐能现的神物。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中国龙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 大体上分, 既有恶者也有善者, 还有不恶不善者, 有的龙性格有变化和发展。若细分起来,✄ 类型颇多:有恶毒者,有喜新厌旧者,有奸诈者;有贪馋者,如许汉阳中ห的龙女们竟以人血为酒饮;有好色者,如“洪氏女”载: “歙州……有洪氏女,许嫁与鄱阳黎氏。将娶,吉日未定。ฟ蛟化为男子, 貌如其婿, 具礼而娶;有狂傲者;有背信弃义者;有仁爱者;有侠肝义胆者;有钟情者;有抗暴者;有宽宥仁恕者;有足智多谋者;有知恩图报者;有抗命者。”
但在西方圣经里出现的撒旦的化身的“dragon”,它的最先的形象是一条蛇,后来才演变成我们熟知的形象。它是一种形状类蛇的巨大怪兽,它有巨大的翅膀,能飞,口中喷火,是邪恶的形象。相比之下, 西方的龙的性格就单调得多。希腊神话中的龙都只是凶狠的守财权。《贝奥武夫》中的龙对人类怀有仇恨,残酷凶狠,易怒暴躁,有战事便高兴,对自己的威力深信不疑。真正提到 dragon 的性格的有:贪婪、要吃人并骗人。1993年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出版的《朗文当代英语词典》,309页上有一幅“dragon”表情凶狠、口吐火焰、做攻击状的插图,“dragon”一词 在 该 词 典 上 的 第一项释义是:“A large fierce imaginary animal with wings and the power to breathe out fire”(一种假想出的有翅膀、能喷火、残暴的大型怪兽。)
总之,无论是中国龙还是西方龙,形象上都有相同之处,即都有蛇的形象。
三、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文化内涵
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龙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具有神秘的色彩,代表着正义的神的形象。在中国,龙的主要职责是在玉皇大帝的布置和安排下施雨和镇守江河湖海, 雨量、施雨时间及地域都有严格规定, 违者必受责罚。另一种说法则是,龙是玉帝的孩子,是掌管凡间的各种事宜的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真龙天子”。中国的龙体现了中国人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最重要的是,龙的精神是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也是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龙能代表和象征中国的原因所在。
在西方,它是一种无恶不作的怪兽,指的是以上帝为敌的魔鬼与邪恶势力,一般带有恶毒、凶狠的意味,是恶的象征。在1918年,在俄罗斯的彼得堡纪念十月革命一周年的游行队伍中☿,俄罗斯人就用“dragon”和双头鹰象征被推翻了的沙皇制度。在西方,多数情况下,龙与毒蛇等同, 总是受上帝诅咒。龙与上帝开战, 战败后被逐出天堂, 打入地狱。圣经中有龙与Michael和George 打仗的记述。密尔顿的《失乐园》把 Satan 如何与上帝争雄、如何战败、如何被打入地狱火海、如何企图复仇写得有声有色。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类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跨文化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是体现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定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性的特征的完整的复合体。每一种文化都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龙”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中西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亦是不同。中国代表着正义的神的形象;而在西方的龙却常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然而,中国龙并非都是善良的,西方的龙也并非都是邪恶的,对于龙的深层次理解,则需要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