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化学课堂中有效使用“导学案”研究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的尝试。“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活动,多一些体验,多一些展现,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知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讨论合作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下面谈谈农村中学化学课堂中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收获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课前有效的预习
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学习。因此可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发放,在上课前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指导学生课堂有效的听讲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 ☻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整节课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三、指导学生课后自我反馈
导学案的当堂检测试题是对学生一整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查,学生可以通过®测试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是本节的基础知识不过关,还是不能将基础知识拔高化,然后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方案。另外,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播,还可对重要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以便后续学习时使用。
四、导学案的编制要点
我们化学导学案从内容编制来说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把这节课将要讲的知识点明确的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这节课有明确地认识,能很好地把握这节课的内容,预习更有针对性.
☿ 而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表述语言要简明浅显,可操作性强.导学案的最终对象是学生,表述语言太模糊、深奥,学生不容易读懂。譬如说:“通过……使学生掌握……”,“通过……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增强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渗透学科素养或科学素养”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教的目标,要转变为可操作性强的表述方式。尽可能使用“记住”、“会运用”、“能说出”、“解决某问题”等有明确可检测的学习要求
2.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复习上几节课内容,让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很好的查缺补漏。二是预习新授内容,通过典型化学情境,让学生有条理性的进行预习,展开讨论.我们在讲必修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这种元素消除陌生感,可以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含氯物质―84消毒液和洁厕灵这两种日常用品。
3.引思导学:通过上一部分的预习,学生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而“导学案”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中可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增加“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유、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知识拓展等)。
4.随堂检测:这是一个检测学生预习效果的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讨论,使各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提高整体参与性、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向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对于知识拓展与拔高训练要回归学科本位,突出学科特点,形成学科能力。对于化学学科,只有把化学问题放在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去启发思考,使化学学习真正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例如,讲解了金属的性质,让学生体会人类金属使用发展史为什么先是铜器时代而后才进入铁器时代,这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很大联系。
5.作业评价:针对学生讨论的问题,我们设计了部分练习题,通过练习,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点。要体现“建构性”和“开放性”。对于易错、易混、易漏的内容可设立陷阱,故意让学生产生失误,。有了惨痛的教训记忆会深刻,学生也能在尝试错误中建构知识。个别问题要有挑战性、开放性,答案并不唯一,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容易引发认知冲突。
6.学习体会: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完,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一环节,及时总结,自我检测。
五、导学案的使用要点
“导学案”实施的几个注意点
1.教师要做好“导学案”的使用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及其它教具辅助教学,要适时、适度、高效。要很好地处理“学案”与“多媒体”的关系。如:导学案中出现的内容多媒体就没有必要再展示了,这样就会出现资源的浪费,同时浪费太多的时间,除非是特别重要的、需要引起学生特别注意的内容,或是方法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取而代之是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台,多线程地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解题思路,使课堂节奏变得紧凑、气氛更加活跃。
2.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放有收: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讲解,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但对于练习中的规范性、格式性要求要强调到位。同时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学生在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每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每周对于疑难问题要重现、回顾;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六、“导学案”实践的反思
1.“导学案”的使用产生了诸多的积极意义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知道怎么学、学什么,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提高了学习效益;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提高了备课的针对性;课堂上学生知道讲什么、怎么讲,课堂成为学生尽情发挥,张扬个性的舞台。
2.现阶段“导学案”使用存在不足
学生、教师心理准备不足,还不能完全放开,不能较好地融入角色;学生手头可供阅读的文本不足,获取知识途径单调;“导学案”实施制度化程度不够,容易导致变相地增加学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