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战略
一个 ☻民族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本文试从现代化建设切入,对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战略的关系及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各位方家。
一
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化(modernization)一词,本出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欧美,主要用指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后来,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也在逐渐更新。关于现代化的确切义虽在学界至今ฐ仍有争议,但大致认同其至少应当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内容,覆盖到了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结构、科技教育和国民素质,等等。然而,由于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不平衡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负面因素。这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也有集中体现。例如: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家庭伦理走向消解,甚至出现一些道德败坏、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极端现象,严重破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上述消极影响的存在,迫使人们不断地反思历史与现实,并试图从思想领域寻找克服这些危机的出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加大力度。2011年10月,党中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列为党和国家奋斗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一系列战略方针。201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召开,其中对文化体制、文化开放及文化市场等做出了更为明晰的规定。因此,我们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或继承,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构建起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强国战略。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因其曾与封建政权的联姻而为国人所诟病。然而,儒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并非王朝专制的殉葬品,其思想价值依然是当今社会秩序所皈依。首先,孔子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仁爱之道,有利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其次,孔子儒家思想修己养性、内省自律的道德准则,有利于现代人完美人格的塑造。孔子提倡内省、修己,主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2]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人人都按崇高的道德法则修己内省、严格自律,培养自己完善的理想人格,那么社会风气必得优化,社会道德必得提升。第三,儒家文化崇尚和谐,主张天人合一,有利于现代生态保护、化解生态危机。要之,儒家思想不仅有助于人的内心、人际之间的和谐,而且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怀,能够提高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从而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主要文化保障。
二
从儒学关注现实的角度看,儒家思想的发展首先应是基于现实界不断对人类自身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问题和新挑战而做出的回应。如前所述,中国历史上每一时期,孔子儒家思想都有对前代的继承和特定的时代内涵,继承什么和有何创新,皆源于对每一时代新要求、新问题和新挑战而做出的回答。可以想见,当代中国儒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这种现实的回答。
从儒家思想关怀生命的角度看,儒学又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关核心的学问。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提出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强国战略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显然,这与儒家学说道不远人、不为神役,不为物役的人文内容相一致。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在中华民族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大力发展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且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这是时代的挑战,是历史的机遇,也是当代社会赋予的一种责任。
在了解国情、世情及儒学人文情怀的基础上,笔者以为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儒家文化在近期的发展至少应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说;二是儒家思想与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在《论孔子的中和之道与当代温和主义》一文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由于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而具有了中国特色,其中特别吸收了儒家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思想,又说:基督教在西方是主流信仰,传播于世界各地,影响人口最多,拓展之势甚猛。两❤种文明历史背景迥然不同,思想差距甚远,相遇之后发生过不少冲突,至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隔膜和矛盾。但如能平等对话、相互理解,也会发现两者有较强的互补性,彼此若能取长补短,将对人类文明转型,构建和谐世界,发挥重大作用。[3]显然,这种多元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结果,不会是一种文化压倒另一种文化,而是一种双赢和共赢。
总之,儒家思想积千年之东方智慧,蕴含有丰富的可供现代中国抑或当今世界汲取的文化资源,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魅力。党和国家所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既顺应了现实的要求,又体现了这种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更为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已经在为我们提供思考的方向和一些有价值的理念。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儒学新发展还会太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