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壶写禅 以器度人——范泽锋先生的禅艺行修

时间:2024-12-26 03:11:5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与泽锋相识已近十年,也曾数次执笔为其写些琐碎文字。❅今再次执笔撰文,却总有些无从下笔之惑。此方困惑原因在于,泽锋的十年实在太令人惊奇。惊奇到我拙劣的文字,已经有些难以表达。

古语有云:十年磨一剑。对于泽锋来说,磨剑的十年更像是一场修行的旅程。在修行的路中,以体与悟的姿态,禅与艺的语言,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意蕴悠长。如今在我的眼中,泽锋更像是一潭幽静碧波,有着无欲则刚的格调,有着上善不争的宁静,亦有着容流纳川的胸怀,也许这就是一个智者学禅的善果。

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于生死轮回之说亦是淡然一笑。直到数年前,看到泽锋的禅艺系列作品时,那一种由紫砂呈现出的⌛别样的宁静祥和,让我对于禅佛有了一种心จ神的向往。于是慢慢的也跟着朋友开始学禅论道。数年学禅,内心经历了许多曾经不可想象的剥离和蜕变,渐渐体会得一些无所着落的轻安和自在。然而,仍不免兜兜转转,在情绪的海洋浮沉起落,回头发现,修行原来也是千回百转的坎坷旅途,事关、情关、生死关,纵使看得破,也未免透得过。

我不知道我的学禅之惑泽锋有没有经历,但我却能透过他那双越Ⓐ发澄净的眸子中,得到些许答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的眼中流露出的神思,有着一份年少时的笃定,有着一份意气风发的坚毅,亦有着安然静立的随和。一份笃定,这是对于他对于紫砂的情怀;一份坚毅,是其对于艺术不舍地追求;而那一份随和,是对于名利等身外之物的淡泊,也许这就是学禅的善果。

曾经我一直怀疑一个人是否真能圆熟于儒释道之间,尤其是,通透于艺术的高蹈和禅者的静默之间。在我看来,艺术,需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心灵;而禅,却是要消融这一切执取分别,哪怕所执的是善和美。艺术,往往在极致间方见大美;而禅,却最讲求中道与圆融。艺术在幽微处见深远,禅则在起伏中求泯然。直至最近,看到泽锋先生的新作《记忆依人》和《记忆依旧》,我突然就释怀了。毫不夸张地说,我真正的在泽锋身上看到了以壶写禅、以器度人的紫砂风光。

紫砂茶具以素面素心的姿态出现,有着返璞归真的极简要义,又有着含蓄内敛的禅学修为。于是乎,其慢慢的在深受禅学影响的僧人和文人之中开始盛行,随后又由文人传播推广,成就了今天紫砂茶器之首的美誉。 可以说,紫砂与禅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内涵,也有着极其紧密的内在联系。我们常说禅茶一味,那么禅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禅是脱离知性之外的存在。作为禅的外者,你只能体会到禅在客观世界的投射;作为禅的内者,你和禅是合一的。总之说出来的就不是禅。但禅亦是有特性的,宁静、淡泊、清幽、无争等等这些都是禅的标签。在当下的诸多所谓的禅意紫砂的作品中,这些标签无处可寻,更多的是一种噱头与功利。

在我看来,紫砂的禅意并不仅仅其外在的表现,形而上的表现只是随波逐流的器皿,而简单刻一段《心经》或是禅茶一味,其味道更是永远不可能一致。禅是精神层面的表现形式,好的禅意作品,给你的是一种宁静祥和的感受,是一种若有所思的感悟,这才是禅意紫砂的精神所在。而若是其又能带来独特的美学享受,有着别样的文化情怀,那么禅与艺的结合才可谓之完美。

对于《记忆》系列作品,我的第一印象是此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创新理念。然后慢慢的我似乎又看到了传统的回归。艺术的本源其实亦是一种轮回,就以紫砂而言,从早期的粗犷到明代的简约,从简约又走向清早期的繁复,又从繁复走向多样,前几年涌现的现代主义和印象主义也成为紫砂的一种语言,而泽锋先生的两件作品我看到了新时期的极简主义的回归。其以均釉火钵为创作主题,在创作中又融合了明代家具的风格元素。在传统的钵形结构上,巧妙地运用极简主义的思想,将减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从壶体之中抠出壶把。巧妙的圈形把,恰如明代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圈椅扶手,也暗合了艺术的轮回本源。空与实也形成结构上的对比,更流露出空及是实的禅学意蕴。整器把美学、禅学、功用、完整地融合在一起,匠心独特,意味悠长。

禅无法用语言和器物来体现。所以不用刻意表现禅,却在表现器物的同时流露禅。这才是禅艺的精髓所在,禅艺紫砂亦是如此。正如某位高僧所言:对于艺术的表现,真正行深般若波罗密的修行人,对于事物的体察也必然更为精深入微,只是,这一切不在念头上,而是疏疏朗朗,如花来衫上,影落池中,自然呈现,不舍不取。

当我在灯下草草起笔,重拾初心,其实已然有所领悟,落了言诠。不知不觉开始期待再见范泽锋先生时,我已于今不同。相信那时,会更有种默契悠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