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促进人发展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4-12-26 03:05: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对马克思交往理论进行探索发挥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基于交往理论基础上构建的交往体制更加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本文主要阐述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今时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贯彻和实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交往理论为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客观要求。

1.马克思交往理论为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马克思提出的交往理论对交往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与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中,人的发展通常可以总结成从“人的依赖”到“物的依赖”再到“自由个性”这三种不同的形态。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来讲,人是指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人,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同时包括需要、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不仅如此,它还是人的社会交往的广泛性与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除此之外,它还是人挣✌脱了由血缘或职业分工到交往范畴的有限格局,而是把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更加广泛的领域。现代化大生产可以说是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包括生产力基础、现代市场经济以及逐渐社会化的占有方式,它们一起建立了现代社会多种交往关系的构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条件。新时期下,市场经济的开放化发展为人在某种社会关系下提供了表现自我以及提升自身素养的机会,这样一来也就实现了在多层面交往中建立更加丰富与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而争取到足够的自由发展机会与条件。然而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人往往会受制于商品货币关系,使得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借助物来表现和明确。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从属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物化的社会关系,而人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受利益所趋而将信誉、良心等都出卖,造成了人大部分过于重视利益而忘记了人的本性,万事以钱为中心。然而该阶段却是人们在迈向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站在本质的角度上讲,该物质基础依然在马克思所阐述的“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形态范围内。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进步之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立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观,它的最终发展目的实际上就是批判物本发展观,并将人与社会从单方面的关注经济增长中转移到关注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十八大”是社会发展由“重视物的发展”到“重视人的发展”转变的重要标志,这次会议提出要切实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以人为出发点来实现科学的人的总体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的中心都是“人”。而以人为本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包括平等对待群众的权利,任何时刻都以群众的利益为先,切实贯彻党和群众紧密相连等,而这也是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的重要表现。长时间以来,人类都在不断的追求一种大同社会,之后转变为和谐社会,而这同样也是马克思所期望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类型ღ。但是,不论是哪一种社会的建设,都必须要借助“人”的力量,最大限度的调动起“人”的丰富实践经验与智慧,从而汇集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以人为本的最重要内涵就是将人作为一切的根本、出发点以及中心,并以人为最终的服务对象。对于任何一项社会交往活动而言,都要确立人的社会地位,尽可能的将交往环境调整到最佳,再次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服务于人的总体需求与多方面发展为最终目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很长时间以来,马克思都特别提出在研究人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实践中的人作为研究对象。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人类的不断进行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向广大人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生活资料。

2.马克思交往理论为当代人如何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

2.1树立科学的交往实践观,培养我国交往主体现代性的交往意识

近些年来,信息化、数字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扩大了知识扩散规模,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还促进了社会管理方式的调整与结合,从而使得国际中大部分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统一。与此同时,信息化、数字化的交往形式也在快速的促进着人们交往实践行为质量。在信息化氛围日渐浓郁的新时期下,并不仅仅是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所有的个体都扮演着交往实践主体的重要角色,共同使用国际区域中的已有数据、理论成果等。多极化主体交往过程中,人不仅扮演者现代化建设的动力角色,同时还扮演着客体的角色。要想构建符合当今发展需求的社会交往方式,就必须要首先建立开放化的社会交往观念,同时也应注重对交往主体资质的培养问题,从总体上增强人的自主能动性与人的互为主体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对个人的自主性、开放性以及创新性发展提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发挥出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以此来实现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培养主体的整体素质。不仅如此,人们还要建立交往主体的信息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了解相关的社会交往法律规范与标准,以此来约束人的会交往活动,从而提升社会交往素养。

2.2努力提高公民对内对外的交往能力,参与创新当今社会人们的交往规则

信息技术水平时间提升的新时期,人的交往实践行为实现了质的发展,并时时都处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大环境内。新时期下的世界特征™主要表现为:国家之间经济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所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众所周知,在ผ经济全球化中,资本占据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所占据的地位与所发挥的作用是各异的。这些国家之间往往会存在一种不平等的交往关系,最终制约了人的发展。因此,全球化参与者应以对话或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建立对话机制,在交往规则的建立过程中占据平等的地位、拥有相同的权利,以此来建设相对公平、公正、科学的全球性范围内都适用的交往规则。这些规则涉及到了国际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三大基本范围,同时还涉及到了信息世界的规则,以此来实现全部参与交往发展主体的同等权利与发展机会,进而从整体上实现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3.结论

为促进现阶段我国人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交往实践观,培养我国交往主体现代性的交往意识;努力提高公民对内对外的交往能力,参与创新当今社会人们的交往规则;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调控,构建我国社会和谐的交往体制和机制;积极参与全球化,为我国公民开拓出世界性交往的新道路。

(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2]任平.交往实践的哲学一全球化语境中的哲学视域[M].昆明:云南♛出版社,2003.

[3]范宝舟.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