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
【摘 要】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设计一个全面、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学生资助运行体系,可以公平、公正地分配资助资源,真正实现学校资助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学生资助;认定标准;资助体系
2007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实施新的学生资助体系,该体系的实施在目前已经取得巨大成效。该资助体系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是由于该政策体系出台的时间略微仓促,在政策的设计上还考虑的还不够全面,再加上我国传统之下的资助环境和心理观念的影响,该体系在近几年的实施中也暴露出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现行高校学生资助运行体系概述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由最开始单一的靠政府统包,再到由政府、社会、学校、学生个人等多方共同分担,形成了以多种主体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奖、贷、助、补、减”五合一的综合资助体系。目前,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②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③国家助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④临时困难补助制度;⑤减免学费制度。
二、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现行资助运行体系中资助的经济性强
虽然我国建立了“奖、助、贷、补、减、免、勤”的助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是这种体系主要借助金钱的方式对其进行物质资助,从而使得这种体系带有外在的单一性以及物质的片面性,注重经济资助,忽视心理救助;注重经济资助,忽视能力扶助。
2.我国现行资助运行体系中资助的价值性流失
学生感恩意识弱化,与资助初衷相悖。很多ฎ贫困生所得经济资助更多地不是用在学习和生活中,而是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如请客、买化妆品、旅游等等,没有达到资助目的。另外,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加大,学生受助面的扩大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受助政策的曲解甚至麻木。
3.我国现行资助运行体系中资助认定缺乏标准
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对贫困生的认定也大多局限在对“贫困生”概念的定性描述上,主要是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法看似公平,实际上还有很多漏洞。
三、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运行体系
1.构建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环节
政府贫在困生的定性工作中起关键作用。政府可以结合学生所在生源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否孤残子女、烈士子女、自然资源状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认定,建立全国统一且联网的资助数据库,保证资助数据能够在基层组织、学校、银行和政府各部门之间传递畅通,逐步实现贫困生可以在网上进行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实现资助工作的阳光工程。
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可采取定量方法,发挥校园一卡通⌚的作用,定量地考察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以此作为认定的重要参考。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学校相关机构人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制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核实。
2.完善“三维一体”的资助模式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与深化,在高校学生资助方面应致力于构建一套学生资助的社会化、网络化的系统工程,加快完善“三维一体”的资助模式。
政府是学生资助运行体系的核心,处于领导和指挥地位,应该发挥其政策、财政方面支持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和学校做好资助贫困生的系列工作,从物质和精神帮扶两个方面支持高校的资助基金;社会各界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下,找到其和资助高校学生系统工程的切合点,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和帮扶贫困生的资助体系;高校应从自身出发,首先要创新资助的方式与方法,关心贫困学生,做好育人工作,同时还要切实推进学校专门资助工作管理机构的构建;学生则作为资助高校学生系统工程的中心和接受对象,应该发挥自身主动性和能动性,努力拓展知识与能力,自强不息,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3.构建循环的学生资助反馈机制
学生资助效果的反馈机制指的是,用哪种机制向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管理主体有效反馈资助体系功能得以实现的实际效果。资助效果的反馈部分作为全部学生资助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反馈内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功能是否实现的相关评价。从这个评价中,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管理主体可以知道该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功能实现程度以及实现的功能与预期功能之间的差距、贫困生对学生资助体系的期望及其他同学对该资助体系的相应评价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而不断完善现有学生资助体系以及资助体系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2]刘燕杰.高校国家助学金发放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3]赵江涛.{校资助工作中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陇东学院学报[J].2012,(l):163-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