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5-01-13 21:26: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谓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自己主动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就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就会“展卷而能自通,执笔而能自度”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而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语文价值的体现。

既然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看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学好语文教学的基础。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它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内在动力,兴趣还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唤起ย思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就会自觉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

课堂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触发点。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在老师的启发下,由他们自己求得答案,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兴趣也就浓。反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低,兴趣也不浓。因此,启发性的“自学提要”是不容忽视的。

2.以境引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解决教学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创设情景教学,对巩固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

3.以读生趣

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例如,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合他们水平并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报刊,寓言,童话,连环画,故事等。或是利用板报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出一些语文趣味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贵在得法。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才❥会乐于自己去学习,敢于自己去摸索,勤于与他人合作。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就应该给学生传授有用的学习之道,让学生的学习有“法”可依,学得顺利,学而有成。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步指点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慢慢树立起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1.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自学问题,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就这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最后,对于学生的遗漏问题,可以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2.习题式自学法

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时,选编习题很重要,它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显示出来,而且习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把习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习题,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除了以上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外,还可以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三、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孩子当前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1.认真听课的习惯

认真听讲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到齐全,那么学生在课堂中才能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光靠学生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老师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

2.认真思考的习惯

孔子ซ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和思考是获取知识的两个基本途径。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我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活动,是我们巩固知识、形成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学习好的最重要的基本功。

四、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学生将逐步形成稳定的态度倾向。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1)善于表扬鼓励,让学生重新拾起自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有些学生很难听到教师的夸奖,对于他们来说责备是家常便饭,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当他们取得成绩,哪怕是一点滴,教师就要竖竖大拇指,赞美之词对学生来说的确是莫大的鼓舞,对于“后进生”更应如此。

(2)注重学生特长,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发现的有心人,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信的闪光点,让他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

(3)教师要多与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空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舞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才能,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巨大动力。比如:让写字有进步的学生上黑板范写生字,把他的作业本拿出来展览;每一次习作后,挑选优秀的作品在班上范读,甚至贴进“学习园地”;让朗读得好的同学起来做“小老师”,给大家范读、领读等。

总之,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使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贵在长久坚持,不但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只有两者互不放松才能取得持之以恒的效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