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专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中专学生 道德品质 培养
【论文摘要】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的范畴,从知、情、意、行的角度概括其构成,可将其理解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构成有序的道德结构体系。本文结舍中专学生的特点,从以上四个方面论述墙养其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
曾经在美国《读者文摘》中看到一篇题为《有德才能服人》的文章,文中列举了数位名人成功的范例,归纳起来,其寓意就是“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这一原则已被众多国内外有识之士所认同。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给人们的生命赋予方向、意义、内涵。品德构成了一个人的良知,使人明白道理,而不只是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去判断是非。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的范畴,从知、情、意、行的角度概括其构成,可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组成部分。这四个要素即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结构体系。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对道德观念、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的认识,以及运用它去进行道德判断,它使人们自觉地把理智和情感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使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并具有自觉性。目前,中专学生年龄偏小,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以“小太阳”自居;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尽人意的丑恶现象又不断向他们渗透,这些都容易在他们的心中形成金钱、权利至上,崇尚物质利益和自我中心、个人主义的观念。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等情绪态度。道德情感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它在道德品质结构中起着道德评价和道德调节的作用。众所周知,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给予评价的倾向与愿望,当其得到肯定、积极的正面评价时,会更加激励他采取从前的行动;反之,如果在否定、消极的负面评价下,他的行为会受到抑制、削弱直至消失。当然,对于不正确的行为,我们给予否定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其继续采取错误行为的强度,但是当一种正确的行为也得不到肯定评价时,便会产生负面效果。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作出选择的毅力和精神,它既表现出为实现道德行为的坚持不懈努力,也表现出经常用良好的道德动机去战胜不道德的动机。面对一些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会使从前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感到迷惑茫然、百思不解。意志坚定的学生会勇敢面对、战胜这些、超越自我,意志动摇的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继而影响其道德行为,有些学生会随波逐流,渐渐把从前那些认为不正确的东西接受并形成 ☻了习惯。
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符合道德标准和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道德行为的好坏、善恶的评价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真诚、呼唤美好,所以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对道德行为的追求,但并非时时、事事都能如己所愿。一个人在他的道德情感中如果没有或少有理解、尊重与宽容,他会无视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其任意践踏。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份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它们在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具有好的道德品质应从以上四个方面努力,加强学生对正确道德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坚定他们的道德意志,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修养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晶质,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及道德评价能力的获得两方面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纪律的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的善恶评价。了解社会的好坏及美丑标准。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力求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说教方式,要记住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绝不是过去生活在单一环境里的孩子,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接触空间和活动范围。因此,☤应该尽量采取寓教于乐的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手段。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竞赛等方式将原本抽象、概括的原则及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使这些原则、观念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植根于他们的头脑之中。上升为理性认识。针对一些典型事例,要抓住教育时机,创造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道德知识对这些事例作出判断的机会,逐渐使学生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道德评价能力。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决定着人们在进行道德评价或决定自己行动时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在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体现。自尊感、荣誉感、友谊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感、爱国主义感等。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应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寓理以情、再晓之以理的教育引导,应该在学生中形成、发展起健康的道德舆论,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陶冶学生,以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ก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感,才会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感产生促进作用。所谓“育人无小事”,就是要求我们每天要从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起做到“春雨润物”。
三、道德行为的训练。中专生的道德品质是由他的道德行为来体现的,因此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一是要让学生了解学校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如通过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讲解、学习、练习等各种教育活动,通过外部的舆论导向,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技能和方式,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行为的强化阶段,即通过一定的外部因素介入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二是依靠学生的自我评价,分清什么是符合道德的行为,什么是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培养学生用良好的道德动机和愿望去指导道德行为,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道德行为的内化阶段。学生具备这种能力之后,即使在没有外界的强制、约束下,也会自觉地按照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评价他人的行为。
四、道德意志的磨炼。道德意志是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环节。坚定的道德意志可以保障道德行为的持久性、经常性。但道德意志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得到来自于自己和他人的肯定与强化。通过强化榜样作用的力量和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道德行为的实践去实现。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了解。鼓励学生去追求、向往,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实践中培养起学生的道德意志。
五、培养学生坚持在实践中自我修养的能力。这是道德品质培养的高级阶段。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必须以社会实践为途径,坚持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
第一。培养学生认真自觉的修养。“吾日三省吾身”是中国古代曾子所提倡的。其意思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诉讼。有的学生只能批评别人。不能批评自己。更听不进别人对他的批评,甚至对别人的批评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往往把坚持错误同有主见、自尊心强等同起来。认为承认错误会被人瞧不起。针对这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认识上的错误。认识到只有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行为才会进步,才能利己利人,才是聪明的态度。
第二,要教育学生存“慎独”之心。慎独,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隐蔽之外,别人不易发现之时,微小之事更能显现出人的灵魂,高尚的人在无人知晓时更能做到谨慎、遵守道德。有的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做出一些不道德、有失人格的事情。例如,汽车上逃票、图书馆中偷书等。教师应该用巧妙的语言,暗示学生,这种作法表面上是占了便宜,其实是个人道德修养上的大漏洞,是走向堕落的开始。
第三,要积小善成大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真正完善的德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大事总是通过小事的积累来实现的,“大善”也是用那些“小善”来体现的。教育学生要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只跬步无以致千里”的精神,凡事从小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校教育同时,还应该关注社会的各种思潮。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将自己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主动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学生家长建立起经常的、面对面的沟通链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具有竞争、开拓、创新观念的现代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