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关键点
最近听了沈阳师范大学景敏老师的《教学改革与高效教学》课程,收获很多、感触颇多。景敏老师通过很多生动的案例,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懂得作为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把育人、育志、育德、育美作为☼终极目标,时刻记住教育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要求,育人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改革要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正确设置课堂教学目标(终极目标)
目标决定过程及效果。现在我们培养学生的终结目标体现为,经历一个时间段的学习,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留下的印记(变化)。以往我们可能只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培养,而在新的目标体系中情感目标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次,我们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确立认知目标。其中包括:①知识、技能;②思想方法(认知策略);③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等能力)、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等,合理地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它们在同一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完成。我们要处理好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的关系,认知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情感目标正向积累ข;情感目标有效落实,也会促进认知目标的落实。
二、懂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目标)
凯洛夫根据统觉理论,把学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理解、巩固、运用。以此为基础提出六段教学法:组织、复习、目标、讲授、巩固、作业。加涅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提出教学过程九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如果学生自行满足某个阶段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省略该阶段。根据学生认知、学习、应用的过程我们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包括教材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等。师生互动方式包括:接受式、自主探究式、交流合作式、动手(社会)实践方式等。要把传统的学法、教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倡自主性学习,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起“导”的作用,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三、重新思考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教学结构与形态)
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一般包括复习准备、新知生成、深化理解、反思小结、布置作业等过程。现在的教学是谁提出问题,谁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教学的基本形态。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多半学生缺乏自我意识,没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一直处于“盲从”地位,教学效果谈不上高效。现在教师课堂教学在提出问题时,特别是在提出✉那些引导新知识生成的问题时,就不能仅以提出问题为目的,更要展示提出这个问题的指导思想,进而把引领学科发展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仅以解决问题和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过程为目的,更要展示解决问题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策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把问题解决过程留给学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情感和学习兴趣。但要注意,这一过程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学生学会批判质疑,掌握学科发展的思想方法。但有时候,问题解决认知需求超出学生现有认知发展阶段的,需要教师做出判断,是否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进行处理。面对生成性资源,需要教师冷静思考,不妨和全体学生一起思考,共同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过程目✞标与终结目标高度一致,才能体现高效教学。
同时景敏老师讲了几个典型的高效教学的案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杜郎口”模式,也称为“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课堂类型又分为三类: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模式要求:教师讲解≤10(分钟),学生自主≥35(分钟)。通过学习我一直在思考,这种模式能否引入我们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先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预习效果,课堂上展示知识与技能,团结合作地学习。教师能真正地把握全局,对学生起到点拨、引导、提高的作用,真正的做到高效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发展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引导自己向前发展。作为我们教师也是一样的,我会时刻谨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并不断地学习和探求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