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有害生物灾害风险与防范对策
前言: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北西部,太行山东部,华北平原中的海河平原(河北平原)之上,全境为海河流域。辉县市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红薯、谷子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麻类、药材、烟叶等。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是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河南省最大的食用菌单品种种植基地。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上,多次遭遇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
上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小麦吸浆虫普遍发生,严重田块产量不足百斤;八十至九十年代,九十年代中期的小麦赤霉病爆发,全县小麦严重减产,同时由于小麦产品中混杂大量感染赤霉病菌的病粒,小麦品质严重受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小麦条绣病、白粉病混合流行,重发生田小麦产量损失三成以上;九十年代初棉铃虫持续爆发,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降;ม九十年代末甜菜夜娥爆发造成花生、大豆、中草药严重损失。
进入二十一世纪成灾率较高的病虫害有三类:一是迁飞性害虫。2003、2007粘虫暴发,造成万亩玉米被吃成光杆,2008年地老虎暴发造成千亩玉米苗被吃光不得不进行改种其它作物;二是土居性病虫。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稳步提高,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小麦根部病害越来越突出。三是新出现的病虫。小麦霜霉病、小麦胞囊线虫病、玉米疯顶病、玉米褐斑病、玉米顶腐病、二点委夜蛾等新发生的病虫害,在局部田块的部分品种上都曾造成毁灭性危害。
1.农业有害生物成灾因素分析
导致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形成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害生物本身
一是当地存有的有害生物群体积累到一定数量,突破自然制约因素的抑制而成灾;如小麦吸装虫、蛴螬、小麦胞囊线虫、小麦全蚀病等即属于此类;二是外源性有害生物侵入,恰遇适宜寄主作物的易感期,而本地天敌又不能有效制约其当代的群体数量而成灾,小麦条绣病、粘虫、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即属于此类;三是包括品种更替、转基因作物推广、化学防治等在内的环境胁迫选择,导致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变化,次要有害生物上升为主要成灾种类。棉铃虫为害玉米、大豆,玉米褐斑病在某些年份暴发,麦田泽漆、节节麦等杂草上升危害即属于此类。
1.2ฎ农作物布局弊端
一是单一的易感病虫的农作物品种大面积种植,一旦有大量病虫源传人,极易引发灾害性损失,如小麦条绣病、赤霉病、玉米褐斑病流行;二是农作物栽培管理不当,如小麦播期偏早、播量偏大、氮肥过多等,导致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侵染早,危害程度加重。
1.3特殊的地理环境
一是4-5月份西南暖湿气流易携带条诱病菌侵人我市,威胁小麦安全生产;二是沿太行山强对流天气频发,极易导致粘虫、地老虎等迁飞性害虫随气流下沉降落我市;三是我市蜜✎源植物丰富,为粘虫补充营养提供了机会,易诱发其滞留危害。
1.4整体防控能力不足
现有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留守群众的防控意识滞后,主动防控病虫害的意愿不强。加上防控技术和设备落后,缺乏应急防控组织和队伍,一旦暴发病虫害,损失巨大。
2.农业生产面临的生物灾害风险分析
根据我市农业生产上经历的生物灾害案例,结合影响生物灾害的成因和农业生产实际,未来我市农作物仍将面临较大的生物灾害风险。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害生物分析
尽管我市植保部门对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已经开展了多年的调查研究,但受技术和手段限制,一些重大病虫的深层次规律我们尚不掌握。受日益活跃的农产品贸易影响,新病虫侵入的几率增加。经过多年有针对性的有效防治,次要病虫上升趋势明显。突发暴发病虫成灾频率增加,并且一旦成灾即造成重大损失。我市气象条件、农作物布局以及农田土壤环境适宜于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总体来看我市农业生产上出现生物灾害的风险极大。
2.2地理环境条件
我市西邻太行山脉,夏秋两季强对流天气较多,粘虫、地老虎、棉铃虫、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等迁飞性害虫极易随下沉气流降落我市。淇河、百泉河、刘店干河、黄水河等多条河流贯穿我市,利于杂草种子、根腐类病原等随水流传人。八里沟、万仙山、百泉湖、白云寺等著名风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风险增加。
2.3预警应急能力
目前我市仅有专业★病虫监测人员人,平均每人负责近万亩耕地,监测对象多达百种,加上基层测报人✡员多年未进行技术培训更新,应对难度大;在病虫害监测设备上,无法有效覆盖全市农作物;应急防控方面,缺乏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应急防控组织和队伍,一旦暴发有害生物,很难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农作物因有害生物突发而成灾的风险极大。
3.防范农业生物灾害的应对策略
鉴于辉县市农业有害生物成灾史根据既往的成灾原因和未来潜在的风险,为确保我市农业生产安全,降低有害生物成灾频率,应重点完善以下应对措施。
3.1重视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
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影响大、一旦发生成灾频率高、新侵人的病虫害,如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条绣病、根部病害、玉米頂腐病、棉铃虫、玉米螟等,掌握病虫自身的内在规律,并依据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2科学分类,分级管理农业有害生物
逐步建立有害生物成灾风险分析评估机制,依据成灾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对包括粘虫、小麦条锈病等在内的存在极大成灾风险的一类病虫,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立即扑灭;对具有潜在成灾风险的二、三类病虫,要建立严密的系统监控机制,抓紧开展研究,储备相应防控技术,以备不测。
3.3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监測预警防控体系
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科学布局监测和应急防控站(点),合理配置监测防控设备,逐步建立监测防控人员技术培训更新机制,提高监测准确率和应急防控水平把突发生物灾害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3.4抓紧组建应急防控体系
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留守管理农作物的群体以妇女和老人为主。鉴于农业收人在农村户均收人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下降这一现实,留守群众对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已无主动性。只有抓紧组建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强、防控装备好的应急组织和队伍,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确保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