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时间:2024-12-27 00:41: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1.1对天然林的超负荷砍伐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而天然林的长期超负载砍伐,导致天然林质量与数量急速降低,森林独有的生态环境以及森林生物结构遭到严重的损坏,减少了天然林自身的病虫害控制能力,进而造成大量的森林病虫灾害的出现。

1.2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多

近年来,人工造林面积有很大的增长。充分地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对木材的大量需要。可是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却发现森林病虫灾害也逐渐严重。其发展✄趋势与人工造林面积,有着同步增长之势。特别是人工造林多为单一树种,此类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故只要有成灾病虫害的进入,在短时间内,势必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爆发,从而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全球经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随着全球经济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森林成灾病虫种类传播速度逐渐加剧,松针褐斑病、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重大病虫害,最初均是从国外流入,而正是由于部分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引入,以制约虫灾发生初期,全国相关林业部门尚无法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形成系统的病虫害防治管理。

1.4长期以来化学农药使用不恰当

从出现森林病虫灾害以来,大部分人只看眼前的利益,盲目地依靠化学农药,尽管在一定时期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可同时也杀害了大量的天敌,推动了病虫害自身抗药性的提高,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从保护我国及本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

2.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地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展,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当前,国家级中心预报点体系是建设的重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技术手段的提高,应达到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仪器设备现代化,让测报和监测能力可以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

2.3加大森防科技含ค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必须有科技的支持,关于本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情况,防治措施必须进行改进。

坚持做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条件下,造林应坚持适时适树,运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落实集约经营和工程造林等林业措施,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林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早期预防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升林分自然抵卸病虫害的能力,找到一个病虫害防治与林业生产协调发展的方法。

2.4提高林木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传人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按照检疫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和技术性强的特点,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目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升源头管理。加强产地检疫是重点,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无法设站检查和其它公路又少有检疫检查站的条件下,产地检疫应该提高。应提高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加工,仓储,销售单位及花卉,果品,苗木等生产单位的管理,阻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路径。二是提升《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推动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支持和理解。三是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可运到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还应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2.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增加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基础是提升资金投入,针对☑因经费投入不够,每年大约有100万亩森林病虫害未得到有效防治的状况,今后必须持续增加投入。

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

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

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因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到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