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种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对于世界、星体的了解更加深刻。为了能让孩子们跟上社会科技发展的步伐,孩子们的各个教育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就拿中小学教学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们,记忆力强且不会在时间的长河里遗忘;不仅仅如此,从社会犯罪现状和影响犯罪的因素(如心理、年龄等)等方面来看,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预防犯罪来说作用很大。而作为涉猎范围广泛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各个教学阶段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是孩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自然科学学科中美育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并把这种美发展到自己的整体素质中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美育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美育教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式的一种,也称为美感教育或者审美教育[1]。美学教育的目的和落点就是人性与人格的完美结合,也是现代教育观念的形象诠释。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要从其自生生ง存发展出发,让性格完满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的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得大众,这正是审美教育的完美体现。审美教育主要有能动性强,能够怡情养性等特点,它是通过引起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出他们内心对美的体验,并通过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
三、自然学科科学的内涵
自然学科科学是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科学的总称,它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空间科学、天文地理科学等学科。自然学科科学的教学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如在小学教学阶段,主要是了解天文学中关于天体的基本知识,简单认识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实验的工具;在中学阶段,可以了解到物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或者化学中物质反应的缘由或者是地理科学中关于地质运动等方面的知识[2]。
四、美育在自然学科科学中的运用
现今,为了让孩子能够很好地跟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ฌ步伐,家长们总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他们报上各种辅导班、艺术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孩子们感到反感、恐惧甚至是厌恶、恶心。其实在孩子的各个教学阶段都是有适合其年龄、心智的教学课程,但是家长们的这种方式总是在揠苗助长,让孩子们对本来充满艺术之美、科技之美、创造之美的各个学科的科学感到厌倦恐惧。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那么在如此情境中,如何有效地抑制揠苗助长之态,如何挽救被僵化和固定了的审美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掘呢?以自然学科科学为例,美育是有效途径之一,这是有依据的。
首先,审美教育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依据:春秋时期的庄子在其《天下篇》中倡导判天地之美,折万物之理,到近代的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人们的心中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次,在教育理论方面,许多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们,都对审美教育放进日常教学这一方式进行了肯定。因为,他们认为,美育是以尊重学生心理和智力发育为前提。用各种活泼有趣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潜力,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进而促进人格的完整。
最后,在近现代教育中,不管是教育✫理论上还是实践教学中,都能看到审美教育的影子。例如,在物理课上做自由落体试验;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列举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地貌;在生命科学中做植物切割、显微镜观察等活动。这些生动形象的课堂讲解,户外采生的切身体验,有趣便捷的实验,氛围良好的师生交流等等,都是审美教学的具体应用。因为审美教学是通过形象、立体的实物或者是生动地讲解等方式把抽象的学科科学变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具体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美、自然美和心灵美。
五、结语
在社会经济、科学知识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习的而数量而忽视学习的本质和质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教学的发展,更不符合新课标的对教学的要求。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审美教学的方式来缓解目前教学发展的尴尬境地,从而促进教学的改革,进而培养出性格相符的学生。在自然学科科学教育中,审美教育是把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与教☏学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还可以通过视、听等方式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感受,并通过他们自身的情感判断,去深刻地认识世界的内部和外部,不仅仅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对学生的负责,促进其人格完整,达到理论界关于审美教学的最终目标人性与人格的完美相融。
在现今的审美教学中,不仅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智力来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教学,还应以学生日后走出学校后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多费心血地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们的情感变得丰富,由内自外地抒发其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进一步地促进人格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