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
浅析历史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
纵观国内外和省内外关于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各国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不少经验和成果,而文章就将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出发,浅析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问题,从而为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念,这种形势下 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将有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个基本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属于心里范畴,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
(二)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
我国从20世纪后半期就开始重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继出台一些关于加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有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因此在课程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需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最关键在于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历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历史是呈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工具性与教育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一,历史知识的多样性。历史知识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包括许多心理素质教育的资源。历史教师上课☮时结合丰富的材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其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不容质疑的。其二,历史知识的规律性。历史知识包括了不同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具体规律,并进一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教师上课时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其理性意蕴对培养学生高品位的心理素质极为有利。其三,历史知识是过去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需要,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怀社会。
三、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策略
(一)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透过历史课程规律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促进健康思维的拓展
历史规律是科学,是无法逃避的理性现实。所以,对历史规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能对个性有更加理智、成熟的判断,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免走向极端(现在有不少学生把任性当个性,把嚣张当能力)。例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的内容反映的是处于剧变时期的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习俗风尚,都体现出了新的特征。我们的时代充满诱惑和迷茫,生活各个方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着、发展着,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在,我们却时常感到失落和空虚。那如何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既能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又能把握住生活的真谛不至于迷失方向,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这其中,坚守是一份责任也是一项挑战,而历史学科正为此提供经验和借鉴。
四、总结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不但对各种易发生的心理疾患起到预防作用,还能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其他学科也能起到大同小异的作用,因此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建设之中,并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