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多种形式优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时间:2024-12-26 02:14:2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教师 学生 信息技术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是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种形式,优化课堂结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使学生具备在信息社会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

中学信息技术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而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虽然有别于单纯的计算机教学,但它仍然是基于计算机运用的一门学科。这就为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学中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这点,就要发挥信息技术自身的专业优势,运用多种形式,优化课堂结构。

1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会学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强大的功能和全方位的处理能力对以前较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无不充满神奇色彩。面对计算机©,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揭开层层神秘面纱,并最终拿到进入现代化殿堂的金钥匙,是信息技术教学关键的一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非常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安排。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借助多媒体演示,结合典型事例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会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学们密切地配合。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其次是注重上机课的教学形式安排。如采用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借助相关软件组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虚拟网上冲浪等等。

2结合教材,用好“任务驱动式”教学

《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中提到,任务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2.1制定目标明确的“任务”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例如,许多《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学着做☪”、“试一试”、“动手做”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2.2制定可操作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边操作。可以明确地说,《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在机房进行。

实例一:在讲解Windows中的“回收站”时,给学生的任务是:

找两个没有用、可以删除的文件f可以教师指定),删除▲它,然后观察文件原来所在位置和“回收站”,看这两个文件被删除后哪儿去了?

对“回收站”前面刚删除的两个文件,将其中的一个文件再在“回收站”中进行删除操作,而另一个进行还原操作,然后再观察文件原来所在位置和“回收站”,看看这两个文件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操作总结发言,题目是:“回收站”的作用。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实例二:在Windows中的“画图”软件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像以往那样先讲解“画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画幅美丽的图画,而是在介绍一下“画图”的界面之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

在Windows中打开“开始按钮”~“附件”一“画图”;

用鼠标指向工具栏中的各个工具,了解各个工具的名称;

打开菜单栏中的“帮助”菜单,自学几种基本图形的画法及填充颜色的方法;

用自学的画法及填充颜色的方法画出一幅图画。

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在生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积极进行查阅、思考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积极开展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查阅、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和实践,及时帮助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的“任务”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每节课都有至少一半的操作练习时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任务太枯燥,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信息技术课程所学内容在课本上基本以专业术语的形式逐步逐条讲解,教学方法不适宜照本宣科。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课堂上,应该力求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探求新知。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本内容之间寻找切入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个性,获得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Word自选图形时,学习任务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张未来身份的名片,要求:

有单位、职务、姓名、单位标志图片。

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

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学生们设计的名片什么形状都有,很有创意。下课时学生们意犹未尽,“张工程师”、“王董事长”地叫着笑着离开教室。学生快乐,我亦开心。

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的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能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实现对知识运用的迁移和深化,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随着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实现,学生很有成就感。他们在成功中找回自信,创新潜能也得到很好地发挥。

3注重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习有实用价值,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如键盘练习时,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打开苏亚星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让学生登录,通过互通邮件的形式用英语进行聊天,学生感觉新奇,积极性很高。进行当中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一种内在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克服困难,逐渐适应,结果学生感觉到,不但输入速度上来了,而且对英语的学习也大有裨益。又如在教学完“多媒体制作”课后,把各科教师任用多媒体教学时制作的课件调到网上,让学生先观赏,然后提出要求:假如你是某学科教师,现在有一堂多媒体教学比武课,请你准备好一个课件。结果学生花了不少功夫研读相关教材,并做了收集资料的工作,制作出了具有一定水准的教学课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掌握了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而且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达到的最终教学效果就是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设计自己的作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以上实训内容,教师就可以拓展一些新的实训任务作为学生自由练习的作业,这些作业应该包括以下一些知识内容: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跨工作表引用和跨工作薄引用;正确使用“插入函数”和“函数参数”对话框进行公式与函数的编辑。根据教学实践,我们经常在本次实训课最后将学生成绩表改成一个年级的学生成绩表构成工作簿,然后提出一些新的实训任务作为学生在作业设计阶段来自由完成的任务,有的学生完成这些实训任务后流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样一个活的认知结构,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增长的是能力和素质,而这些能力和素质可能会影响其一生。

5结语

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计算机实训教学过程中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适用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Excel公式和函数的实训教学一直是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将任务驱动引入到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将复杂的问题化解为一个个简单的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我们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完成“任务”,任务只是学习的载体,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无论是设计任务,设置认知冲突,还是教师的循循善诱,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