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国家已经明确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重点,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2016年出台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对各高校和师生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细化了改革的任务措施,其中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就包括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发展历程己有近百年之久,在这期间,新闻传播类课程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之中。在当前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类课程担负起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新闻传播类课程对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势,涉及学生创业所需的较强的信息挖掘能力、符号(语言和非语言)组织能力和有效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极其重要的新媒介素养。对于新闻传播类课程来说,改革之路势在必行,理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近年来,许多专业领域的学者纷纷呼吁新闻传播类课程应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发展新理念将其与产业融合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高校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由此可见,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可靠选择。
新闻教育改革的趋势已经得到了高校的普遍认可,但关于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本身的理论研究,包括内涵、体系、运作模式、建设管理、绩效评估等仍存在缺乏明确的指导思路和有力的理论支撑等问题。鉴于此,本文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开展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总结梳理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传播类课程改革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力图形成新闻传播类课程改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促进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开展。同时,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有效平台,更能提高学生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和就业。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西方学者对于新闻教育模式的研究由来已久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尤其以美国、英国为代表,总体趋势为注重新闻业务教学、提升学生的新闻实践技能。美国一流新闻学院的课程改革大致表现出如下三个特点:第一,数字转型;第二,技术融合;第三,跨学科化。英国新闻院校的新闻教育改革则表现在对教学手段不断探索,使其更加丰富和有特色,完善学生评估方式,使其具有多样性。近年来,由于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对新闻业的影响,不少西方新闻学院开始将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理工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文理融合的思路。在新闻课程的设计上,西方新闻院校对于媒体就业市场的需求非常敏锐,其中一些院校较早开设了媒体创业的相关课程,2009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就开设了一门讲授新闻业商业模式的必修课。
(二)国内相关研究
1.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思考。近年来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是研究的重点。要在实践♂类教育的体系上分层渐进,合理利用实践基地平台,利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课内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强化(罗迪英,2015)。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院校与媒体双肩挑共同担负起培养新闻人才的重任,力争做到院校、学生与媒体三位一体的互动实效(王宏昌,2014)。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多个样本或者个案为对象,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分析当前高校新闻传播类ธ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学者以国内17所高校为样本,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认为新媒体环境下需要科学设置新闻传播类课程的体系(殷富佳,2016)。还有学者聚焦具体课程,如新闻摄影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姜敏,2013),新闻写作课程的互动教学(黄荷昱,2015)等,均对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纽约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阿姆斯特丹科技学院的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官、产、学三螺旋理论,用于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该理论认为,大学、产业、政府三方通过找到合适的路径,在保持自己独立运作的同时追求三方的密切合作,是一种创新模式。目前,三螺旋理论被广泛用于解释和运用在高等院校与产业对接的领域,尤其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逐渐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国家鼓励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创新创业,并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部分项目孵化,对创业型企业给予政策支撑等,大学、产业、政府三者在同一个体系下实现良性互动。
在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在高校的内部体系内就形成了高校决策层面、教师、创业实践平台的三螺旋定位。这三个主体的角色定位是明确的,决策层面给予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支持,教师则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创业实践平台确保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同样,在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的改革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体系离不开这螺旋三方的合力。
四、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广西区内部分院校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研,同时访谈相关专家、学者和媒体机构人员,收集来自教学、科研一线专任教师和行业一线媒体工作者的意见,对相关情况进行总结。
(一)培养目标并不强调创新创业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宽口径的人才,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当前媒体行业发展形势的多元化、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社等传统媒体和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岗位,同时具备较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媒体行业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宽口径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向的是服务各类媒体机构、文化宣传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并不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尽管如文化传播公司、视频影像工作室等行业企业与新闻类专业能力的契合度非常高,但调研发现鲜有新闻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或在该行业领域创业,他们更多地愿意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传统观念下稳定、可靠的单位或企业。尽管大多数高校不刻意强调新闻类专业学生的创业行为,但培养目标显然已经具备了倾向性。
(二)关键性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契合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从决策层面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大创项目和企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外,在教学体系中体现得最多的就是专题讲座和全校的公选课,以及强制性地要求每个专业在培养计划中增设创业创新环节。但部分二级学院对此较为难,如哲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下的专业执行起来颇有难度,文学学科下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也是如此。在调研中,部分学院只是多设置一门类似于创新创业基础的通识类课程,没有意识到专业教学内容同样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高度契合,与学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步调并不一致。
(三)专任教师对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积极性不高
据调研,大部分新闻学专任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是促进学生技能的增长,对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并未非常重视,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革新不多,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实践,课程上有学校层面的公选课就足够了。这样,新闻专业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无形中就少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即专业课程实践。在实践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广西高校多采用学生赴传统媒体实习、利用校园媒体阵地、校企合作开展宣传项目等,由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自主进行项目策划和执行的成功案例还比较稀缺。
(四)考核标准以学术能力为指向
大部分开设新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高校还是沿用传统的考核标准,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而技能的培养只在实践课程中有所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缺乏评价的指标。如许多理论性课程,专任教师还是以学生完成一篇学术小论文作为考核方式,缺少与新闻传播业界的关联。部分高校以学术型人才为目标,重视新闻类专业学生的考研成功率,因此在理论考核这方面下了更多的工夫。这样的考核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但行业新态势下的知识体系建构则是相对较缓慢的,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不到拓展,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不容乐观了。
五、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创新教学方法
结合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学生实际,改革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高校首要考虑的应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在保留原有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多开展研究性、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其实,新闻传播类的许多课程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挂钩,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如小组合作进行企业宣传项目运作、微信公众号运营、微视频团队创作等方式,均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任教师在结合案例讲述重要知识点的时候,多选择新媒体领域的创业案例,如部分知名新闻工作者辞职后运营个人微信公众号的成功个案就不在少数,在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创业成功者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行业从业资历和资源,加上创新创业能力,才造就了如今的成功。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认清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有紧密的联系,拓宽就业的思路。
(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如今各类基于移动互联的应用逐渐被高校吸收为教学资源的平台,如慕课网、微信公众号、校园APP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对此类平台的接受度和应用度是非常高的,开发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例如,由学校层面统筹并给予经费支持,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新闻传播类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制作系列微课,让新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信息耳濡目染;教师注册并运营师生交流专用的微信公众号,用于课程知识的疑难解答,或向学生推送值得深度关注和阅读的媒体行业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摸索后,可以由一位专业负责人牵头组建项目小团队,学院给予人力和财力的支持,用于小团队编写新闻领域创业成功案例的教材,用以辅助日常教学,这是教学资源非常好的补充。
(三)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调研的全部高校均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用于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团队起飞,部分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大学生投入创业。除了學校层面的措施,新闻学院还应做出更多努力,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的教学和实训资源,为新闻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的机会。例如,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在校企合作中,与广西僚家香火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将公司承揽下来的企事业单位宣传项目交由学生实施,由高水平的实践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增长创业一线的经验。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以在进一步完善创业街的基础上,与部分社团合作,以服务外包的形式,让新闻专业的学生负责社团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活动组织,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更能让他们体验从零开始的创业经历,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四)构建适配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修订后的一大特点就是为学生创新創ต业提供制度支持,如提出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同时还鼓励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这都为立志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也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导向。在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可以做一项成果算两次学分的尝试,例如,在微电影策划与拍摄课程中,学生完成了校企合作的微电视拍摄工作并产生了最终作品,团队可以获得课程学分,主要完成人(取前几位可由二级学院另行规定)还可以获得创新创业实践的学分,以此激励学生多参与创新实践。类似的,如果学生注册并运营个人微信公众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可用相关指标衡量),也可以计入创新创业实践的学分。
六、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平台
以上措施还必须有实施的平台,才能将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平台、校企合作基地、电子商务等三大平台,实施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图1 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我校于2016年发布了《百色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提出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尤其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力投入,可以说为本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最大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文学与传媒学院与广西僚家香火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多次合作,学院师生配合公司拍摄了百色学院宣传片、那坡彝族祈雨节纪录片、云南《坡芽歌书》宣传片、微电影《希望》和《我的警察兄弟》等作品,50多位学生受益。学院还鼓励和指导部分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校园内的创业基地,以电子商务创业的方式,销售百色当地的水果、旅游纪念品、民族文化产品等,拓宽他们的创业路径。
总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创新教学方法、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构建适配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以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