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

时间:2024-11-10 23:07: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战国末期的荀子,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融会诸子思想的同时,对诸子也提出了许多尖锐而切实的批评,最令后世儒者非议的是他在 《非十二子》篇中对子思、孟子的批判。荀子言道: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 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百余字的批判,表达了荀子对思孟学派采取的是完全否定的态度。荀子认为子思、孟子的学说并不代表儒家学说的真精神,但历史的发展却是子思、孟子前唱后和,世俗之儒没有认识到他们学说的错误,反而以为这就是孔子、子游的真学说、真精神,欣然接受并大量传播。在荀子看来,子思、孟子不仅对儒学的发展无功,反而成为引导儒学走向歧途的罪人。荀子的批判,受到后儒的万般责难。也有儒者认为 《荀子》一书中本无对子思、孟子的批判,现在所见之语乃后人所加。

荀子批判思孟学派的第一个问题是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ร。法先王还是 法后王,是战国诸子效法 圣王时的一种选择,这不仅涉及到所效法的 圣王在时间上的前后,更主要的区别在于效法 圣王的内容不同。先秦诸子多主张 法先王。诸子之学导源于西周的官学,因此诸子的思想与以往的文化传统联系密切。诸子在阐释他们的学说时,特别强调思想的历史性✯,这样的特点表现在政治上,便是典范政治的建立。典范不仅成为理想的人格,也成为社会的价值标准。在诸子学说中,圣王便扮演了典范的角色。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先秦诸子多选择 先王为效法对象,这是因为 中国周代社会走了 维新的路径,保留了氏族组织; 其反映于意识的一个标志,便是中国古代的 先王观。言必称 先王,成为战国诸子言论中的普见现象,诸子多借先王之名宣传自己的学说。

荀子批判思孟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 思孟五行说。荀子在 《非十二子》中认为思孟 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思孟五行到底为何? 历来说法不一。第一个对此进行说明的是唐代人杨倞。他在给 《荀子》作注时,认为五行就是五常,他说: 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杨倞的解释本于郑玄的说法,郑玄在注 《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时便说: 五常,五行也。这样的说法在古代得到了普遍的接受,直到近代章太炎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思孟五行 ツ不只是简单的仁义礼智信 五常,而且更有君臣、父子等五伦的涵义。随后梁启超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思孟五行或者是指君臣、父子等 五伦,或者是指仁义礼智信 五常,但绝对不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谭戒甫则认为 思孟五行就是指后世的♪ 五伦,且从 《中庸》、《孟子》中详加梳理。也有人从根本上否认思孟与五行的关ฬ系,如顾颉刚和他的学生刘节便认为思孟与五行根本没有关系,讲五行的是战国晚期的邹衍而不是孟子,是荀子弄错了,这是一个历史的大误会。范文澜则认为: 原始的五行说,经孟子的推阐之下,已是栩栩欲活; 接着邹衍大鼓吹起来,成了正式的神化五行。郭沫若也根据 《中庸》、《孟子》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思孟五行是指仁义礼智诚。由于以上学者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传世文献之上,所用资料相同,也就意味着谁也不可能说服谁。在没有新材料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很难达到一致的看法。这种局面的打破,得益于马王堆帛书 《五行》的出土。

综上所述,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是有的放矢,并非无风起浪。批判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 法先王还是 法后王问题。荀子提出 法后王,但荀子并非不法 先王,只不过荀子认为 先王之道与 后王之道是相同的,其主要内容是礼乐制度,而思孟学派只是效法 先王,就其内容来说,是效法先王的禅让与仁政,因此受到荀子激烈的批判。第二个方面是对 思孟五行的批判。因 思孟五行是子思比类原始五行思想而创立,这在荀子看来是 无类,又因早期 《五行》没有解、说,因此被荀子批判为 无解、无说。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是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依时代不同不断调整的结果,同时也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不断完善。


上一篇:孟荀新论
下一篇:论述荀子人性论

TAG标签:荀子思孟学派批判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