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创新组合情境下的战略导向和竞争优势研究

时间:2024-11-13 10:14:4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不同创新组合下 企业 的竞争优势、财务绩效和战略导向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三个创新组合相比,高的管理创新和高的技术创新的组合将很大程度推动了企业竞争优势和战略导向水平的提高,但这种双核心创新组合对企业财务绩效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竞争优势;企业家导向;市场导向

一、引 言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两个焦点创新模式 [1,3-6]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这两种核心创新模式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企业绩

效有着不同且极其重要的影响 [7-9] 。转型 经济 体制下,企业开展创新存在差异,不同的产业或者不同的运作模式的企业开展的创新也大相径庭,但是他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涉及两种创新的一种或者一部分。在一个企业中会出现两种创新同时存在的组合状态,这种组合对企业竞争优势和长期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识别不同创新组合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转型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效地开展并管理各种方式的创新活动,明确自身战略目标和战略执行关键点,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 发展 。

企业的战略导向是一种能够影响企业决策制定框架的潜在 哲学 体系 [10] ,企业所采用的战略导向可表现在企业资源运用、竞争战略选取等方面,它分为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两种维度。这两种不同的战略导向将导致企业拥有的不同的组织优势。战略导向影响了企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竞争战略的选取,从而能够对企业绩效及长期竞争优势有着重要影响 [11] 。在不同创新组合情景下,企业的战略导向将会产生明显的不同,正是由于企业不同的战略导向使得企业在不同创新组合情景下的财务绩效和竞争优势产生差异。比较不同情景下的战略导向差异,将有助于企业在不同的创新模式下设定自身的战略决策体系,帮助企业提升短期财务绩效以及长期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将通过不同创新组合情境下的比较研究,深入讨论企业的战略导向、竞争优势和财务绩效如何被不同的创新组合活动推动以及他们在不同创新组合情境下的差异,同时将探讨不同的创新组合如何撬动企业战略导向形成和执行并从中获取竞争优势和提高财务绩☪效。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这些问题,形成权变的创新系统或创新组合理论框架,发展了转型经济环境下的创新组合与竞争优势理论。

二、理论基础

(一)双核心创新 Daft(1978)提出了双核心创新理论 [20] ,他强调企业组织创新具备两个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两类创新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但不同作用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双核心创新视角。Damanpour和Evan(1984)指出技术创新涉及了企业的产品、服务以及生产技术的创新;管理创新则涉及了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21-22] ,他们是企业两种重要的创新类型。双核心创新理论的提出推动了组织不同创新类型组合情境的研究。但不幸的是,双核心创新理论的研究大多数仍集中在两种创新类型间的关系研究,而缺乏了两种创新不同组合情境下对企业各类特征(如战略导向、竞争优势、财务绩效等)的差异性影响研究。

(二)创新组合矩阵

战略导向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框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企业现存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威胁所形成的,它代表着企业战略决策的实际倾向与程度 [10] 。在不同创新组合情境下,企业的战略决策会根据当前的企业创新状况所制定,从而决定着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经营业绩和竞争优势。当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在企业中开展的状态出现高低差异时,企业高层管理者会受这种创新状态影响并制定战略发展,根据当前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选择不同的战略导向。企业家导向很可能更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获取技术领先优势;市场导向很可能推动了企业进一步的管理创新,获取较高的组织效率优势。因而,在创新组合矩阵的四种情境中,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程度便会出现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影响不同创新组合情境下的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创新组合与企业竞争优势的二维矩阵模型(如图1)。

三、假设提出

(一)创新组合与企业家导向

假设1:四种创新组合中的 企业 家导向具有显著差异;并且:

a.与组合

2、组合

3、组合4相比,组合1的企业家导向程度较高;

b.与组合

3、组合4相比,组合2的企业家导向程度较高;

c.与组合4相比,组合3的企业家导向程度较高。

(二)创新组合与市场导向 假设2:四种创新组合中的市场导向具有显著差异;并且:

a.与组合

2、组合

3、组合4相比,组合1的市场导向程度较高;

b.与组合

2、组合4相比,组合3的市场导向程度较高;

c.与组合4相比,组合2的市场导向程度较高。

(三)创新组合对竞争优势和财务绩效的ส影响

企业进行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得高的财务绩效和强的长期竞争优势。不同的企业偏重的创新类型不同,那么给企业带来的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也有所区别。技术创新的开展常常设计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可以为企业赢得技术领先优势,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并获得市场份额以及品牌忠诚度;同时技术创新也更可能促进了企业家导向的形成,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但是技术创新也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同时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投入的过程,虽然在未来很可能为企业赢得更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或绩效,但短期内其带来的绩效结果并不明显。管理创新可以更好使组织运作效率提高 [2] ,以及更高程度市场导向的形成,它加快营销效率,销售利润率,能为企业在短期提高财务绩效,但是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高,单纯的管理创新只能跟随市场领先者,即使有高的市场导向,也并不能很快抓住市场新的需求并利用技术产品服务快速满足这些需求,以便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优势。短期财务绩效的提升才能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过程中,另一方技术产品的领先使得企业在未来能更可能地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财务绩效。因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短期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作用是不同的,且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他♫们起到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也是不同的,但两者都很重要。单一的高技术创新和单一高管理创新情境下只能单一方面的推动企业绩效增长或者为长期竞争优势形成积淀。当在创新组合中的Cell1情境下,高的技术创新和高的管理创新使得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发展 ,既提升了企业财务绩效又较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形成。因而,我们提出:

假设3:四种创新组合中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差异;并且:

a.与组合

2、组合

3、组合4相比,组合1的竞争优势程度较高;

b.与组合

3、组合4相比,组合2的竞争优势程度较高;

c.与组合4相比,组合3的竞争优势程度较高。

假设4:四种创新组合中的财务绩效具有显著差异;并且:

a.与组合

2、组合

3、组合4相比,组合1的财务绩效程度较高;

b.与组合

2、组合4相比,组合3的财务绩效程度较高;

c.与组合4相比,组合2的财务绩效程度较高。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收集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采用主成分方法对自变量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了变量的信度(可靠性),聚敛效度(内部一致性)。表1列出了变量的度量指标、因子载荷、Cronbach α 系数以及累积贡献率。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所有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在0.6以上,具有很好的可靠性;Cronbach α 系数都在0.7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三)假设检验

其次,我们通过方差分析检验了每个特征变量在四个样本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表明五个特征变量所在的四个样本组间具有显著差异,可以区分四种组合属于不同的样本组。

最后,我们使用样本间的方差分析检验针对每一个特征变量,不同两两组合(或样本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两个样本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再根据两个样本组内相同特征变量均值即可判断哪个样本组内♥的特征变量更高。根据这一统计原理,我们采用Post Hoc Tests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见表4。

五、讨论与结论

(一)战略导向

表4的实证结果显示出有趣的理论发现。市场导向在Cell2和Cell3情境下表现出显著差异且Cell3的市场导向程度较Cell2高,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2的全部假设。但是企业家导向在Cell2和Cell3情境下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在高的管理创新低的技术创新情境下的企业依然出现较高程度的企业家导向。也就是说企业家导向的创新性并不是完全只与技术创新相关,高的管理创新作为创新的一种重要类型,依然可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先动和风险承担倾向。这一有趣的理论发现,对处在转型经济环境下的 中国 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企业本身拥有较少的突变技术创新,大部分采用模仿跟随的渐进创新战略,这种创新战略很可能减弱了企业的企业家导向程度。但实证显示出这种认识存在局限性。一方面,中国企业往往大部分进行的是管理创新更多,而这种管理创新并没有减弱企业家导向的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可能正因为管理创新开展的程度较高,也正从内部运作方面表现出了企业家前瞻的眼光,先动的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管理创新的开展也可以加强或保障技术创新的开展,与技术创新形成协同互动作用,这也使得企业家导向程度较高。

(二)财务绩效与竞争优势 针对这种实证结果,我们强调在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下,为了使得企业稳定快速 发展 ,既能获得稳定的财务绩效又能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一方面企业需要同时加强两种创新的开展,使得两个核心创新协调配合互动发展,不同的创新程度将影响企业的战略导向选择或者战略导向强度,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确保企业具备持续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 文献 : [2] 李垣, 乔伟杰. 基于价值管理中的企业创新系统构建[J]. 中国软科学, 2002, 12:62-65. [4] Evan W M, Black G. Innovation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som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 or failure[J]. Journal of Business, 1967, 40:519-549. [6] Zmud R W. An examination of “pushpull” theory applied to process innovation in knowledge work [J]. 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727-765. [8] Damanpour F, Evan W M.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lag”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4, 29:392-409. [10] 何倩. 战略导向、组织柔性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研究[D]. 西安 交通 大学博士 论文 , 2007. [12] Utterback J M. Master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C]. In: H.B.S. Press , Harvard, 1994. [14] Archibugi D, Howells J, Michie J. Innovation systems in a global economy [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9, 11

:527-539. [16] Henderson R M, Clark K B.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 35

:9-30. [18] 弋亚群, 刘益, 李垣. 企业家的战略创新与群体创新-克服组织惯性的途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6:142-146.

[19] Gopalakrishnan S, Damanpour F. Patterns of generation and adoption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contingency models of innovation attributes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4, 11:95-116. [21] Damanpour F, Szabat K A, Evan W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s of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89, 26

:587–601. [23] Kimberly J R, Evanisko M J.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on hospital adoption of technological and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1, 2⚥4:689-760. [25] Drucker. The information executives truly need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73:54-63. [27] Miller D. 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83, 29: 770-791. [29] Jaworski B, Kohli A. Market orientation: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3, 57: 53-7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