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世界古代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世界古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要做到:在教学理念上,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历史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将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手段上,合理使用影像资料以及历史地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世界古代史ฒ;人文素质;历史比较
世界古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历史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所述内容距离当今的时代遥远,且是国外地区的历史,学生更加不熟悉,因而教学难度大。此外,随着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开展,高校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理念、目标、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达成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改革目标。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对世界古代史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心得。
一、教材的选用
当前出版的世界古代史教材种类众多,其中公认的最权威的当属吴于廑、齐世荣教授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中的《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这也是当前高校教师在世界古代史课程上选用最多的教材,这部教材在整体史观理念的指导下编撰而成,将世界各地区、各文明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分时段阐述,其优点是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但这也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即对某一特定地区或文明的历史的阐释上,显得较为分散,让学习者对其历史发展脉络较难理解与把握。而世界古代史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吴、齐版的世界史教材的编写方法对刚进入校园,♂历史阅读和理解能力十分欠缺的大一新生而言很难适应。
有鉴于此,笔者选用了朱寰教授主编的《世界上古中古史》作为教材,这部教材分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其中在世界上古史部分对世界古代的除中国之外的几个主要文明的兴起、发展、衰亡的历程分别进行了阐释,线索十分清晰,尤其是,它在每章内容前都有一个学习提示,其中把要讲述的某一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明扼要地梳理,并罗列了本章学习的重点,这都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及对学习重点的把握。
此外,这部教材还有一个吴、齐版教材不具备的优点――对所讲解的许多内容附有地图。比如,在讲上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时附有埃及的地理环境图,在讲希波战争时附有希波战争主要战役的地形图,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抽象的叙述有更为直观地理解。但是,由于这部教材出版年代为1997年,许多观点显得较为陈旧。为弥补这种不足,笔者在教学中并没有把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这部教材,而是将学术界对某些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其中。例如,在讲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时,笔者向学生指出,教材中的观点显得过于“苛求古人”,并不十分合理,然后将学术界某些学者的最新观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对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有一定了解。
二、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如今,随着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以往那种仅仅满足于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传授的教育理念已被摒弃,素质教育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师也必须把握时代潮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同时,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也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有关大学生缺乏理想,贪图享受;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心理脆弱,自杀轻生的各种负面事例频繁见诸媒体报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想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1],显得尤为迫切。
世界古代史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条件,因为它纵贯数千年,并有着广阔的全球视野,因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么,如何把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入世界古代史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第一,介绍西方古代文明取得的成就时,顺带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当今,随着大量西方影视作品、书籍的传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感到失望,因此树立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十分必要。比如,笔者在讲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古代建筑奇迹时,便自然提及了我国的万里长城;讲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天才人物所提出的哲学理论时,也同时谈到了我国老子、庄子等先贤在哲学方面的创见;在讲解《罗马法》时,同时向学生补充介绍了我国的《唐律》,让学生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法制建设方面也曾取得非凡成就。
第二,通过介绍古代文明因破坏自然而导致衰败的案例,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随着当今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保护教育也已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也尝试把这一教育融入具体的案例讲解中。例如,关于哈拉巴文化的突然灭亡,很可能是由于当地居民破坏环境导致自然灾害所致;在讲解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学术界的一种观点:由于农民不注意保护环境,导致各个行省的耕地逐渐沙漠化,荒地无限扩大,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使西罗马帝国难逃灭亡的厄运。
第三,通过介绍世界古代历史中一些处于劣势或逆境但努力后仍获成功的例子,向学生进行挫折观和成功观教育。如今,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不少大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而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其加强挫折教育无疑是很好的途径。笔者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也十分注重这一点。比如,在介绍希腊史学家休昔底德时,不仅向学生讲解了其史学成就,更向学生讲述了他因战败而遭国家放逐,但仍在逆境中刻苦钻研,写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一不朽史著的经历。在介绍希波战争中希腊一方的力量处于劣势,但内部各邦团结一致最终战胜强大的波斯时,告诉学生不论自己天资如何,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如何,只要个人能够朝着既定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终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三、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
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距离当今的时代遥远,而且线索众多、内容庞杂,人名、地名也颇难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有着相当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将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觉,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比较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比较主要作为一种宏观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历史现象(事物、概念、过程)进行比较研究,以求同求异,求常求变,从中寻求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扩大和加深对于历史的认识。”[2]历史比较又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横向比较主要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纵向比较主要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3]。这两种比较方法都可应用到教学中。
以横向比较而言,笔者在讲到希腊的地理环境时,便将其与古代东方文明发源地的地理环境进行对比。向学生说明,希腊地少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这与古代东方文明位于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的地理环境有着显著不同,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发展轨迹也与东方文明明显不同。在讲到斯巴达和雅典这两大城邦时,也分别从它们的形成方式、奴隶制度、军事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能明晰这两大城邦的不同特征。
纵向比较方面,笔者在讲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便和此前发生在希腊的另一场重大战争――希波战争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场战争不同的起因、性质以及结果,使学生加深对这两场对古代希腊历史影响深远的战争的认识。在讲到中世纪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发展时,便联系此前讲到的上古时期的印度种姓制度,与之进行对照,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印度的种姓制度发生了何种深刻的变化。总之,通过将比较研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能通过历史现象看清历史本质,从而发现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四、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有更多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运用,笔者认为,教授世界古代史课程时,如果能合理使用这些教学手段,常常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运用影视资料。世界古代史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十分丰富,虽然它们往往都有艺术渲染和夸张的色彩,但只要去除掉其中合理想象的部分,大体都能反映时代风貌、历史文化等。合理运用这些影视资源,可以将抽象的历史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在讲授《荷马史诗》时,可以放映《特洛伊战争》这部影片,使学生对史诗中所描述的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有更直观的感受。讲授斯巴达克斯起义时,放映经典影片《斯巴达克斯》的片段,使学生对罗马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虐待以及斯巴达克斯为了自由英勇反抗的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讲授古代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的历史时,借助《埃及艳后》这部影片,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一时期罗马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局势。
其次是有效使用历史地图。“历史地图准确地标明了历史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客观地反映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空间联系,还显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空间变迁的情形,做到综合、直观,因此在历史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历史地图的学习。”[4]具体到世界古代史这门课程,由于地理环境对古代各地区的历史发展趋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学习古代各文明地区的历史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这样一来,历史地图就成为世界古代史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如讲到伊斯兰教的产生时,通过展示阿拉伯半岛的地图,使学生了解到整个半岛多是沙漠和平原,少有绿洲,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各部落只有团结起来,形成统一民族,一致对外,才能走出这不毛之地,而这是促使伊斯兰教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总之,高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摆脱那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灵活运用影视资料、历史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2]蒋大椿.新中国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J].社会科学研究,1995(6).
[3]郭福华.历史比较教学论略[J].历史教学,2000( ☺8).
[4]刘延宁.历史地图与中学历史教学[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