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审计整改促进商业银行审计价值最大化
利用审计整改促进商业银行审计价值最大化
近年来,商p>
转变观念,提高对审计工作以及对审计发现整改重要性的认识
商业银行要杜绝讳疾忌医的思想,把审计整改当作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热忱欢迎各类审计检查工作。各级管理者要处理好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的关系,纠正只注重指标完成、放松风险防范的思想,坚持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并重,引导各级管理者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效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作为管理者,无法有效甄别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就需要审计、检查来监督制约,去分析判断,甄别风险隐患的程度大小,只有通过审计把问题找准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彻底整改,才能放心地拓展市场,发展业务;要加强风险控制,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及敏感程度。要把审计检查当作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引导,消除员工审计工作的抵触和消极对待心理;被审计单位对整改工作的职责,使审计发现和整改有机结合ღ,提高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效果,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的持续整改、跟踪和反馈机制,做到整改工作常态化
一是整改工作要持之以恒.商业银行对审计发现持续整改的出发点要正确,以充分利用审计发现为目的,促进依法合规经营;按照“谁牵头审计,谁督促整改”的原则落实整改措施,“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审计发现以及整改工作,解决本单位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对各类问题的整改必须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整改措施必须实实在在✪,不能做样子,要体现“深、细、实”,使问题得到解决;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要验证审计发现主要问题的整改效果,评价整改的真实性、持续性、系统性及整改完成情况,分析查找影响整改效果的原因,揭示问题屡查屡犯产生的根源,促进审计发现的价值¢转化。二是整改工作要举一反三,做好整改回头看。借助审计手段经常检查原问题发生机构在原问题整改后是否继续发生同类问题,检查原问题发生机构在原问题整改后或上级行通报后,其他机构是否继续发生同类问题,特别是引发案件的内控缺陷是否仍在其他机构存在,不断巩固整改成果,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三是要建立科学整改工作机制。银行各级机构要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台账”,核实整改状态和效果,规定后续审计整改的时间和期限,对其纠正措施的及时、合理、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在后续审计中发现的整改不负责、屡查屡犯的要赋予相关部门加重处罚的权力,确保对整改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必须依据事实与情节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于一般违纪违规问题,要限期整改,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审计,反馈结果,直至审计意见和决定得到落实。
加强信息沟通,促进审计成果与业务的融合
一是建立和谐的审计、整改氛围。商业银行要建立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及整改信息交流与反馈的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主动与内、外部审计、监管部门加强联系,变“被动遵循”为“主动配合”;积极与审计部门沟通,认真组织核查或取得审计、监管部门确认。选派业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沟通能力强的人员,根据不同对象、时间和地点,不同业务单元的不同问题,主动、及时、有效地与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以保证审计发现和整改信息的准确传递;审计人员应该主动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除对相关审计查证事项与被审单位充分沟通外,还可以与被审计单位就降低内控风险、提高深及成果的加以利用和价值转化进行交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或建议,赢得被审计单位的尊重和支持。二是加强审计结果的舆论监督。银行内部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对审计结果公开、让社会监督的做法,将审计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公示,是审计的价值创造在深度上进一步提升,把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客户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审计整改结果再公开,促进被审单位认真整改,压缩“屡审屡犯”现象的生存空间,从而杜绝审计发现问题“年年审、年年犯”的现象。三是审计工作加强与业务的融合。审计部门要不断地改进审计方法,发掘审计资源,创造审计成果。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快、品种多、电子化程度高、信息量大,如何在快速发展的业务中运用审计手段发现风险,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课题,因此,内部审计要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加大非现场审计系统的应用力度。
准确把握整改状态,提高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与否的衡量,关键是通过对问题的整改,被审计发现的、已经提示的经营风险能否降低或有效化解。一是要正确掌握“正在整改、完全无法整改、能整改未整改、无效整改、部分整改仍需继续整改、部分整改无需继续整改、完全整改、无需整改和审计错误”等9种整改状态,在落实审计发
现问题整改措施时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有些问题能改则改、能纠则纠,而有些问题只能按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关键是对风险隐患是否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完善与健全、制度执行力是否得到提高,要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措施。二是对重大审计发现和风险事项,各级责任主体应该从制度、管理、流程层面p> 做好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换,促进审计发现的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要积极借助审计手段,加强事中、事前审计,要运用审计资源,评估、识别、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确保在经营战略的确立、规章制度的制订、新产品及新业务的创新过程中有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使内部审计能够通过风险评估的结果、建议直接影响银行经营政策的制订,确保银行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力求从源头上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使银行真正做到“风险先行”,这种工作重心的前移,不仅能使内部审计避免出现只重视细枝末节,忽略了主要风险的情况,而且有利于问题的提前整改和预警,事前堵塞漏洞、风险、隐患,提升审计发现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对审计、检查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审计发现作为查漏补缺、防范风险、完善制度,切实将本条线、本系统存ก在问题的整改纠正视为己任,千方百计认真督促落实整改措施;银行内部要整体联动,后台管理部门要强化对整改结果的检查监督职能;计财部门对存在重大违规问题的单位要扣减资源配置;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违纪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对整改工作流于形式、屡查屡犯的,要从严从重处理,毫不留情、不姑息护短,真正使违规者不敢为之,减少和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促进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
明确职责,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考核
商业银行各级管理者要把发展业务、经营管理与审计发现、落实整改同安排、同部署,长规划、短安排,做到管理常态化,通过建立条线管理制度、整改落实责任制、信息沟通和动态跟踪监测制度、问责和整改评价考核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的落实整改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不断提高整改率和整改质量,把审计发现与整改嵌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银行内部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建立督办、反馈的工作承办机制,责任主体必须承担整改的主要职责,定期地通报整改情况;要将审计发现和问题整改纳入考核机制,工作绩效考核、奖励与内控管理目标挂钩,作为对各级管理者自律监管的主要内容。对达到内控管理目标、整改任务完成好、杜绝屡查屡犯的,给予适当奖励,促进商业银行对审计发现和整改工作的重视;要建整改责任追究制,对因督办不力,整改长期不到位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要实行“问责&rdquงo;;特别是对违规操作、违章经营、监督不力造成风险等屡查屡犯严重事件要从严从重处理,规避人为操作风险。
加强合规教育,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商业银行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力度,改变以前“应付差事、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等根深蒂固思想,消除审计发现问题的相关责任主体本位主义思想,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能为了“小我”而牺牲“大我”;结合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采取以案说法、以案说规教育,组织风险管理、法律合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违规成本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违规违纪的成本付出大于其工作所得,使经营管理者作出理性的选择,从而由思想上被动地接受审计转变为主动地遵守规章制度,主动利用审计的力量维护商业银行的发展,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