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想
论文摘要:所谓风险预警是指对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及金融体系遭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
从我国金融体制来看,国家金融体系正处在大调整阶段,不确定因素增加。未来几年,一方面资产质量差、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管能力不强等问题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另一方面,我国已加入WTO,未来几年将面临国外金融机构的强有力竞争,并可能直接面对国外金融游资的攻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不仅能有效防范,还可以对我国和金融体系日益失衡的状况起到缓解作用。
一、国外业风险预蕾体系的主要模式
美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美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十分发达,包括五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的预警系统,即联邦存款公司的预警系统、联邦储备体系的预警系统、联邦住宅贷款理事会的预警体系、国民信用合作社局的预警系统和美国部金融司的预警系统。这五个预警系统的运作机理基本相似,均以获取金融机构报表和相关资料为基础,借助于财务比率指标来对金融风险进行测定和预警。各预警子系统中最常用的两个预警工具是——CAMEL评级系统和CAEL排序系统。
CAEL排序系统适用于考察银行分支机构,它以资本充足性、资产品质、获利能力及流动能力四个方面作为考察重点,采用学中位置数量的百分位排序思路,选择相应的指标并赋以权数,摘取申报资料,计算各指标观测值的标准得分,并以权数求得综合得分,依综合分值在同类型金融机构内的排序先后,确认有问题的金融机构。CAMEL评级系统通常适用于评价独立法人机构,其考核范围不仅包括CAEL的四个项目,还包括管理能力。它利用统计方法先评出指标并赋以权数,在检查报告资料中,计算出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依综合评分高低,确定金融机构等级,对评级较低或单项指标得分异常的金融机构提出警示。
英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英国的风险预警体系比较单一,对所有金融机构均以资本充足性、外汇持有风险及资产流动性作为其风险预警的主体指标。首先,英格兰银行用资本比率来测定金融机构的资本是否充足,而资本比率是由杠杆比率和风险性资产比率组成的,其算法与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基本一致。第二,英格兰银行将外汇持有风险分为结构性风险和交易性风险,结构性风险是指长期业务所衍生的风险,如固定长期资产及负债因状况改变而承担的风险;交易性风险是指由于日常业务操作所产生的风险。第三,流动能力分析旨在确保金融机构维持其流动性以满足其到期支付能力,如即期支付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和各种贷款承诺等。
总之,英国预警体系侧重于资本充足性考核,同时也采取类比方式,将各金融机构的业绩表现与资本、规模及性质相类似的金融机构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对潜在风险提供警示信息。
日本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日本对金融风险预警和监管由大藏省银行局和日本银行负责,其风险预警系统以金融机构的财务与业务比率制度为基础。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对其风险预警体系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扩展后的体系涵盖了流动性管理、营运绩效、自有资金运用与盈余分配、资本充足性及法定准备金等七个主要方面。凡是显著偏离财务与业务比率标准值的金融机构,均被认为存在潜在问题,对于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大藏省和日本银行将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必要监管措施,督促其化解金融风险。
二、风险预蕾体系的基本结构
从基本结构看,风险预警体系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阀值、数据处理和灯号显示四部分组成。首先是建立一套能
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金融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经济发展的经验,以及参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值;再用事先确定的数据处理方法或模型,对各指标的取值进行综合处理,得出金融风险的综合指数和相应的风险等级;最后用灯号来显示金融风险状态。
其次是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某几个经济、金融状态突出地先行失衡,进而引发其他金融指标失衡,从而导致全面性的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危机通常都是有先兆的,具体表现在一些特定金融指标的变化上。可以用来进行风险预警的指标数量很多,且某些指标难以定量分析,因此必须事先加以筛选。这些指标必须可以估计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各指标在危机发生前具有可比性;此外,这些指标预测危机的能力可以定量分析。
第三,预警阀值。从金融危机预警研究的成果看,有的金融指ถ标在国际上已经有公认的预警界限标准。例如,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定为8%;国际公认的经常项目逆差/GDP的最低标准是不大于5%;而短期外债✪/外债总额接近或超过25%就是危险信号等等。对于没有明确的国际公认的预警界限指标,可以参照同一国家在金融稳健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也可参照经济、金融背景相似国家在金融稳健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并根据历史上发生金融危机过程中有关指标数据变化情况来分析测定。
第四,预警信号。为了直观预报不同类型的警情,可对警度采取类似管制的蓝灯、绿灯、黄灯、红灯信号来分别表示正常状态、低度风险警戒、中度风险警戒、高度风险警戒不同等级的警度。其中,蓝灯状态正常,表示比较保守,风险小,但相应地可能会丧失一些收益机会;绿灯代表低度风险警戒,表示风险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此时静态监控即可;黄灯代表中度风险警戒,表示已经出现一定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提高监控力度,采取动态监控,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一定措施,尽可能地化解风险;红灯代表重警,即重度风险警戒,表示金融机构的风险已经很大,此时应采取一级警戒监控,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可能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事件。因此,当红灯出现时,决策者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否则,金融危机可能很快就会来临。如果能够跟踪某个时期各项预警指标的数值变化并有有关的信号描述,并制作相应的预警指标☯信号图,这样就可观测到金融机构的风险来源及其变化,同时也可初步判断金融机构所承受的风险状态,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三、建立我国商业风险预警体系的构想
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一般原则
从我国现实出发,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第一,要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的风险指标、概念保持基本一致,与国际惯例接轨。第二,应与人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监督指标》要求一致,便于各级银监会对风险的监测、易于实施与度量。第三,通过金融风险综合度量可准确反映可控风险真实状况,以便建立风险约束机制,有效地防范、监测、转化风险,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第四,银监会建立的金融预警体系应着眼于整体或宏观金融风险的控制,因此,该体系既要包括对非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更要侧重于整体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分析和控制。
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据此可将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即银行业风险预警和单个银行风险预警。
银行业风险预警属于宏观分析范畴,应综合考察外部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银行业自身运营状况。该指标体系进一步分为宏观、国际收支、企业经济效益和金融风险等方面。其中,金融业风险是银行业风险预警的主要因素,是在单个银行和金融机构汇总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银行业整体的风险状态和结构特点。
单个银行风险预警属于微观分析层面,应根据银行风险的基本类型设定指标结构,其分类指标层包括资本风险、信用风险、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其中,资本风险是银行风险监管和预警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风险资产增长率、净资本增长率等指标;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管侧重于考察信贷资产质量、结构及变化趋势等,可通过多重指标监测,分析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和变化趋势。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变动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风险将成为风险预警的主要内容。市场利率波动不仅会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证券的资本损失,还会对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较大影响。
风险预警的系统
风险预警要真正在银行业监管中发挥作用,就不能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必须加速实现风险预警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风险预警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它由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指标系统、风险计量系统、预警参数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构成,如图1。
1.预警信息系统
风险预警的主要依据是数据信息,因而必须建立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原始信息包括信息和即时信息,也包括实际信息和判断信息,还包括国内市场信息和国际市场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和技术信息。
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需要有遍布全国及海内外的信息网来进行支撑。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搜集、与传输;除信息网外,还应包括高效的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信息推断系统,即中央处理系统。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人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辨别和规范化。信息推断系统是对缺乏的信息进行推断,并进行征兆信息的推理和判断。
2.风险分析系统
风险计量系统的功能是根据预警分析模型,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定量化的风险预测。该系统主要包括方法库、模型库、知识库、数据预处理库、返回库以及算法优化子系统。
3.预警参数系统
预警参数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情况下,是否应当发生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预警准则的设置要把握尺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会使得有危险而未能发出警报,即造成漏警,从而削弱了预警的作用。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不该发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导致虚警,往往会使虚惊一场,而频繁的虚惊又会产生“狼来了”的不良效果,即多次虚警会导致银行对警报信号失去信任,一旦风险真的即将来临而预警系统又正确发出了警报,监管人员也会认为是虚警而不加注意,结果遭受风险损失。
4.风险预控系统
风险预控系统的功能是事先准备好在各种风险条件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一旦发出风险警报,则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对策。一般地,预警对策系统中的对策不可能很细,而只能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当发生警报时决策者不至于手忙脚乱、忙中出错,而是按照预控对策系统的提示去寻求更具体的实施方案。如果警报信息的发出是由自动处理并提供的,那么计算机的作用只是辅助决策,而不是代替人的决策。
因此,预控对策及其实现是人脑和电脑相互结合的过程,预控对策系统中首先储存的对策是由♥人完成的,只是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于预控对策系统中的对策库中,计算机负责预警信息的处理、预测、推断、判别及警报的发生和对策的调用,人脑最终还需将这种粗对策细化和具体化,并运用于实际过程中。
5.系统操作流程
当建立上述子系统后,整个风险预警系统便按照下述过程来运行: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内外信息通过信息网进入预警信息系统,经储存、处理、甄别和推断后,再分别进入预测系统和预警指标体系中,预测系统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内外状况进行预测,预警指标体系经过运算而估计出未来风险状况,所输出的结果进入预警参数中进行比较与判别,以便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生何种程度的警报,然后根据判别结果调用预控对策系统中预供的对策,最后通过预警系统的展示界面发出警报信号,并显示预控对策信息。
在风险预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监管人员的能动性。当监管人员接受到预警信号以后,要根据预警信号在短期内作出大致推断,以揭示预警信号意味着什么,寻找引起风险的原因及根源,运用预控对策提示研究具体化的风险解决方案,并尽快加以实施。
四、政策建议
明确风险预警主体并赋予其权威性
西方国家的预警系统均由独立主体承担,我国应借鉴其做法。为使部门分工清晰、各司其职,应明确由银监会承担金融风险预警工作,并赋予其相应职权在此基础上,尽快落实组织机构,逐步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等立体化的风险预警网络体系,并实施垂直型的风险预警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的组织体系
金融风险预警有垂直系统和横向系统两种方式垂直系统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子系统组成。其预警的组织形式及风险情况的传递次序一般是自主而下或自下而上两种,由于这种垂直系统符合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故较为适用。横向系统是指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各个元素的具体组合,其监测的组织形式是由宏观、中观、微观各有所辖的银监会为监测中心及被监管商业银行、合作银行等金融企业密切配合,这样可以保证金融风险信息的传递在时间上的及时性,在实施上的可操作性,在总体上的完整性,构成高效的风险监测系统。
建立风险监控的信息流通和政策协调系统。由于银监会对金融企业的监控组织分工越来越细,划成许多的条条和块块,这有利于风险监控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但为了保证金融风险监管的整体协调性和有效性,就必须解决监控数据信息时纵向横向畅通和监控政策的统一协调,为此应着手以下几项工作:
1.银监会设置风险监测预警中心,该中心作为专业化机构,不赋予过多职权。
2.省地县三级建立以银监会为中心,包括商业银行及其他在内的金融风险数据及信息网络,及时保证本系统的报表等有关信息传达给银监会,银监会在作出分析和评估后,再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3.在银监会内部要设立一个精干的小组负责研究和制定统一的预警管理办法和政策,同时,对各监管部门中带有交叉性的问题进行协调。
4.应建立严格、完善的财务报表上报制度。各类金融机构必须按照银监会规定的时间、项目、格式和口径上报各种财务报表和资料,并做到上报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金融机构所上报的资料,必须经过专业师或师的审计,如发现金融机构有蓄意拖延和弄虚作假行为,银监会将给予其重罚。
建设风险预警体系的整体规划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可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两个阶段。从实际出发,可考虑在未来2—3年内,分三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风险预警体系,以提高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测和管理能力。
●2003年,在充分论证、广泛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打分版为分析工具的初级风险预警体系。
●2004年,将风险预警体系应用于实际监管工作,并广泛收集各方反馈意见,据此对预警体系作进ผ一步调整和完善;与此同时,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整合和管理工作,为风险预警体系的升级和检验打下坚实基础。
●2005年,参照同业国际标准,研究、设计并最终建立起一套以模型为分析工具的、具有扎实数据基础的高级法风险预警体系,并逐步使之在监管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对风险预警体系进行优化和升级
目前,国际上的风险预警体系大体分为两类:回归分析法和预警信号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中,首先运用主成份分析模型或显著度排序模型筛选出主要预警指标,把这些指标作为模型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因变量为银行是否倒闭,该变量为二值变量,用1表示倒闭,0表示不倒闭。预警信号法则是对每一个指标确定一个阀值,指标一旦超过该阀值,风险会迅速上升,系统须发出警报,可通过报警指标数估计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