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分析

时间:2025-01-13 20:16:1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手风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属于键盘乐器。它的发声起源于笙的簧片震动原理。手风琴的音色优美动听,表现手法较为灵活,表现力丰富,适合演奏民族音乐、流行音乐。虽然是作为一种西方器乐传入中国,但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很顺利。作曲家为了通过手风琴突出民族风格或者是为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韵,在传统的民间音乐中凝聚、提炼,通过手风琴旋律演绎出中国的民族风格、民族精神。

一、民族调式的运用

手风琴音乐创作中主要以西方和声特点为主要旋律,但在调式上却采用中国民族民间调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作曲家在借鉴西方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中国民族调式,使得中国民间调式普遍、灵巧地运用在了手风琴音乐的创作中。如张增亮、王域平创作的《牧民歌唱毛主席》,此曲就是规范的E羽五声调式的风格。作品的开始是以悠扬的旋律作为引子将乐曲的主题衬映,两个乐句分别以E羽调式的主音和属音为中心,以巧妙的装饰音体现平静的旋律,通过音乐将大草原的黎明描绘得真切如实,营造出了令人无比向往的祥和氛围。作品中部的旋律调性采用了d羽调式,主旋律以第一部分为主,但呈现出的声音色彩却更为轻柔,对比复调手法诠释得极为切合,鲜明、伸展的节奏及旋律将牧民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王树生创作的《诺恩吉亚幻想曲》,此曲为羽调式五声风格作品;李遇秋之作《沉思与酣歌》为G商调式,将民族特色演绎得极为贴切;李遇秋作品《天女散花》为E羽调式 ﭢ,典型的江南丝竹乐类型作品,其主题旋律就是运用的江南水乡民族特色音调。左手低音采用了有律动的固定节☠奏音型在羽音和角音之间对比,呈现的音乐源远流长形成了G宫为主的明亮调式,它如实地描绘了一幅田园山色的秀丽风光,刻画出天女善良、妩媚的高贵形象。

二、引用民族民间音乐中歌曲部分的音调

很多作曲家对于音乐中的民族特点较为重视,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广泛从民间取材,或者将民间特色音调作为主要旋律进行创作改编。因为已经是朗朗上口的曲调,改编后也同样受到欢迎。比如,李未明创作的《归》,它的主旋律就是福建民歌的调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以此传达游子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手风琴协安曲献给母亲们》中的二、三乐章以《南国情》为名创作于1989年,它曾由手风琴演奏家杨屹独奏,参加比赛获得殊荣。第三乐章节奏明快,具有舞蹈音乐的特性,为奏鸣曲式。其中借鉴了云南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并采用交叉出现手法5/4和10/8诠释,赋予了旋律新的律动感。而且,其中的副部旋律也很有创意,是芦笙式的旋律特点,节奏是通过风箱变换完成,呈现出的☁感觉就像吹笙换气一样。

三、引用民间器乐曲的音调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手风琴曲的创作基本就是作曲家以民间音乐作为依据,借鉴一些特色音调及旋律,在此基础上获得较为成功和进展。比如:较为直接变换成手风琴的《百鸟朝凤》,此曲为演奏家方圆根据同名唢呐独奏曲改编的手风琴曲,创作的过程中将手风琴演奏特点完全融入其中,通过手风琴独有的演奏技巧将不同的旋律、装饰音、和声演绎出了另类的百鸟争鸣欢乐场景;《二泉映月》为二胡曲改编的,手风琴演奏家李建林在充分诠释了手风琴丰富的和声、雄厚的气息、善于演奏歌唱性旋律☏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了二胡独特的波音、倚音等装饰音的演奏方法,将改编后乐曲中的民族特色及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谱例2 :

综上所述,作曲家在重视手风琴民族化创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如果要将民族音乐特点提升为具 ☹体的艺术表现手法,单纯的借鉴民间音乐资料及加入民间音乐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这平台上继续挖掘、掌握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律,潜心研究民族音乐的精神实质,以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为出发点领悟民族音乐的独到之处。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我们要传承传统音乐、挖掘其更深层次的精髓,创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手风琴作品。借鉴、运用民间音乐是手风琴创作民族化的一种途径,我们虽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手风琴的创作道路还有很远,更多的民族文化等待着我们的发掘、研究、探索,实现拓宽手风琴音乐创作之路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