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理科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
【摘 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便会觉得理科难学。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障碍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积极地研究相应对策,为有效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理科学习障碍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中学生;理科障碍;原因与策略
一、学习障碍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理科知识基础薄弱
职业高中学生理科底子差、学习能力较低、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特点,这就给职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不少困难。在职业高中文理科中,理科ณ是大多是学生最差的。学生认为最难学的也是理科,平时学生学习理科的时间最多,但是,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许多学生不得不学习理科,最后却是怀着失望或厌恶理科的学习,因为理科难学难理解,有些学生到了高中就放弃了理科,等到毕业了,也不愿去从事与理科相关的工作。而这一方面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对理科的不理解造成的。如何改变职业高中学生对理科的看法,可以让学生对理科产生好感,让学生真正喜欢理科,提高理科成绩,发展他们必要的理科能力,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理科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见识相对城市的学生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没有经验,所以,他们认为所学理科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作用。
3.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家长多数都是文化程度较低,怎样教育儿女方法不多,面对这些有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职业高中理科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方面,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理解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理科应用问题,或是农村生产生活中理科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知道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职业高中学生因为基础差,往往在理科学习中被动,依赖性强,对理科知识也死记硬背,不愿意动脑筋,遇到问题就问老师,有的学生直接扔在一边不管,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障碍解决策略
想要帮助学生有信心学习理科,就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职业高中理科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克服理科理解障碍的建议。
1.培养良好的习惯
根据以往教学生涯,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理科教材需要重读、精读、巧读。例题计算过程重点读。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看算式、看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计算过程。理科概念要重点对待,理科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概念记忆。应用题要仔细阅读,培养学生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要训练学生有理有据地说明算理,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要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理科问题,并能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理科语言。
2.重视理科思想方法方面的教学
理科思想方法揭示理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叙述☒了理科知识发生的过程,揭示了理科知识的本质含义,这对于学生理解理科教材内容是大有帮助的。理科思想方法融入理科教材的基础知识之中,并不像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那样具体。由于职业高中理科教材逻辑体系的限制,不能完整地、全面地表述理科知识中蕴含的理科思想方法,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挖掘职业高中理科教材中的理科思想方法,才能把蕴含于具体知识中的理科思想方法明朗化ย、清晰化,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对职业高中理科教材进行分析时,教师除了把握职高理科教材体系与脉络、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之外,还要从理科知识中逐步抽象概括出理科思想方法,使职高学生认识到理科思想方法蕴含于具体内容之中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也能起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例如,对数学中有理数幂的运算的教学,在教学中先对比初中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要求学生简单的理解法则,实在不能理解的便要求学生强化记忆,然后便是大量的练习题反复的训练,似乎练习题做得越多,学生的计算能力便越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仅有少量学生能达到要求,很多理科生越算越糊涂,越算越没有自信,学生对理科的喜爱极易淹没在大量的枯燥的计算中。作为职中的理科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理科知识之间沟通,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理解理科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很多职业高中的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理科知识定位。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接手高一时,学期初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学习理科方面问题。与学生制定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理科的计划和可行性学习方案。使学生的理科成绩逐步的进步,体会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理科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2]沈德胜.开发非智力因素与初中理科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88
(10).
[3]钮红霞. 高职学生理科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J]. 成才之路, 2012,
(3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