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疑问有效解决的课例研究

时间:2025-01-14 02:27: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疑问的解决,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本文基于学生的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参与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深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疑问情境体验过程思维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当今的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大胆实践,力求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物理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疑问,而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体验,并最终使学生消除疑问,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每一次成功地解决问题,消除疑问,都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自信,并提升其成就感,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疑问是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反馈,对教师来说,要认真对待学生存在的疑问,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问,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课例,来谈谈有效解决学生疑问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问题情境,会启发学生思维,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设计矛盾问题,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不仅能让学生提出疑问,而且能提出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对疑问进行深入思考,制定探究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究,解决疑问。

如在《压强》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放一个胸口碎大石的视频,情节如下:一位 “气功师傅”躺在钉板上,胸口上还放着一块大石头,当石头被击碎的时候,“气功师傅”身体没有受伤。看过视频后学生们都佩服这名“气功师傅”的功夫。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把气球放在钉板上面,再在气球上面放一块木板,实验现象是:气球没有破。而后再对木板施加一定大小的压力后,气球仍然没有破。视频和演示实验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人没有受伤、气球ย没有破?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交流和讨论中得出:人没有受伤、气球没有破是因为人和气球的受力面积大。接下来,教师再放手,让他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整个探究中,学生自主参与各探究环节,学生从探究过程中,收获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教学中,可先设计演示实验一:用力推放在桌子上的课本。实验现象是:推课本,课本运动,不推课本,课本就不运动。学生得出结论是: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实验二:用力推放在桌子上的小车。实验现象是:推小车,小车运动,松手后,小车仍向前运动。学生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通过两次实验,学生得出了两个矛盾的结论,并提出疑问:力与运动是什么关系呢?学生们都很想弄懂这个问题。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再进一步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启发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深度思维,最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

二、有效解决疑问,丰富学生的物理经验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科学,学习物理离不开必要的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想要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时,一定会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亲身体验、亲身实践,则是学生解决物理疑问的最佳方法。很多学生对复杂的物理表征产生了疑问,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经验和体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直观体验,丰富学生的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疑问。

三、注重物理过程教学,循序渐进,有效解决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若ผ教学过程简单,教师的讲授也是平铺直叙的,这样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也不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地失去探究兴趣,也不会提出问题,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不能太简单,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物理规律能够理解得更深刻。

如在《静电现象》教学中,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我原来是先安排如下演示实验。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摩擦起电后,电荷种类有几种?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得出两种,最后,来了这样一句:“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种。”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电荷之间的作用情况。这样的教学后,学生对此还是存在疑问,为什么摩擦以后物体所带的荷只有两种呢,而不是三种呢?在这里,由于教学过程较简单,将规律强加给学生,所以学生还是很费解。后来重新上这节课时,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利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一些物品:餐巾纸,塑料吸管,试管等。让学生用餐巾纸摩擦塑料吸管,把塑料笔在头皮上摩擦,这样塑料吸管和塑料笔都带上了电,鼓励学生体验多种静电现象。部分学生的实验现象如下。

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总结得出: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种,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同,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同,再总结出电荷之间的作用,就水到渠成了。改进后,教学效果更好了。

四、启发学生深度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深度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电磁感应发电机》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指导学生将磁体、线圈、灵敏电流计、开关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安装,接下来就指导学生参看学案表格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提出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进行实验,记录感应电流的有无,最后得出感应电流的条件。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停留在浅层次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没有思维的深度,学生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后来我在上这节课时,没有将表格提供给学生,在课的开始,先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个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观察到二极管发光了,接下来让学生分析刚才演示实验中用了哪些实验器材。交流分析后,再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导体棒、开关、小量程电流表和蹄形磁体),让学生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容易得出要产生感应电流,电路必须闭合。学生在闭合电路条件下继续探究,发现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时,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有感应电流时,运动方向跟磁感线方向的关系,学生又能进一步分析得到:要产生感应电流,导线运动方向要与磁感线相交(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最后教师演示把整个线圈捏成很小一团,让其整个线圈都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现象是:电路中没有电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产生感应电流,应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样改进教学后,学生课堂思考容量加大,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也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有心人,认真对待学生的疑问,转变教学观念,课堂中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物理课堂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